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都快一学期了,女儿还没交到中国朋友 [打印本页]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8-12-2010 19:32
标题: 都快一学期了,女儿还没交到中国朋友
女儿今年下半年刚从国内来到墨尔本,只赶上了preschool的第四学期。老师说班上只有一个中国女孩子,叫C,会安排C临时做女儿的小翻译的。

开学第一天,我在preschool陪女儿到11点钟,用老师的话说,在开始阶段大人的陪同就是让孩子在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中慢慢地顺利地过渡,尤其是对于一个根本听不懂英语的孩子,更为重要。

我终于找到了那个唯一的中国女孩C,看上去没有什么朋友,总是一个人在那儿玩,就连老师逗她说话,她也不吭声。比较内向吧。我和她说话,希望她能做我女儿的朋友,她不搭理我。我努力了一上午,先说中文,再说英语,终于有成效了。我离开的时候,她和我挥挥手,但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C后来陪我女儿玩了两天,就再也不搭理女儿了。女儿很委屈,经常跑去对C说“我不会说外国话,只会说中国话,我只能跟你玩。”C还是不理她,只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和其他小朋友玩。

我对女儿解释说“C也有别的好朋友,她也要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不能总是陪你一个人。放心,过几天C就会和你玩了。”过了几天,情况照旧,我只好对女儿说“可能是C的中国话快忘光了。觉得和你说中文太累了,就不想和你玩了。”

有时,C会偶尔问女儿一两句话,女儿都开心得不得了,回来就告诉我,今天C和我说话了,说了什么什么。但是仅此而已,再也没有和我女儿一起玩过。也从来没有为我女儿做过一次翻译。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孩子.

幸好有个小姑娘BROOKE,一直在带着我女儿,不管我女儿是否能听懂,就叽哩哇啦地说一通,然后大家就玩在一起了。所以,女儿很积极地让我教她英文,就是想早点能听懂别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也想早点交到朋友.

这个学期还有四五天就要结束了。有一次我在签到时,忽然发现一个新来的家长的签名,是中文啊。我很高兴,在放学后,就问女儿,班上是否又来了个中国小朋友。女儿说是的,一个小女孩子W。

我说“那你可以和W做朋友呀,和她一起玩吧。她说中文吧?”女儿说“我今天和W说话了。可是C不许我和她玩,说是W是她的朋友。”我愣了一下“C只是说‘W是她的朋友’,没说‘不许你和她玩’这句话吧?”女儿点点头“我刚和W说话,C就跑过来,很凶地说‘W是我的朋友’,然后就把W带走了”我能够感觉到女儿有点怕,自此她再也没有和W说过话。

昨天我去接女儿时,果然看见,C和一个中国孩子坐在一起,我女儿一个人坐在那儿,孤零零地。看得我有点心疼。

上了快一学期的preschool,女儿有点孤单,没有朋友,也没有人说话,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自己一个人在玩。有时是和BROOKE玩,但无法沟通.她很想有个好朋友,可是会说中文的C不理她,还不让她和W玩。BROOKE愿意和女儿交朋友,可是因为语言问题,影响了两个小朋友的进一步交往。很可惜。

明年就上prep了,班上还是没有一个中国孩子,希望女儿能在小学里交到朋友.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8-12-2010 19:37 编辑 ]
作者: ubuntuhk    时间: 8-12-2010 20:04
标题: 回复 #1 荆轲篱 的帖子
这个问题是比较头疼,你女儿的英文有没有长进,我觉得如果英文好的话,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多沟通了。

