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从163到892再到永居—我的移民心路(1-18) [打印本页]

作者: 冷雨    时间: 9-11-2012 13:46
标题: 从163到892再到永居—我的移民心路(1-18)
2012年10月份,我太太从悉尼打电话到中国,告诉了我,我们全家永居有签证下来了。
  那一时刻,我心动一下,稍稍的高兴一定有的,但更多的是,有一份包袱放下了。
  移民之路,虽然没有给我带来伤筋动骨之疼,但足以改变我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回过头来再考评,我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还是错,比较我得到的和我失去的,是赚了还赔了?如果单纯比经济角度考评,我想我是赔了,但是,哲人有言: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
                    澳洲之梦,就这样开始做了
还是在2007年的时候!
在杭洲一家茶室里,坐我对面的是从省级机关局长位上退休下来的一个高组干部沈先生,用他清晰的思路和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这次对澳大利亚的感受,除了蓝天,白云,绿荫,除了澳洲的福利和休闲的生活,还是一个处处都可寻找到的商机,总之一句话,如果我不去澳州,他认为是不合情也不合理,这是我众多热心朋友的一个。
在此之前,太太有感于中国教育体制对小孩产生具大的心理压力,成天叫嚷着要送女儿到国外读书,在这样内推外诱的双重因素催化下,我动了出国的念想。
从澳星中国移民中介到到的信息是:我可以选择一种叫163的签证,我是一个公司股东,这个公司营利尚可,到澳洲后转890签证,个人资产达到10万澳币,投资生意约20万澳币,聘用当地员工一名,全年营业额达到20万澳币,历时两年后就可以拿到澳洲的永居权。我通盘核算了一下,对我当时的实力而言,要达到这些条件并不是太难。
我需要对澳洲作一个初步的了解,至少我要知道澳大利亚在地球上的那一个位置,那里都是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做实地考察,最快的途径是办旅游签证,就这样,在沈生生的多方联络下,2007年我踏上了上海到悉尼的国际班机。
  从悉尼转到黄金海崖再到默尔本,象多数国内的游客一样,我在导游的解说中看了悉尼歌剧院,悉尼大桥,天堂农庄,东正大教堂等等,让我认为最发疯的壮举是,来回坐车八个小时,冷得浑身发抖去海边看小企鹅上崖;因为我的主要目标不是游山玩水,所以也没有特别轻松的心情享受海山秀色。
一路上我和领队,导游讨价还价,我让他们给我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因为他们担心我“黑”在悉尼,坚持不肯让我单独活动,最后禁不住我软磨硬泡,导游让领队陪同我在悉尼自由活动一整天。
  化了近3万多元人民币,历时10多天,我就为了考察悉尼的地板市场,时间仅为一天。
  由于职业的习惯,每到一地,我可以不去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却不能不去地板商店,如果我做890的签证,我必须在悉尼开展生意,就我而言,最大的资源就是地板。
沈生生的朋友JOHU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我来之前,他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一天之内,我带我跑遍半个悉尼城,这种商场的信息采集,在我是习惯,是工作内容之一,但可苦了陪我的徐小姐,这对她是个苦差。
  悉尼地板市场,比中国落后至少五年,悉尼的地板展厅零乱而散少,地板品种单调,除澳洲本土的桉木以外,清一色是印尼的木材,在中国淘汰了多年的印尼KEMPAS,在这里成了主流品种。
  有一个生意的故事,说的是二个皮鞋的推销人员到一个小岛上 ,看见岛上的人都是光脚的,第一个推销员打电话报告公司说,这里的人不穿鞋,这次白跑了;第二个推销员说,这里没有皮鞋店,整个鞋业市场都是我们的;以我的投资习惯,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所以,我想做的一定是第二个推销员,这种对未来市场的单纯想法,更加坚定了我移民到澳大利亚和决心。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9-12-2012 13:54 编辑 ]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9-11-2012 14:31
沙发,开心!!

感谢分享,继续听故事!
作者: mason00    时间: 9-11-2012 14:39
至少我要知道澳大利亚在地球上的那一个位置。当时你不知道。。。吗?你牛鼻。。。
悉尼地板市场,比中国落后至少五年。
作者: whitedew    时间: 9-11-2012 14:50
标题: 回复 #3 mason00 的帖子
很多国人都评论澳洲各种各样的落后,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作者: Highway    时间: 9-11-2012 15:41
这软文写的够可以的
作者: 妮南    时间: 9-11-2012 17:52
澳洲的地板我倒是没有与国内的比较,还是觉得澳洲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内部和外部看上去还很新,当然他们也在搞装修,过去的材料会好一点。现在估计不少材料也是Made in China了。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9-11-2012 21:07
原帖由 妮南 于 9-11-2012 17:52 发表
澳洲的地板我倒是没有与国内的比较,还是觉得澳洲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内部和外部看上去还很新,当然他们也在搞装修,过去的材料会好一点。现在估计不少材料也是Made in China了。


澳洲不是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吗? 还从中国进口地板??
作者: 冷雨    时间: 9-11-2012 21:46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9-11-2012 21:07 发表


澳洲不是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吗? 还从中国进口地板??

呵呵!澳洲森林实行八十年轮回的砍伐制度,澳大利亚地板工业只生产那种不上漆的地板,竹地板,金刚板,还有实木漆板,实木复合漆板都是进口的,70%以上来自中国
作者: 妮南    时间: 9-11-2012 21:58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9-11-2012 19:37 发表


澳洲不是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吗? 还从中国进口地板??

