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又被裁员了 [打印本页]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1-5-2013 09:42
标题: 又被裁员了
求安慰求鼓励,移民快两年换了两个公司了。
在国内都是我炒公司,爱跳哪跳哪,咱新移民咋就这么悲催捏
作者: ayuanx    时间: 21-5-2013 10:21
有补偿就行,加拿大经济体系比土澳完备多了,工作机会应该不少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1-5-2013 10:38
标题: 回复 #2 ayuanx 的帖子
本来想在一个公司多干几年多混点本地经验,事与愿违啊
赔偿倒是有,还可以申请失业保险,但是找工作也是累活啊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1-5-2013 10:39
在大家拿,为啥不直接monster投简历
美国找工啊
作者: 李大锤    时间: 21-5-2013 10:40
不是说北美经济在恢复吗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1-5-2013 10:41
标题: 回复 #4 planetkeeper 的帖子
咱不想去美国,家人都在加拿大,美国也没见有多好啊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1-5-2013 10:42
标题: 回复 #5 李大锤 的帖子
恢复个鸟啊,上linkedin,都是在找工作的人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1-5-2013 11:00
原帖由 jessie_he8021 于 21-5-2013 09:41 发表
咱不想去美国,家人都在加拿大,美国也没见有多好啊

求缺点详细

工资高,消费低,房价低
怎么看都比澳洲之类两线国家强太多了
也许是我墙外人看墙内迷糊
作者: 妮南    时间: 21-5-2013 12:57
昨天看新闻,'97回归’前移民到加国的香港人不少都回流。尽管还有不少新人移民到加拿大,但还是回流的更多。

[ 本帖最后由 妮南 于 22-5-2013 08:27 编辑 ]
作者: frankkiller    时间: 21-5-2013 17:39
标题: 回复 #8 planetkeeper 的帖子
我也觉得美国不错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2-5-2013 03:58
标题: 回复 #8 planetkeeper 的帖子
没有去美国工作过,不好比较,主要是我在加拿大安家了,家人也在这里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2-5-2013 04:00
标题: 回复 #9 妮南 的帖子
现在加拿大不好移了,来不了说不定是好事。
不过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还是觉得加拿大比国内好的,工作继续找,反正饿不死人
作者: ubuntuhk    时间: 22-5-2013 04:14
有木有赔偿金啊?如果有的话,当放有薪假了,和胖子去旅游一番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2-5-2013 06:43
标题: 回复 #13 ubuntuhk 的帖子
才赔了一个多月工资,哪里够旅游啊
作者: chubbycat    时间: 22-5-2013 07:03

作者: ayuanx    时间: 22-5-2013 11:55
原帖由 jessie_he8021 于 22-5-2013 05:43 发表
才赔了一个多月工资,哪里够旅游啊


你如果要是看到土澳活生生的例子,你绝会觉得自己幸福的不得了了

比如东西做出来后,老板就裁员,并且故意在裁员前把员工控制在14个,这样就合法地不用给任何人补偿,哪怕你已经在那里干了20年
如此反复,活生生的例子,好几个
作者: revstar    时间: 22-5-2013 12:26
原帖由 ayuanx 于 22-5-2013 10:55 发表


你如果要是看到土澳活生生的例子,你绝会觉得自己幸福的不得了了

比如东西做出来后,老板就裁员,并且故意在裁员前把员工控制在14个,这样就合法地不用给任何人补偿,哪怕你已经在那里干了20年
如此反复,活 ...



太黑了
作者: trisun    时间: 22-5-2013 12:31
目前看起来还是澳洲比较好,平均工资也比美国高。也比较安全。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2-5-2013 12:45
能去加拿大和美国然后去了澳洲?
有性格

刚问了朋友 至少nyc那边金融的java jd不少 说经济确实复苏了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2-5-2013 12:52
原帖由 menokino 于 22-5-2013 11:45 发表
能去加拿大和美国然后去了澳洲?
有性格

刚问了朋友 至少nyc那边金融的java jd不少 说经济确实复苏了


NY的生活费暴贵。
作者: idealbaby    时间: 22-5-2013 13:44
也许乐土永远在他乡.现在国内倒是裁员少,多是跳槽的,但是真是累啊,已经想辞职了.
作者: arpar    时间: 22-5-2013 14:04
标题: 回复 #16 ayuanx 的帖子


这雇主也太黑了吧……
作者: Dreamhouse    时间: 22-5-2013 14:06
在国外裁员是家常便饭,希望jessie宽心,再接再厉。祝福你。
作者: eternitylove    时间: 22-5-2013 14:54
标题: 回复 #9 妮南 的帖子
回流的人多吗?大都是基于什么原因回流的哈……不知道移民澳洲回流的人多不?
作者: ayuanx    时间: 22-5-2013 20:07
原帖由 trisun 于 22-5-2013 11:31 发表
目前看起来还是澳洲比较好,平均工资也比美国高。也比较安全。

平均工资......
我不相信这个论坛上的人去其他任何国家,学识、经验和水平都只够拿平均工资

比如从国内过来只拿国内平均工资的举下手?
已经有投票可以看,来之前基本都超过国内平均工资3倍以上吧

还有那些从澳洲去美国的,这论坛上也有不少,你们都拿美国平均工资吗?笑话,没见过一个只拿美国平均工资的

[ 本帖最后由 ayuanx 于 22-5-2013 22:00 编辑 ]
作者: ayuanx    时间: 22-5-2013 20:12
原帖由 eternitylove 于 22-5-2013 13:54 发表
回流的人多吗?大都是基于什么原因回流的哈……不知道移民澳洲回流的人多不?

不少,尤其是职位高的,
比如一级建筑师等等很多例子了,国内轻松年薪百万,领导几十上百人,到土澳待着拿平均工资被人颐指气使的干着?
作者: lowprofile    时间: 22-5-2013 20:33
在澳洲也拿不到平均工资的飘过。。。没本事只好继续混在澳洲了,把国内大把机会留给有本事的人吧。。。
作者: webster    时间: 22-5-2013 22:27
原帖由 Dreamhouse 于 22-5-2013 13:06 发表
在国外裁员是家常便饭,希望jessie宽心,再接再厉。祝福你。


我怎么感脚梦姐这安慰 像是在鼓励Jessie 再接再厉 下次再被裁啊!