你如果不用工作,可以考虑去学校当义工,这样应该可以多点机会了解你女儿在学校的情况。

我没啥经验,瞎出主意而已,不知道其他妈妈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我女儿马上也要登陆,也要考虑这个问题。
作者: 自游自在    时间: 8-12-2010 20:15
不用担心,孩子学习语言可快了.
我家ANSON今年一月刚上CHILDCARE,起初是很孤独也很无助,慢慢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每次我送他去学校,其他孩子一见到他,都很兴奋地叫:ANSON,ANSON'S COMING.
作者: 神仙姐姐    时间: 8-12-2010 20:16
安慰一下lz,别着急,会好的。
首先是语言。很多人说,小孩子学得快,学的快。。。其实,我们深有体会,这也是分人的,我们家老大学英语也没有我们预期的快,cc一年,Kinder一年,还不会说句子,学校里也只有一个中国小朋友,但是女孩,所以儿子还是和其他男孩儿玩的多。语言不通,就瞎玩。但孩子最多的还是一个人玩,他总说上学没劲,听不懂,我们除了一直鼓励他,也没有别的好办法。
但是去了prep,孩子的英语有了突飞猛进,可能是在校时间长了,用的多了;也可能是老师负责了;也可能孩子突破瓶颈了。。。总之就是忽然会说了,上学也变得开心起来。所以马上放假,然后就去prep了,我相信会有很大改善的。
你说的那个c,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有些孩子是这样,特别女孩子啦,呵呵。如果我是你,就多引导自己的孩子,比如就让她多和brooke玩好了,语言不通也没关系,玩得起来的,
我觉得不必刻意去结交中国孩子,自己的孩子和local的孩子玩,也挺好的,玩得越多,克服语言障碍越快,是良性循环。不要让孩子对c或者w有特殊对待,你引导孩子,对c和w就像其他所有小朋友一样,能玩就玩,不能玩就拉倒,找别人玩。
另外你也可以多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我觉得学校老是叫妈妈去干这干那的,我都没时间应付啊,呵呵。。。。你自己也结交一些老外妈妈,我觉得她们都很nice,除了上学,平时也可以和她们约上,一起带孩子去公园玩玩,或者逛逛商场,孩子们玩,你们喝喝咖啡,对孩子的融入都有好处。

[ 本帖最后由 神仙姐姐 于 8-12-2010 20:18 编辑 ]
作者: 亚洲健身姐夫    时间: 8-12-2010 21:07
找我啊,我最喜欢跟小朋友做朋友了...
作者: shanzee    时间: 8-12-2010 22:27
主动和孩子的家长联系,在周末可以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其实交交外国小朋友也不错。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8-12-2010 22:30
为父母者,总是有操不完的心。

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新天地里都能够尽快适应,更愿孩子们快乐成长在这片阳光下。


作者: kennyxue    时间: 8-12-2010 22:41
我女儿刚刚来的时候,也有过一段艰难时期, 但是最重要的事,是让她不要有压力,就跟同学们mix up, 不要分中国人,外国人。 西方人,亚洲人。 从小就不要在孩子心里树立一个墙。
另外,作为家长,也不要非要依赖一个会双语的孩子同学来带孩子入门。 靠别人从来都靠不住的。
孩子学习语言能力很强的,1年就彻底改观了。
作者: yoyozhou    时间: 8-12-2010 22:42
儿子刚上幼儿园时也是一个人孤零零的玩,看得我心里真是心酸啊,还好,一个月后就开始跟小朋友一起玩了,虽然都听不懂,但玩还是不分国界的吧。
作者: yearshappy    时间: 8-12-2010 23:07
直话直说了,

我看文中从头到尾地,老师,你和孩子都在强调中国孩子中国话的,

# 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必非要说话才玩到一起的。是中国话中国的小朋友问题把孩子局限了,你看那个BROOKE愿意跟女儿玩,可以告诉女儿BROOKE喜欢女儿,让女儿跟着她们,人家走哪儿咱跟到哪儿,听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呀,以后女儿的英语会飞快进步的

#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很好的发展了。现在就被带上英语不好了,人家都不跟她玩了。

#  别在给孩子消极,说些积极因素吧。别骗她,C要跟其他玩不跟女儿玩,就告诉女儿,每个人个性不一样, 有些人爱说话,有些人不爱说话不好吗?这样女儿不会潜意识里开始 low self-esteem 。 女儿愿意学英语多好的开始呀,去图书馆借些 小孩子的书,去图书馆查查 儿童故事会的时间 。。。。
作者: ding-a-ling    时间: 8-12-2010 23:23
唉,篱笆,你家闺女估计不屑与我家闺女玩,我家的还小,不然就叫你来玩来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8-12-2010 23:55
原帖由 yearshappy 于 8-12-2010 23:07 发表
直话直说了,

