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研究:说话夹杂English的人 只是脑功能太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1-2021 04:5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新研究:说话夹杂English的人 只是脑功能太强
www.creaders.net | 2021-11-09 09:16:44  量子位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先来go through一下今天的agenda。

我有一个assignment明天要due了。

看到这你是不是想打人?

先别急,一项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今天就要为双语混用的人正名。

实验表明,大脑中负责语言合成的左前颞叶天生就有在多语言间无缝切换的功能。

只要你能把两种语言都学到熟练,那切换起来太过自然、简单,甚至切换的时候都意识不到。

如何证明的?

研究人员在纽约街头发传单,招募韩语和英语都熟练的人参与实验。

image.png

为什么是这两种语言?

一方面研究者自己就使用这两种语言,另一方面韩语有韩语字母和罗马字母两种拼写方式,还可以额外测试一下混用两种字母系统带来的影响。

被试者需要看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两个单词和一张图片,然后回答文字和图片是否在说同一回事。

image.png

△우유是韩语的“牛奶”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头部会贴上电极并接受脑磁图(MEG)扫描,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1.gif

两个词可能是连起来有意义的,比如“冰柱+融化”,标记为COMP (合成)。

也可能是连上莫名其妙的,比如“跳跃+融化”,标记为LIST (列表)。

这些词组以4种形态出现:全英文、英语+韩语罗马字母、两种韩语字母、英语+韩语字母。

image.png

最终结果是被试者对有意义的词组反应明显比无意义的词组快,但语言组合无论怎么影响都不大。

image.png

研究人员特别分析了左前颞叶 (Left Anterior Temporal Lobe)区域的脑磁图,他们之前就发现这个区域是负责合成几个单词来理解词组的含义。

而且这种合成过程并不需要语法参与,只需要两个单词在语义上能组合起来就行。

至于负责处理语法的是哪个脑区,他们还没有找到。

这次的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左前颞叶的惊人能力,连两个单词是不是来自同一语言都无所谓,只要进入这个区域就能在150ms-200ms左右合成出词组的含义。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双语者来说,混用语言很自然,而且通常要更省力。

大脑在把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时不会区分它们来自哪种语言,只要合起来能形成更复杂的含义,整个过程就会迅速完成。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说话中英夹杂的人并不是在装X,只是用了最符合直觉的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0-11-2021 04:5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0-11-2021 09:23:30 | 只看该作者
是脑功能太弱吧,这种人一般英语也说不好的。脑功能好的,说哪种语言都一溜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9-10-2025 06:28 , Processed in 0.0130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