作者: webster    时间: 22-5-2013 22:28
原帖由 trisun 于 22-5-2013 11:31 发表
目前看起来还是澳洲比较好,平均工资也比美国高。也比较安全。

哥,收入对比好了。物价对比过吗?
作者: webster    时间: 22-5-2013 22:30
原帖由 trisun 于 22-5-2013 11:31 发表
目前看起来还是澳洲比较好,平均工资也比美国高。也比较安全。

哥,收入对比好了。物价对比过吗?
作者: webster    时间: 22-5-2013 22:31
原帖由 Dreamhouse 于 22-5-2013 13:06 发表
在国外裁员是家常便饭,希望jessie宽心,再接再厉。祝福你。


我怎么感脚梦姐这安慰 像是在鼓励Jessie 再接再厉 下次再被裁啊!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3-5-2013 00:16
原帖由 ayuanx 于 22-5-2013 10:55 发表


你如果要是看到土澳活生生的例子,你绝会觉得自己幸福的不得了了

比如东西做出来后,老板就裁员,并且故意在裁员前把员工控制在14个,这样就合法地不用给任何人补偿,哪怕你已经在那里干了20年
如此反复,活 ...

没看太懂,澳洲法律规定不超过14个员工裁员不用赔偿?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3-5-2013 00:21
原帖由 menokino 于 22-5-2013 11:45 发表
能去加拿大和美国然后去了澳洲?
有性格

刚问了朋友 至少nyc那边金融的java jd不少 说经济确实复苏了

我是反着来的,我先申请了澳洲,也短登了几次,后来随老公回加拿大了。
加拿大这里最近闹得轩然大波的就是IT外包,各大银行的IT基本都外包给印度,还聘请外劳代替本地员工,还让本地员工被裁之前培训这些外劳。
现在连联邦政府的IT都在外包了。
作者: lowprofile    时间: 23-5-2013 00:22
加拿大经济很不景气么?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3-5-2013 00:23
原帖由 idealbaby 于 22-5-2013 12:44 发表
也许乐土永远在他乡.现在国内倒是裁员少,多是跳槽的,但是真是累啊,已经想辞职了.

能理解,我以前在国内也是经常累得想辞职,但是自己跳槽还是比裁员感觉好啊,尤其是在自己完全没过错的情况下,被裁太无辜了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3-5-2013 00:26
原帖由 Dreamhouse 于 22-5-2013 13:06 发表
在国外裁员是家常便饭,希望jessie宽心,再接再厉。祝福你。

谢谢梦姐鼓励,我准备开始找新工作了,虽然失业保险也能拿55%的工资,但是我是在家里坐不住的人
作者: 孤独马夫    时间: 23-5-2013 00:28
楼主,在国内,一般是你炒公司,这种方式你不喜欢。那么你换一种方式生活,所以,换到澳洲,公司就开始吵你了。哈哈,这叫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3-5-2013 00:36
标题: 转自加拿大家园论坛
加拿大政府外劳政策漏洞百出 家 园 论 坛

(CBC)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加拿大联邦政府推出的外籍工人短期工作项目存在很多问题,可以用漏洞百出来形容。

一方面许多加拿大公司企业为了减少工资和福利成本,放着合格的加拿大人不用,故意说雇不到合格的加拿大人,所以需要从国外引进短期工人,一旦引进外籍工人后就不是短期雇用,而是年复一年的长期雇用;

另一方面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移民部负责审核公司企业雇用外籍工人申请的部门负责人,似乎根本不想认真审核,关心的只是在创纪录引入外劳的狂潮下,批准了多少项目,而不是这些外籍工人项目是否合格。

在信息领域有20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哈迈尔,在过去7年中先后在西尔斯(Sears)等大公司的裁员中失掉工作,因为IT工作被大量外包给其他公司、或者是干脆被外包到其他国家。哈迈尔被裁员后一直在积极找工作,他向50个招工单位递交了工作申请,但只得到了两封回信,其他的申请就象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IT技术员哈迈尔的困惑

让哈迈尔感到困惑的是,根据加拿大劳动市场的调查数字,信息技术IT领域缺乏象他这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但他递交的那么多工作申请,怎么就没有人回答呢?

加拿大广播公司一个月前报道了加拿大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皇家银行把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作外包了给了总部设在印度的TCS公司,这引起了加拿大公众的强烈反弹,皇家银行总裁不得不为此做了公开道歉。

哈迈尔记得他不时见到TCS公司在加拿大招聘资深IT技术人员的招工启事,他向TCS公司递交了至少三次工作申请,但一次也没有收到过回音。哈迈尔抱怨说,这太没有道理了,他们登招工启事说需要资深IT技术人员,但这些工作跑到那里去了呢?谁得到了这些工作呢?

前TCS经理揭示内幕

一位曾经在TCS公司担任过部门经理的人在不公布其身份的情况下告诉加拿大广播公司说,他在2011年到2012年任职于TCS公司时想雇用加拿大人,但被告知说不行,要雇用印度技术人员,即便这些印度技术人员并不具备需要的技术能力也不能雇用加拿大人。

这位前TCS部门经理说根据他的经历,TCS基本上不雇用加拿大有经验、资深的信息领域IT技术人员,要雇也只雇用些低级职位的人装装门面;TCS公司只是在加拿大登出招工启事,然后就以找不到合格的加拿大人为理由去向加拿大政府申请雇用印度工人,因为雇用印度技术人员的工薪福利费用要便宜得多。

对于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披露性报道,印度TCS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回答说,TCS公司在积极雇用加拿大人,希望更多的加拿大人回应该公司的招工启事;并说今年一月份以来已经雇用了125名加拿大人,并培训了一批加拿大大学毕业生准备作为招聘对象。


被解雇的政府雇员的说法

那么,加拿大政府负责审批外籍临时工人项目的机构是否采取了必要的调查审核工作呢?