我看文中从头到尾地,老师,你和孩子都在强调中国孩子中国话的,

# 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必非要说话才玩到一起的。是中国话中国的小朋友问题把孩子局限了,你看那个BROOKE愿意跟女儿玩,可以告诉女 ...

强调中国话,是因为在一开始时,孩子不会说英文,找个会说中国话的小朋友陪我女儿,是可以在最初的阶段帮助女儿顺利地渡过.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不然的话,又是新环境,又是语言不通,有些孩子会承受不住的.老师认为,最初几天,很关键,最好是有个小朋友能陪着.所以,在头几天,她们都尽量安排C和我女儿在一起吃中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在前两天陪我女儿,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女儿都很喜欢上preschool,没有因为C后来的不理她而消沉.在这一点上,还真得谢谢C这个小姑娘呢.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平稳过渡了.

女儿听了我的话,在C不理她后,就跟着BROOKE.目前最好的朋友就是BROOKE.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9-12-2010 00:09 编辑 ]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8-12-2010 23:59
原帖由 ding-a-ling 于 8-12-2010 23:23 发表
唉,篱笆,你家闺女估计不屑与我家闺女玩,我家的还小,不然就叫你来玩来

我家还有个二女儿呢.
作者: yearshappy    时间: 9-12-2010 06:45
原帖由 荆轲篱 于 8-12-2010 23:55 发表

强调中国话,是因为在一开始时,孩子不会说英文,找个会说中国话的小朋友陪我女儿,是可以在最初的阶段帮助女儿顺利地渡过.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不然的话,又是新环境,又是语言不通,有些孩子会承受 ...



那我是乱操心了呢

我看到小孩子不开心, 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开心起来 !

我也在学校工作,我从不让任何一种外在因素去消极地影响孩子。 不多说了。

[ 本帖最后由 yearshappy 于 9-12-2010 06:47 编辑 ]
作者: ubuntuhk    时间: 9-12-2010 07:46
听了大家的经验分享,让我对我女儿即将开始的悉尼小学二年级的生活也不那么担心了。

我觉得培养小孩子的自信心是挺重要的,现在我女儿在香港的学校对自己是信心满满的,我唯一担心她的就是语言问题,不过她现在能听得懂香港学校里的英文课程(她们有三门课是用英语教学,英文、科学和音乐),但书面上还是差一些,有些作业的题目看不明白,希望她也能比较顺利地过语言关。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9-12-2010 10:37
大家的回贴让我突然意识到:我贴子里不断地提到了中国人,中国话等字眼,貌似洋溢了一定的中国情结。对此,我很惊讶。要知道,在亲朋好友眼里,从年少时起我就是个“崇洋媚外”的异类。

可能是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变化,有了所谓的中国情结,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移民澳洲前,因为工作关系,一直在与西方人打交道,在国外也停留过一阵子。慢慢地,由当初对西方人的纯粹好感,渐渐地变为部分地欣赏,直至最后,回归为一种理性的认识,不像当初那样地盲目了。毕竟,西方人对于我们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与尊重,并不是像媒体上所宣说的那样,也不完全是表面上所看见的那样。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9-12-2010 10:40 编辑 ]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9-12-2010 10:38
随着年岁的增长,接触的老外越来越多,这种由工作与生活所带来的感受就越甚。可能,不知不觉中,我无意识地将这种理念无声地带给了我的孩子。今后,我得特别注意点,不能这样了。

像8楼说的,“不要在孩子心里树立一道墙”。像yearshappy说的,不要有消极因素. 应该多灌输给孩子正面和积极的东西,孩子还小,某些东西只能让孩子自己今后去慢慢发觉和体会了。

所以,谢谢各位.看来,发贴子还是挺有帮助的。听听别人的看法,获益良多。

不多说了,给各位加分了.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9-12-2010 10:58 编辑 ]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9-12-2010 11:01
原帖由 yearshappy 于 9-12-2010 06:45 发表



那我是乱操心了呢

我看到小孩子不开心, 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开心起来 !

我也在学校工作,我从不让任何一种外在因素去消极地影响孩子。 不多说了。

是啊,像萝卜说的,但说无妨.