加拿大广播公司采访了曾经在联邦政府外籍临时工人项目担任审批员的泰迪。泰迪说他感到联邦政府的审批工作其实就象是只管盖印的橡皮图章,每个审批员每个星期要处理15到20个加拿大公司企业招聘外籍工人的申请,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的检查审批。


泰迪说他可以感到来自上面的强大压力,上面要的是审批的速度而不是质量。如果审批员提出疑问,要求申请雇用外籍工人的加拿大公司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很可能会引起这些加拿大公司的抱怨;这些抱怨到了部门经理那里,轻则会给脸色看,重则会丢掉工作。泰迪说,他就是由于对一个加拿大公司雇用外籍工人的申请多问了几个问题就招致抱怨,结果被部门经理解雇了。

泰迪所属加拿大政府雇员工会支持泰迪的说法,指出负责审批外籍工人项目的审批员经常是别无选择、只能给以批准;因为你不批准,管理人员会把这个案例交给别人去审批,直到批准为止;你如果老是对申请雇用外籍工人的加拿大公司提出质疑性问题,你甚至会丢掉工作。

统计数字显示,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加拿大联邦政府批准了3万3千个雇用外籍工人的申请。当加拿大广播公司询问有多少加拿大公司雇用外籍工人的申请被拒绝的时候,联邦政府有关机构的回答是这不是可以公开的信息。


保守党政府在采取措施


加拿大联邦政府人力资源部表示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现行的外籍工人项目进行改革、加强审核、堵塞漏洞、要求申请雇用外籍工人的加拿大公司拿出具体的计划在几年之内用加拿大工人取代外籍工人,并欢迎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改革外籍工人项目提出建议。
作者: ayuanx    时间: 23-5-2013 00:44
原帖由 jessie_he8021 于 22-5-2013 23:16 发表

没看太懂,澳洲法律规定不超过14个员工裁员不用赔偿?


Yes,所以黑心老板就反复这么干
作者: ayuanx    时间: 23-5-2013 00:46
原帖由 jessie_he8021 于 22-5-2013 23:21 发表

我是反着来的,我先申请了澳洲,也短登了几次,后来随老公回加拿大了。
加拿大这里最近闹得轩然大波的就是IT外包,各大银行的IT基本都外包给印度,还聘请外劳代替本地员工,还让本地员工被裁之前培训这些外劳。 ...


澳洲早就这么干啦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3-5-2013 00:52
原帖由 ayuanx 于 22-5-2013 23:44 发表


Yes,所以黑心老板就反复这么干

这也太黑了,员工也是人啊
作者: trisun    时间: 23-5-2013 02:33
原帖由 ayuanx 于 22-5-2013 19:07 发表

平均工资......
我不相信这个论坛上的人去其他任何国家,学识、经验和水平都只够拿平均工资

比如从国内过来只拿国内平均工资的举下手?
已经有投票可以看,来之前基本都超过国内平均工资3倍以上吧

还有 ...


你说的没错,很多人都不是拿平均工资,而是平均工资的倍数,自然哪儿平均工资高,在哪收入也高了
作者: cais    时间: 23-5-2013 02:48
原帖由 jessie_he8021 于 22-5-2013 23:36 发表
加拿大政府外劳政策漏洞百出 家 园 论 坛

(CBC)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加拿大联邦政府推出的外籍工人短期工作项目存在很多问题,可以用漏洞百出来形容。

一方面许多加拿大公司企业为了减少工资和福利成本, ...

大家不要怪我唱反调。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将来老了,年纪更大了,经验更多了,怎么才能保持竞争力。
globalization到了一定程度,市场是流通的,那些以前因为移民壁垒而不能招聘到的人,终归是要被招到的。
就算是现在,像outsource这样的东西,就是一种提前打破这个壁垒的方法。既然人进不来,就把工作送出去。
绝对价格上,发达国家的本地人肯定是要吃亏的。
我觉得应该在技术层面跟性价比上面做文章。
把技术做好,不能满足于做个普通的IT民工,靠政策跟工会保住饭碗。
如果公司的IT团队真的是需要有资深经验的人,这种人应该还是比较稀少的。这种关键职位,本地人应该有竞争优势的。只要你的确是他们需要的人,还是有机会的。
怕就怕公司的IT团队的确不需要太有经验的人,做的东西是纯体力活的,招一批刚毕业的,做个过得去的产品就算了那种。
所以,又绕到我以前说过的,这种公司,IT不是核心业务,最多只是辅助。是个cost centre。公司会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很多时间可以牺牲质量。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这类公司。我觉得大部份银行的大部份it部门都属于这个行列。所以好像每次听到outsource,都是有银行在里面。
我们需要着眼的,是那些以IT产品为核心业务的,公司的业绩依赖于IT产品的。这样的公司,一般不会将it部门外包,不然就等同于将核心机密外包了。
而且一般来说,此类公司的产品开发,要求比较高,技术性比较强,对高级人才,有经验的人需求比较大。对人才追求质量多过价格。
像美国的g,m,a,y,a,f,l,t等等,澳洲本土也有几家,我知道的有google分部,atlassian, freelancer,等。
还有众多startup,只要是技术性的startup,大都是从本地招人的。
所以,想要立足,长远,还是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水平。
不管是想当manager,想当senior engineer,都是要先把自身提高到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地步,才是能确保职业生涯能一直发展下去的好办法。
想靠着日复一日的重复相同工作内容到退休,那可能是上一代人才可能发生的事情了吧。或者是国内的体制内的才行。
大家觉得怎么样?
可以开始喷了。
作者: DDD888    时间: 23-5-2013 08:53
原帖由 cais 于 23-5-2013 01:48 发表

大家不要怪我唱反调。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将来老了,年纪更大了,经验更多了,怎么才能保持竞争力。
globalization到了一定程度,市场是流通的,那些以前因为移民壁垒而不能招聘到的人,终归是要被招到的。 ...


I think work in sap is ok for future.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3-5-2013 09:11
原帖由 cais 于 23-5-2013 01:48 发表

大家不要怪我唱反调。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将来老了,年纪更大了,经验更多了,怎么才能保持竞争力。
globalization到了一定程度,市场是流通的,那些以前因为移民壁垒而不能招聘到的人,终归是要被招到的。 ...

cais兄的思路绝对是正确的,我一向认为不能“养老育儿不能靠政府”
不惯这个政府是TG还是袋鼠,何况这只袋鼠很多地方甚至上还不如TG

所以我一直认为坚持自身的技术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不过土澳这地方,你能掌握什么核心的技术呢?
现在单位是有几个核心的鬼佬不怕被裁,不过倒不是他们技术很好
而且核心部分是他们的面条代码,没人看得懂,真全看懂估计武功也倒退十年


我是这么看的,这个坛子里那位在国内是拿着平均工资过日子的呢
那位不是technical leader或者做到manger的呢
所以我觉得等我两年满了,真的要认真review下要不要回流的
土澳当个backup还是凑合的,这儿过一辈子我还真不愿意
作者: wzw    时间: 23-5-2013 09:57
标题: 回复 #16 ayuanx 的帖子
哪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法律?想了解学习
作者: ayuanx    时间: 23-5-2013 10:02
原帖由 wzw 于 23-5-2013 08:57 发表
哪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法律?想了解学习


Fair work 官方网站 http://www.fairwork.gov.au/
作者: Serin    时间: 23-5-2013 10:10
标题: 回复 #45 planetkeeper 的帖子
我现在的感觉和planetkeeper的差不多,可能因为我的职业这里市场比较小。即使傍到的是跨国公司分部也不怎么安全,因为澳洲人工高,要关张你也属于首选。澳洲本土公司规模都不大,你就当成是上海一市级规模的公司,都不跨省。公司规模小的情况下很多东西都不太规范,无论研发还是人事,说到底就是看大老板的脸色和心情。和我一起吃饭的一个中国同事刚被redundant掉,理由就是没有适合他的工作这种比较扯淡的借口。有时候就算你有心,也不一定能掌握一个公司核心的东西,就算有技术,找工作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反正目前我的规划是在澳洲正常生活等换护照,该工作工作,该买房买房,换了护照以后自由度更大的时候再做打算怎么继续走下一步。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3-5-2013 10:32
原帖由 planetkeeper 于 23-5-2013 08:11 发表

所以我觉得等我两年满了,真的要认真review下要不要回流的
土澳当个backup还是凑合的,这儿过一辈子我还真不愿意 ...


干嘛不干满4年去米国呢?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3-5-2013 12:25
说实话,我觉得回国去美国的机会不比在澳洲少

我以前的同事很多transfer去美国了,公司一条龙服务,我自费来澳洲找罪受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3-5-2013 13:13
标题: 回复 #33 jessie_he8021 的帖子
IT外包这个事我很有发言权 哈哈 我毕业就干了3年美资外包 而且号称国内不错的外包 和美国人印度人还有国内别的廉价外包抢活
3年前终于从良了 洗白了
国内外包现在都不好干就知道现在啥行情了 因为国内的价格也没多大优势了 成都的便宜 但是不出活 北京的出活 但是贵 所以人家都transfer到印度 还有去罗马尼亚和越南的

但是说真的 出来的都是外围的东西 好东西人家是自己捂着的 所以对于还在外围的码农能做的就是要挤进中心去 既然干了码农 这辈子其实就注定不会有每天喝茶看报纸的生活了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3-5-2013 13:15
标题: 回复 #50 planetkeeper 的帖子
看过兄弟发jd和offer经验贴 很多有用的信息
特意说声谢

不过 看来最近这是2年了吧 有不少比较的经验?期待分享下 尤其是国内和悉尼 美国同事和悉尼的比较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3-5-2013 13:52
要我说就是美国>>国内>澳洲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3-5-2013 14:02
标题: 回复 #43 cais 的帖子
我发现我的设置哪有问题 没发收到回复提醒 多谢你的评分把我招呼回来看这些经验

最重要的是发现这个帖子到了第2页几个论坛里重量级人物都到了

兄弟在国内 还在准备 但是也分享一下我对国内外包和公司各个site之间抢活的感觉吧 想到哪说到哪 不要试图找逻辑

我现在美资通信 之前在美资外包(其实是挂仰头卖狗肉的美资)

之前3年因为外包关系通信公司转了不少 知名的手机公司都接触过 因为之前的外包自己也号称高水平的 所以见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外包做的事大家都知道 就是把外面的项目抢到国内来做 但是美国和加拿大人家有法规也主观担心这么做 那怎么办 就是靠内部斗争 拉拢美国那边内部需要找机会上位的人 说服公司把一部分东西拿出来 然后他们自己就势力大了

这种拿出来的最初肯定都是不重要的 利索的就是直接offshore来做 不利索的就是先把人派进去做

因为东西不重要 还肩负这抢活的人物 所以必须要降低成本 在少支持 对系统不很了解的情况下出活 所以就各种大炼钢铁 各种作坊 各种不守规矩 只要出活

慢慢的就摸索出来一套阵法 就是先抢测试 再抢自动测试 然后是开发

所以到这的结论就是如果在澳洲或者美国的话测试和自动测试会慢慢失去竞争力 丢给中国印度

后来来了美资通信几年 发现其实内部也是在做这个事 不同的是公司内部分项目在做这个事 中国和印度的老大想要更大的权利 就各种美国抢项目 名义上是transfer 实际就是先从不重要的 人家看不上的拽 比如德国人对gsm不感兴趣了就说服人家去lte 然后把gsm拿回来