你说的第三点,很对,我很受启发.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9-12-2010 11:10 编辑 ]
作者: kevin2005    时间: 9-12-2010 12:13
小朋友能不能玩到一起,主要是性格,而不是语言

不用刻意让她和说中文的小孩一起玩,谁能和她玩,就让她多和谁交往

等语言好了,自然就好了

小孩子学语言好像有一个门槛,过了这个门槛,就会很快了。

我儿子刚来时,一开始大半年感觉进步很慢,他自己也没什么信心,很多活动都不敢参加,然后半年后突然好像就很好了,自信心也增加了,觉得自己啥都能听懂,啥都敢参与了
作者: 飞飞    时间: 9-12-2010 14:14
需要一个过程。

我儿子刚上幼儿园也很抗拒,整天嚷嚷听不懂。

后来老师说能听懂但坚决不说,一个玩伴也没有,整天自己玩。

后来我发现他在家一个人的时候会说英语,一大串,我都听不懂,太快了。

再后来,他就对着妹妹说英语。

现在,老师说有中国小孩,他就说汉语,没中国小孩就说英语。

这个过程挺漫长,我家经历了1年。

很是理解,不过相信孩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我倒是给儿子看了不少学英语的卡通,比如《爱探险的朵拉》还有一些早教机之类的,多少帮助孩子认识不少单词和发音。

反正肯定会好,就是过程有点难受。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9-12-2010 15:39
原帖由 kevin2005 于 9-12-2010 12:13 发表
小朋友能不能玩到一起,主要是性格,而不是语言

不用刻意让她和说中文的小孩一起玩,谁能和她玩,就让她多和谁交往

等语言好了,自然就好了

小孩子学语言好像有一个门槛,过了这个门槛,就会很快了。

我 ...

你说得很对,应该是性格的问题.

女儿由于不懂英语,性格又内向了一点,自信心好像受到了打击.不太敢和别人说话了.参加活动时,也是呆呆地站那儿.

今天没分了,先欠上.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9-12-2010 15:42 编辑 ]
作者: 自游自在    时间: 9-12-2010 19:29
LZ,我建议你周末多带孩子出去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玩.
作者: 自游自在    时间: 9-12-2010 19:30
或者平时多邀请有孩子的家庭到你家玩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9-12-2010 21:45
原帖由 自游自在 于 9-12-2010 19:29 发表
LZ,我建议你周末多带孩子出去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玩.

同意!
作者: cynthiawu    时间: 18-1-2011 18:13
如果有时间可以带小朋友一起去playgroup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你也可以认识一些本地的妈妈
作者: evergreen    时间: 18-1-2011 21:41
其实LZ不用担心,Preschool的孩子在一起玩,不需要语言交流,各说各的,照样玩的开心,不要鼓励孩子和会中文的孩子在一起,不要依赖翻译,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懂翻译,小孩子Pick up语言很快的,我在幼儿园工作过几年,也在After school 和holiday program工作过,见过不少移民的孩子,一开始都有点孤独,但很快就好了,至于快慢的程度和孩子的个性有关系,不要和她多提语言的事,她会有压力的,要注意观察。
作者: 嘟嘟宝贝    时间: 19-1-2011 11:04
LZ住那个区呀,我在东北的GREENSBOROUGH,经常组织附近几家有孩子(三到六岁)的中国人一起玩,欢迎加入。
作者: Goodman    时间: 19-1-2011 17:15
要改变的不是你的孩子,是你。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19-1-2011 17:55
原帖由 evergreen 于 18-1-2011 21:41 发表
其实LZ不用担心,Preschool的孩子在一起玩,不需要语言交流,各说各的,照样玩的开心,不要鼓励孩子和会中文的孩子在一起,不要依赖翻译,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懂翻译,小孩子Pick up语言很快的,我在幼儿园工作过几年, ...


出于乐观天性,赞同你的观点。

尤其是从孩子心理角度而言,充分尊重其感受,即便她/她们目前还处在懵懂不经世事的年龄。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19-1-2011 18:14
原帖由 evergreen 于 18-1-2011 21:41 发表
其实LZ不用担心,Preschool的孩子在一起玩,不需要语言交流,各说各的,照样玩的开心,不要鼓励孩子和会中文的孩子在一起,不要依赖翻译,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懂翻译,小孩子Pick up语言很快的,我在幼儿园工作过几年, ...