比如adobe和amazon内部的flash和erp之类的都是这么鼓捣来的
所以这个结论就是 即使是开发 内部这些边角的 落后的技术也会淘汰 如果是mgr的职位就更惨 因为亲眼看到数次mgr甚至director被流放然后被干掉的

后来我就想 什么样的技术是可以干一辈子的 结论是没有 看我举两个栗子

比如我之前和美国的一家老牌生产邮戳机的公司一起共事 里面50+写代码的人多了去了 c用了一辈子 很多都是ibm ms跳过来的 因为之前行业垄断 效益好的时候在一个小镇子地位仅次于一家做军用直升机的公司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一辈子了 但是后来邮政业务收缩 他们自然业务也就完了 之前的c被迫加进去c++ 然后很多东西改java .net然后印度人做.net来抢 就慢慢被拿走 去年开始 听说连地皮都卖了 人也砍掉不少

但是这些50+的老人你说是他们的错嘛?肯定不是 公司就是这个风格的 慢慢把遵守流程 内部斗争作为工作的中心 谁还鼓捣新技术?就算你喊出来java开发比原来的c++好多少 但是很快会被政治斗争干掉 因为老大还靠c++收住自己地盘呢 所以第一个栗子我觉得就是不要和环境争 不行就走 而且要看风头不对 就赶紧走 良鸟择木而息

除非你想做管理 趁机上位 这个需要看点厚黑学 “中国人的智慧”这个时候很有用 但不是我喜欢的 不说太多

第二个栗子就是从6年前就开始注意和真正的技术牛人聊 我因为上学时候就阴差阳错做过项目的管理 看惯了sb项目 所以只服技术牛人 很多人工作了10年 但是其实是把前2年的技术重复了5次 很多人虽然表面知道的多 其实是一个行业里干的年头比你长 和你比的是记忆力 这种人如果平时再浮皮潦草的看点新技术 比如最近的大数据 那就很能虎人了 要注意甄别 别被骗了(这句话是对3年前的我自己说的 向他们学越学越完)

但是有几种人很牛拜 这种人表现出来不一样 有人跟aggressive 也有人很nice但是有几个特点都是一样的 就是作为码农来说 思维是理性的 但是知道什么时候用感性 对新技术很感兴趣 喜欢去研究 有人自己主观的去折腾 有人和折腾的人一起 但是骨子里都不怕折腾 最重要的是折腾的时候不会丧失思考的习惯

我认识的人里还联系的这个档次的人有几个 不能拿工作年头评价 因为他们从5年到20年的不等 不过他们都说过大概3-5年的时候就有过“开悟”的过程(我特意用了个宗教词来显示我自己水平)开悟都体现在自信上 就是觉得所有的技术都差不多了 都可以分几大类 然后交织延伸

所以我总结的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就是保持头脑清醒 理性 对新技术要有热情 时刻准备折腾 但是折腾之前要想好最差的退路(最后这条我其中一个牛人朋友不同意 那人现在做移动互联网 公司一年内价值从300万到了2k万)

我记得谁好像说过 不记得了 就当是米老鼠说的吧 就是如果一个事你做了 失败了 你又做了 还失败了 但是你还想做 这可能就是你的爱好了

昨天看新西兰的pr经验导致睡眠不足 今天不想干活也不想看雅思 甚至头脑都不清醒 随手写点意识流 等喷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3-5-2013 14:04
标题: 回复 #53 planetkeeper 的帖子
我现在的想法是澳洲申着 但是主要是想搞个新西兰的pr 那边2年之后就irrv 然后回天朝折腾
也许兄弟都2年了 再一年拿公民了 到时候也可以试试回来折腾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3-5-2013 14:15
新西兰是三年永久回头签吧,新西兰工作似乎更不好找
我才来了澳洲一年不到呢,不打算入澳籍了,PR能续就完了,如果回国澳籍没任何用处只有各种累赘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3-5-2013 14:21
标题: 回复 #56 planetkeeper 的帖子
没有 新西兰是2年每年184天就irrv了

刚听skykiwi的人说新西兰那边最近也看到有jd 还有个人1个月就拿了offer 我正在问具体消息

不过我自己做的功课是seek上新西兰和澳洲的jd比是1:2.x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3-5-2013 14:43
原帖由 planetkeeper 于 23-5-2013 13:15 发表
新西兰是三年永久回头签吧,新西兰工作似乎更不好找
我才来了澳洲一年不到呢,不打算入澳籍了,PR能续就完了,如果回国澳籍没任何用处只有各种累赘


如果在乎职业发展的,来OZ是个大错。不过既然来了,我建议你就拿个护照再走。因为回流会是个比来OZ还要大的错。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回头路的,你再回去,原来的坑已经没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到头了,回去恐怕只有吃苦的份。

人生很短,很多东西只是浮华。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3-5-2013 14:49
一年前我也看衰中国经济,不过现在我更看衰澳洲经济
既然待在澳洲都不觉得有啥好的,不觉得澳洲护照有啥特别留恋的

也没啥错不错的,反正我要回去也是一年后的事了
以后会发生什么只有天知道
作者: 熊猫阿三    时间: 23-5-2013 15:31
我相反,在国内是个support而已,来了澳洲做系统架构,整天忙的昏天黑地,感觉以前做support的日子真的是一个经验用了五年...
作者: kiluyar    时间: 23-5-2013 16:27
原帖由 熊猫阿三 于 23-5-2013 14:31 发表
我相反,在国内是个support而已,来了澳洲做系统架构,整天忙的昏天黑地,感觉以前做support的日子真的是一个经验用了五年...


崇拜下。
作者: cais    时间: 23-5-2013 19:44
原帖由 熊猫阿三 于 23-5-2013 14:31 发表
我相反,在国内是个support而已,来了澳洲做系统架构,整天忙的昏天黑地,感觉以前做support的日子真的是一个经验用了五年...

你这个经验很适合我上次去面的那个support的职位哦。
作者: kyx012    时间: 23-5-2013 21:35
我记得你当年为了出来雅思考了9次,现在好不容易出来又想回去,有空回忆下这个帖子吧。好马不吃回头草。
http://www.freeoz.org/ibbs/thread-962213-1-1.html

原帖由 planetkeeper 于 23-5-2013 13:49 发表
一年前我也看衰中国经济,不过现在我更看衰澳洲经济
既然待在澳洲都不觉得有啥好的,不觉得澳洲护照有啥特别留恋的

也没啥错不错的,反正我要回去也是一年后的事了
以后会发生什么只有天知道

作者: BEN1980    时间: 23-5-2013 22:16
澳洲职业空间一般般,但是收入还是比中国高
作者: cais    时间: 23-5-2013 22:42
原帖由 kyx012 于 23-5-2013 20:35 发表
我记得你当年为了出来雅思考了9次,现在好不容易出来又想回去,有空回忆下这个帖子吧。好马不吃回头草。
http://www.freeoz.org/ibbs/thread-962213-1-1.html


呵呵。这个背调做得详细啊。英语的确是个难关。现在我上班也是有时听不懂同事说的话。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3-5-2013 22:49
原帖由 kyx012 于 23-5-2013 20:35 发表
我记得你当年为了出来雅思考了9次,现在好不容易出来又想回去,有空回忆下这个帖子吧。好马不吃回头草。
http://www.freeoz.org/ibbs/thread-962213-1-1.html


只能说明是个教训
花了时间精力,付出没有回报
作者: jim0519    时间: 23-5-2013 22:51
看来要找个专业工作还得耗掉半条老命啊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3-5-2013 22:53
经历过这两年移民政策变化的人,更明白澳洲吸引力有限的
11年收紧后,移民一下少了,结果去年又重新放松了,正是经历过这些,才明白澳洲移民实在不是啥稀罕的事
作者: ayuanx    时间: 23-5-2013 23:01
原帖由 BEN1980 于 23-5-2013 21:16 发表
澳洲职业空间一般般,但是收入还是比中国高


真的吗?
不要一算工资就 1:6,一说物价又自动变成 1:1,那是自欺欺人
把每月税后工资除以每月基本生活支出(包括租金/房贷,但不包括奢侈品),看看在澳洲究竟能剩百分之几?
国内又能剩百分之几?

如果不服气的话,你可以自己想想,和在国内相比,
现在买东西究竟是更在乎价格了呢?还是根本不看价格了?
现在花钱究竟是更谨慎了呢?还是更随意了呢?

不用我说,你自己心里肯定都有答案了吧
你可以用所谓的汇率麻痹自己的神经,但你的购物行为终究还是会出卖你

[ 本帖最后由 ayuanx 于 23-5-2013 22:45 编辑 ]
作者: revstar    时间: 23-5-2013 23:43
貌似都是已经找到专业工的TX的牢骚贴啊
作者: cais    时间: 24-5-2013 00:36
这个帖子让我想起来昨天看的一篇文章
http://avichal.wordpress.com/2011/10/07/why-education-startups-do-not-succeed/

“Imagine it’s 2005, and you live in a small town in the middle of Ohio (where I grew up) and you don’t get a college degree. If you get a factory job and make $25k/year and your wife gets a factory job and makes $25k/year, you’re making $50k/year. But houses only cost $90,000 and food is affordable and you can get a loan for a car for $300/month. So you’re not doing terribly and the default state for your children is the same life. You can afford a house, food, have a car, and have weekends off.”
待得久一点的同学看看,是不是澳洲也有这样的人?
作者: ayuanx    时间: 24-5-2013 00:51
原帖由 cais 于 23-5-2013 23:36 发表
这个帖子让我想起来昨天看的一篇文章
http://avichal.wordpress.com/201 ... ups-do-not-succeed/

“Imagine it’s 2005, and you live in a small town in the middle of Ohio (where I  ...


His house $90K / His household income $50K = 1.8, and he doesn't have a degree.

ANYONE HERE WHO CAN BUY A HOUSE WITH 2 YEARS INCOME PLEASE RAISE YOUR HAND!
ANYONE?
NO ONE!

Show me the house of $90,000 in OZ!

Since a house in OZ usually costs around $500K, so you should have at least $500K/1.8=$277K annual income in order to lead a life of the same standard as the hillbilly above, not to mention that we haven't taken the tax rate into consideration, which, in this case, is 45%.

[ 本帖最后由 ayuanx 于 24-5-2013 00:06 编辑 ]
作者: cais    时间: 24-5-2013 01:17
我也不清楚a small town in the middle of Ohio相当于澳洲的什么地方。但应该不是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地方。
估计是一些小的town。房价可能没500k那么高。但是这个1.8的比例的确有点低。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
不过美国的房价好像是没澳洲那么高的。可能是移民政策还没那么开放,没有众多国人来推动房市。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4-5-2013 01:57
原帖由 cais 于 24-5-2013 00:17 发表
我也不清楚a small town in the middle of Ohio相当于澳洲的什么地方。但应该不是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地方。
估计是一些小的town。房价可能没500k那么高。但是这个1.8的比例的确有点低。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
不过美国的房价好像是没澳洲那么高的。可能是移民政策还没那么开放,没有众多国人来推动房市

房价这个事情根据地点不同那是千差万别。
大城市交通便利好找工作的地方,房价没有便宜的,这点无论是美国加拿大澳洲还是国内都差不多。
我住的小城市二十几万可以买带大院子的独立屋,有些小城市比这更便宜,基本是退休养老的,因为工作机会太少。但是开车一个小时左右的多伦多起码要50-80万才能买个看上去像样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周边小城市买房,到多伦多上班。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4-5-2013 07:34
也许500K在猫本可以上house了
不过在悉尼我觉得是买不到house的,townhouse也得到大西北去了
作者: 老菜    时间: 24-5-2013 07:45
祝好运!早日找到好工作。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4-5-2013 11:25
原帖由 ayuanx 于 23-5-2013 23:51 发表


His house $90K / His household income $50K = 1.8, and he doesn't have a degree.