我还是有点担心的。去年幼儿园圣诞时,我们家长也去联欢了。才发觉真不完全是语言问题呀。

女儿从头到尾不和任何人说话,在台上,别的孩子唱唱跳跳的,她就站在那儿,木无表情地站那儿。

之后,再打开幼儿园老师的评语,什么都好,就是在交朋友方面需要帮助。后来,女儿参加了小学PREP的过渡课程,我注意到了:她其实想交朋友,但是不知怎么表达。别人想和她说话,她可能由于自卑的原因或是过于自我的原因,导致过份的自傲,反而不理别人。其实我知道,她想和别人打交道。应该不完全是语言的问题。因为老二也不会英语,但在碰到别的小朋友时,她会用肢体语言向小朋友表示“愿意和我玩吗?”。老二还从没上过幼儿园。经常是老二带着老大和小朋友玩在了一起。

看到了老二和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打交道,我们才发觉:老大的性格是不是哪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了。她总是不理任何人。是不是在孩童时代有些什么经历影响了她?或是什么人影响了她?当然了,奶奶是很宠她的,很溺爱的。

说来没办法,生了老大后,因为后来就登陆了,然后又接着生老二老三,老大基本上是奶奶带大的。我们一安定下来,就赶紧把老大接到身边来,但也已经是四岁半多了。

请教evergreen,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帮她呢?已经又进一步地扩大了交友圈子了。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19-1-2011 21:10 编辑 ]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19-1-2011 18:23
标题: 回复 #30 荆轲篱 的帖子
知女莫如母。

鉴于你对你家大闺女的性格分析,以及其与弟妹们成长经历的差异。感觉,楼主还是需要自己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大孩子身上,无论是从自己本身还是孩子内心,帮助其适应新的环境,不管是外在(学校社交)还是内在(家庭生活)。

尤其是全家团聚在一起,共同亲密的生活,家庭的和睦气氛,姐妹兄弟相融的朝夕相处,相信这些对于四岁孩子的影响力还是非常积极。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19-1-2011 18:32
我们夫妻两也私下分析过,老大这个性格,可能是和奶奶有点关系的。

我们结婚十年才要孩子,曾经有过DINK家庭的想法,可把老人家急坏了。所以,老大出生后,奶奶的溺爱是加倍地施予在老大身上了。和老二比起来,老大有点自私,有点霸道,不知道与别人分享,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纠正了老大不少,这个过程很痛苦,孩子很委屈,我们也心痛,但没办法。现在好多了,可以说就只剩交友方面了。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在家不太情愿让妹妹,在外面也要等别的小朋友来主动找她。现在想起来,她在国内上幼儿园时,上了半年,也是没有朋友的。我们一直以为:是女儿个子高,老师一直安排她与男孩子在一起坐,所以没有交到小女生朋友。现在想来,那时就有问题了。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19-1-2011 18:34
原帖由 罗卜扛大包 于 19-1-2011 18:23 发表
知女莫如母。

鉴于你对你家大闺女的性格分析,以及其与弟妹们成长经历的差异。感觉,楼主还是需要自己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大孩子身上,无论是从自己本身还是孩子内心,帮助其适应新的环境,不管是外在(学校社交)还 ...

是呀,这几年,忙着生孩子,养身体,在澳大利亚安家落户,而忽略了老大,虽说是迫不得已,但是也很心疼老大的。

不知道,这种对老大的影响能否消除啊?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20-1-2011 01:03 编辑 ]
作者: 水深三尺    时间: 19-1-2011 19:15
孩子还是得自己带啊。
作者: evergreen    时间: 19-1-2011 20:13
标题: 回复 #33 荆轲篱 的帖子
看的出你的大女儿受到奶奶的宠爱,比较娇气,可能胆子比较小,又加上这么一个大环境的变化,也许会有个稍长的适应过程,但也许一上学很快就好,这很难说的,有时不是语言的问题,有的当地的孩子在家只和母亲在一起,上幼儿园也是一样困难重重,像个受惊的小兔子躲在一边谁都不理,要一两个term才适应,很理解你的心情,但不要太push, 不要有压力,有时她不愿意和别人玩,就让她一个人呆会,让她觉得comfortable,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会有问题的,LZ不必担心。
作者: 荆轲篱    时间: 19-1-2011 21:03
原帖由 evergreen 于 19-1-2011 20:13 发表
看的出你的大女儿受到奶奶的宠爱,比较娇气,可能胆子比较小,又加上这么一个大环境的变化,也许会有个稍长的适应过程,但也许一上学很快就好,这很难说的,有时不是语言的问题,有的当地的孩子在家只和母亲在一起, ...