ANYONE HERE WHO CAN BUY A HOUSE WITH 2 YEARS INCOME PLEASE RAISE YOUR HAND!
ANYONE?
NO ONE!

Show me the hous ...



说米国房子便宜的大概没考虑米国的房产税。根据维基百科,“房产税是米国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据说税率根据地方变化很大。查了一下Cleveland, Ohio,还真是那么回事,不过大多数都高过1%(低于1%大概是鸟都不拉屎的地方吧),有些高过4.5%。我们就按照3%算,应该是大多数人类居住的地方吧?这不就等于一块地,每过40年就重新卖给你你一次?是不是比基里巴斯国70年使用权还要黑?所以你现在理解为啥会有$1的房产了吧?有一点必须承认,OZ的房价确实在发达国家名列前茅。不过也不是一无是处。

我觉得凡事有得肯定有失。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跑到这里来,享受干净漂亮的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法治和自由,同时又保持着国内收入等级。不管到哪儿,肯定都得付出一些,去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关键在于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作者: trisun    时间: 24-5-2013 11:43
没来澳洲之前,在美国出差工作一年,当时是觉得     美国>澳洲>中国,
06年来澳洲,头两年 是                                                    美国>中国>澳洲。
后面(到13年初)                                                             美国>澳洲>中国
现在是                                                                                 澳洲>美国>中国
作者: zdyguilong@163.    时间: 24-5-2013 12:41
好歹解释一下啊

让我增加一下信心
作者: zdyguilong@163.    时间: 24-5-2013 12:42
原帖由 trisun 于 24-5-2013 10:43 发表
没来澳洲之前,在美国出差工作一年,当时是觉得     美国>澳洲>中国,
06年来澳洲,头两年 是                                                    美国>中国>澳洲。
后面(到13年初)                           ...



好歹解释一下啊

让我增加一下信心
作者: wangfei0001    时间: 24-5-2013 12:43
呵呵,怎么回事啊。
作者: trisun    时间: 24-5-2013 13:17
原帖由 zdyguilong@163. 于 24-5-2013 11:42 发表



好歹解释一下啊

让我增加一下信心


呵呵,
在美国出差时,住宿,租车都是公司提供的,每天有补贴,确实美国的物价非常便宜,好玩的地方也不少,除了刚下飞机时有些失落(看好莱坞大片多了,刚下飞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觉的生活在美国非常好。
后来拿到澳洲PR,转到澳洲,对于新移民来说,头两年都是比较难,心里有些落差是非常正常,放弃国内相对稳定的生活,一切都重头开始,回国还是留下,总在犹豫不决之中。
过了几年,在澳洲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工作,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也比较安逸,但自身从事的是IT工作,美国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而且在美元和澳元在1:0.6-0.8 时,美国还是比较有吸引力,几次就要下决心过去。
后来回想起当时在美国工作时,,因为公司给租的房,车,也不交税。其实不能算真正在美国生活,和在美国的同事交流,同样的收入,尽管表面上看澳洲税收高,消费也高,但实际上美国税不比澳洲低(地税,消费税,医疗保险+ 小费:),综合看下来同样是10w,实际上澳洲收入还要高些,关键的美国不禁枪,让人没有安全感,相对来说,澳洲要好很多。
其实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就不太愿意在折腾了,美国可以去旅游,澳洲还是比较适合生活的。(尤其是目前澳元处在高位时)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4-5-2013 13:17
标题: 回复 #78 trisun 的帖子
果然 要想客观的评价一个城市需要有一定的积累
一般在国内的话只有在一个城市达到中产的水平才能客观的评价

看来在澳洲也成立 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评价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别
作者: 滚滚雷声    时间: 24-5-2013 14:28
原帖由 cais 于 24-5-2013 00:17 发表
我也不清楚a small town in the middle of Ohio相当于澳洲的什么地方。但应该不是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地方。
估计是一些小的town。房价可能没500k那么高。但是这个1.8的比例的确有点低。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
不过 ...


去年短登的时候去过ballarrat, ararat等内陆小镇。 安静地不得了。估计房价和这个Ohio小镇差不多吧。
到现在还记得这个名字是因为路上想,这地方的老鼠一定多得不得了。到处都是rat.

话说我在Ballarat打尖,摸到一个小面包店里买咖啡,我数了一把硬币给里面的小姑娘,她说这个够半杯咖啡的钱。然后想了想,决定还是卖给我了一大杯咖啡,并且还说,你饿的话可以拿门口架子上的面包, 不要钱的。
我记得她问我从哪里,为了不丢祖国的面子,我说我是日本来的。

[ 本帖最后由 滚滚雷声 于 24-5-2013 16:33 编辑 ]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4-5-2013 14:33
原帖由 滚滚雷声 于 24-5-2013 13:28 发表


去年短登的时候去过ballarrat, ararat等内陆小镇。 安静地不得了。估计房价和这个Ohio小镇差不多吧。

话说我在Ballarat打尖,摸到一个小面包店里买咖啡,我数了一把硬币给里面的小姑娘,她说这个够半杯咖啡的 ...


咖啡这么贵???猫本很多地方都是三块钱一杯,也就一两个硬币。。。
作者: 滚滚雷声    时间: 24-5-2013 14:36
原帖由 planetkeeper 于 23-5-2013 08:11 发表

cais兄的思路绝对是正确的,我一向认为不能“养老育儿不能靠政府”
不惯这个政府是TG还是袋鼠,何况这只袋鼠很多地方甚至上还不如TG

所以我一直认为坚持自身的技术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不过土澳这地方,你能掌 ...