“大女儿受到奶奶的宠爱,比较娇气,可能胆子比较小,又加上这么一个大环境的变化,也许会有个稍长的适应过程”,  

谢谢ervergreen.这下我放心多了。

我们可不敢PUSH她,从没尝试过。只是大人自己在想办法悄悄地引导她。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19-1-2011 21:09 编辑 ]
作者: cathie816    时间: 19-1-2011 21:43
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往往会认为父母不爱他而感到自卑,从而表现在交友方面的不自信,总觉得大家都不爱他。这个很难弥补,还好四岁就接回来了,慢慢把他失去的母爱都补回来就好了。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19-1-2011 21:57
原帖由 evergreen 于 19-1-2011 20:13 发表
看的出你的大女儿受到奶奶的宠爱,比较娇气,可能胆子比较小,又加上这么一个大环境的变化,也许会有个稍长的适应过程,但也许一上学很快就好,这很难说的,有时不是语言的问题,有的当地的孩子在家只和母亲在一起, ...


很欣赏evergreen这种从容豁达的教育理念,以及时刻从孩子感受出发思考问题的方式。
作者: jiangnan75    时间: 25-1-2011 14:25
其实还是觉得孩子的安全感有些问题了, 一家之言。

孩子如果心里上安全了,她就有勇气去挑战周围的困难, 因为她知道有个坚实的后盾, 爸爸妈妈。

我在这方面很关注但也做的不够好,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注意到女儿总问一句话: 妈妈开不开心呀? 如果我说开心她就很高心, 不开心她也不开心, 并且她非常会察言观色, 我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直到有一天她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问她:宝贝,妈妈是不是很凶? 她说:害怕妈妈把妞妞一个人留在家里, 自己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我努力的一再的告诉她妈妈绝对不会让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妈妈生气的时候也爱她。。。。

女儿变得开朗了,不再总是唧唧歪歪。对于生活中的事情我都会有比较明确的BOTTOM  LINE, 她也知道不可逾越,所以非常合作。


她在外面玩的时候, 不再要我紧紧的跟着她,我可以在不远处坐着看她玩,跟别人聊天了。


有什么事情她害怕去做而要我陪着的时候, 我会告诉她, 你要么自己去, 要么别去, 妈妈不会陪你去, 但妈妈在边上看着, 并保证没事。

其实孩子都想做好孩子的,他们情绪不好可能是内心有什么不安, 但要孩子说出他们的不安真的很难,需要技巧,因为他们表达能力的限制, 因为对大人的信任等问题。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25-1-2011 15:16
楼上的江南MM提到了孩子的安全感,这个来源于心理层面的分析与感受,非常好!

很多时候,在和孩子共处的时间里,我感觉我们这些从未育之人走向为人父母的这个阶段与过程,生活的扩充改道,人生的转换角色,跨入新门槛,迈上新台阶。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在付出光阴年华,心智体力,貌似我们很无私很牺牲很歌颂。。。孰不知,很多时候我真的发自内心会因欣慰而偷笑,只因从自我的扩展,自我的修正,自我的成长,自我养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远远大于孩子。

孩子从脱离母体的那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有着独特个性,完整的人。我们在教养他们的同时,亦是在教养自我。伴随着他们一日日的成长,一天天的独立,从混沌懵懂无所知然,到日渐拥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性格特质,心理素质。我常常会惊讶地感慨,孩子真就是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在照出他们自己的特质之外,更是折射出我们父母的内在纤毫。

从我自己孩子的成长中,我能够非常显著的感受到那种内心充满力量的孩子,是多么地令人,尤其是我们对于一些世事现实的看法,直到有了孩子之后才逐渐改变的父母,发出言不由衷的赞赏甚至欣赏。循着这份欣慰与感动,父母会更加尽心,更加乐意,更加用心去学习,去观察,去揣摩,理解孩子们,捕捉到孩子隐蔽的细微的需求,及时满足和引导孩子。

让孩子自由地游弋与成长在充满真爱的环境里,对于塑造他们的安全感,有着非同寻常的良益。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