面条代码绝对是保工作的利器。
我刚进上一个公司的时候,整理两个主要软件产品的代码,那不止是面条,还是千层饼。
写那代码的哥们安安心心在退职之后还拿了两年的咨询费!
我把自己的代码注释的很完整,功能划分的很开。
而且我他妈还写得全是日文的注释,现在想起来真是手贱。
结果公司要升级,招了一个专门写软件的,几乎没要问我就把工作做完了。

还有一个同事,是个韩国人,任何文档都是韩文写得,谁也看不懂。
你要加点什么,改点什么,只有去求他。

所以阿,你要是不喜欢面条,起码文档可以考虑用中文。
作者: 滚滚雷声    时间: 24-5-2013 14:39
原帖由 tristone 于 24-5-2013 13:33 发表


咖啡这么贵???猫本很多地方都是三块钱一杯,也就一两个硬币。。。


不是贵,而是我攒了很多小额硬币。而且OZ的硬币又沉又大。面值大的小,面值小的大。在口袋里吵吵嚷嚷,实在很烦。
作者: 滚滚雷声    时间: 24-5-2013 14:40
原帖由 tristone 于 24-5-2013 10:25 发表



说米国房子便宜的大概没考虑米国的房产税。根据维基百科,“房产税是米国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据说税率根据地方变化很大。查了一下Cleveland, Ohio,还真是那么回事,不过大多数都高过1%(低于1%大概是鸟 ...


OZ没有房产税么?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4-5-2013 14:49
原帖由 滚滚雷声 于 24-5-2013 13:40 发表


OZ没有房产税么?


没。
作者: 熊猫阿三    时间: 24-5-2013 15:25
原帖由 滚滚雷声 于 24-5-2013 13:40 发表


OZ没有房产税么?

有land tax,具体数值每个洲不同。一般是不超过多少不用交的。
但是有cousil 费,水费那些肯定是逃不掉的,还很贵,section 32上一般都有,所以买房时候一定要看仔细section 32。你可以在买房时候跟中介要的。unit还有物管费。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4-5-2013 15:32
原帖由 熊猫阿三 于 24-5-2013 14:25 发表

有land tax,具体数值每个洲不同。一般是不超过多少不用交的。
但是有cousil 费,水费那些肯定是逃不掉的,还很贵,section 32上一般都有,所以买房时候一定要看仔细section 32。你可以在买房时候跟中介要的。uni ...


康嫂费那个是相当于物业管理费的好不好?是因为本地政府为你提供清运垃圾、打扫街道、公共健康娱乐设施等等的服务。而且才多少?我现在交的每年仅仅相当于房价的0.03%,跟米国3%的房产税能比吗?
作者: 滚滚雷声    时间: 24-5-2013 15:42
原帖由 熊猫阿三 于 24-5-2013 14:25 发表

有land tax,具体数值每个洲不同。一般是不超过多少不用交的。
但是有cousil 费,水费那些肯定是逃不掉的,还很贵,section 32上一般都有,所以买房时候一定要看仔细section 32。你可以在买房时候跟中介要的。uni ...


自己打一眼机井怎么样?

俺们到OZ搞个打井队给大家打井说不定也能算桩生意。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4-5-2013 15:44
原帖由 滚滚雷声 于 24-5-2013 14:42 发表


自己打一眼机井怎么样?

俺们到OZ搞个打井队给大家打井说不定也能算桩生意。



水费其实还可以,我感觉没啥压力。该用的就用,该浇花就浇花。好像三个月两百刀左右。

花园的用水量夏天可能比较厉害,因为维州夏天很干。可以搞个雨水收集,不过夏天雨水也不多的说。

[ 本帖最后由 tristone 于 24-5-2013 14:45 编辑 ]
作者: kuafu    时间: 24-5-2013 17:14
淡定。
鼓励楼主一下:加油!
作者: menokino    时间: 24-5-2013 17:46
被一个给我加分的消息拽回来 结果直接看第4页看疯了 不记得我回复过打井 房产税 land tax的帖子 翻到前面才顺回来
作者: gascoigne    时间: 24-5-2013 18:53
嗯,人生完整了。
作者: tjmd001    时间: 24-5-2013 19:47
其实这个因人而异,对我来说,因为我读的学校是一个不知名的野鸡大学,所以国内找工作很不顺利,工资也不高。来澳洲后,找工作看能力而不看学历,所以现在到手的工资不考虑汇率也是国内的三倍多,而且我在国内根本搞不定北京户口,买房根本是痴心妄想。而在澳洲可以解决小孩的户口,买房也成为现实。

原帖由 ayuanx 于 23-5-2013 22:01 发表


真的吗?
不要一算工资就 1:6,一说物价又自动变成 1:1,那是自欺欺人
把每月税后工资除以每月基本生活支出(包括租金/房贷,但不包括奢侈品),看看在澳洲究竟能剩百分之几?
国内又能剩百分之几?

如果不 ...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24-5-2013 20:02
原帖由 滚滚雷声 于 24-5-2013 13:36 发表


面条代码绝对是保工作的利器。
我刚进上一个公司的时候,整理两个主要软件产品的代码,那不止是面条,还是千层饼。
写那代码的哥们安安心心在退职之后还拿了两年的咨询费!
我把自己的代码注释的很完整,功能 ...

这种自废武功保工作法是自欺欺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外面的市场技术更新日新月异,靠面条代码保住职位一时
等到四五十做不到再被裁了,一下餐具了
作者: ayuanx    时间: 24-5-2013 20:34
原帖由 tjmd001 于 24-5-2013 18:47 发表
其实这个因人而异,对我来说,因为我读的学校是一个不知名的野鸡大学,所以国内找工作很不顺利,工资也不高。来澳洲后,找工作看能力而不看学历,所以现在到手的工资不考虑汇率也是国内的三倍多,而且我在国内根本搞 ...


要知道北京月平均工资4672元(有数据可查,不是我信口胡说),不考虑汇率,三倍就是$14,016刀每月,年收入$168,192
这工资是不错,和美帝加州IT公司的收入看齐了,而且你说还是到手的(税后),如果大家都拿这样的工资,说澳洲比国内工资高我也同意

[ 本帖最后由 ayuanx 于 25-5-2013 20:50 编辑 ]
作者: 雨蔓    时间: 24-5-2013 20:47
标题: 在国内是做HR,到了澳洲好找工作吗
学的是工商企业管理,有可能找到类似的工作机会吗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