地板是否进口不太清楚。不过,象Ikea, Fantastic的那些非实木家俱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9-11-2012 22:39
原帖由 冷雨 于 9-11-2012 21:46 发表

呵呵!澳洲森林实行八十年轮回的砍伐制度,澳大利亚地板工业只生产那种不上漆的地板,竹地板,金刚板,还有实木漆板,实木复合漆板都是进口的,70%以上来自中国


听说美国也不砍伐自己的森林都是进口别国的原木.

我以为说的是实木地板,复合地板从中国进口有可能,复合地板不知道其他国家有没有,中国可能也是因为木材短缺才衍生出复合地板吧?否则还是实木的舒服,还没污染吧.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9-11-2012 22:41
原帖由 妮南 于 9-11-2012 21:58 发表

地板是否进口不太清楚。不过,象Ikea, Fantastic的那些非实木家俱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IKEA这种家具可能很讲究成本吧.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0-11-2012 00:32
原帖由 Highway 于 9-11-2012 15:41 发表
这软文写的够可以的


以前也看过楼主关于地板生意的文章,真没想到楼主也是163。
希望楼主和大家分享投资创业的经验和体会,如果给人是软文的感觉,那就太对不住自己了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0-11-2012 00:38
原帖由 冷雨 于 9-11-2012 13:46 发表
2012年10月份,我太太从悉尼打电话到中国,告诉了我,我们全家永居有签证下来了。

从澳星中国移民中介到到的信息是:我可以选择一种叫163的签证,我是一个公司股东,这个公司营利尚可,到澳洲后转890签证,个人资产达到10万澳币,投资生意约20万澳币,聘用当地员工一名,全年营业额达到20万澳币,历时两年后就可以拿到澳洲的永居权。


请问您最后拿到的是892还是890?
蓝字部分是澳星告诉您的?您也是按这样的要求做的?
作者: landsrover    时间: 10-11-2012 00:56
赶上新帖了,支持楼主,讲故事详细一些哦,呵呵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3:56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00:38 发表


请问您最后拿到的是892还是890?
蓝字部分是澳星告诉您的?您也是按这样的要求做的?

好象是892吧,我是墨尔本担保的,喜欢悉尼,就要多做10万营业额,多用一个人?蓝字部分是澳星告诉我的,是大致的意思,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3:57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00:32 发表


以前也看过楼主关于地板生意的文章,真没想到楼主也是163。
希望楼主和大家分享投资创业的经验和体会,如果给人是软文的感觉,那就太对不住自己了

呵呵!我相信你会做一个出色的版主,你是精精的那类人,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4:00
原帖由 mason00 于 9-11-2012 14:39 发表
至少我要知道澳大利亚在地球上的那一个位置。当时你不知道。。。吗?你牛鼻。。。
悉尼地板市场,比中国落后至少五年。

我想你做版主的水平是很高了,以后说话呢,刀子可以磨得更快一些!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4:02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9-11-2012 22:39 发表


听说美国也不砍伐自己的森林都是进口别国的原木.

我以为说的是实木地板,复合地板从中国进口有可能,复合地板不知道其他国家有没有,中国可能也是因为木材短缺才衍生出复合地板吧?否则还是实木的舒服,还没污染吧 ...

说得有理,实木地板除了价高以外,没有其它的不好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4:07
原帖由 妮南 于 9-11-2012 17:52 发表
澳洲的地板我倒是没有与国内的比较,还是觉得澳洲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内部和外部看上去还很新,当然他们也在搞装修,过去的材料会好一点。现在估计不少材料也是Made in China了。

  Made in China呵!
  世界的人都在用,在骂,在担心,骂了,担心了,还在用,
  中国在发展,能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啊!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0-11-2012 15:45
原帖由 冷雨 于 10-11-2012 14:02 发表

说得有理,实木地板除了价高以外,没有其它的不好


一般材质(大路货)和普通复合地板价格差多少呢?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0-11-2012 15:50
原帖由 冷雨 于 10-11-2012 13:56 发表

好象是892吧,我是墨尔本担保的,喜欢悉尼,就要多做10万营业额,多用一个人?蓝字部分是澳星告诉我的,是大致的意思,


楼主,不好意思啊。因为蓝字部分和我以前听到的有出入,怕引起误解,想跟您确认一下。
可能您做的生意比较大,对这些细节没必要深究。
您在投资移民当中,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除了拿身份,事业也做得红红火火的。
多么希望您这样的前辈多谈谈您的创业经历、经营心得和心路历程。

对您的经历很感兴趣,想请教一下,在澳洲是您做主申请人还是您夫人?拿到永居签证后,您事业的发展重心是在中国还是在澳洲?
作者: yearshappy    时间: 10-11-2012 16:00
冷雨的小才女创作情况怎样了?
恭喜全家拿到了签证,澳洲梦圆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0-11-2012 16:04
原帖由 冷雨 于 10-11-2012 13:57 发表

呵呵!我相信你会做一个出色的版主,你是精精的那类人,


谢谢您的鼓励,不过我这个版主名不副实的,况且目前还是实习阶段
用“精精”两字来评价我,本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说明我有进步啦,呵呵。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7:29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15:50 发表


楼主,不好意思啊。因为蓝字部分和我以前听到的有出入,怕引起误解,想跟您确认一下。
可能您做的生意比较大,对这些细节没必要深究。
您在投资移民当中,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除了拿身份,事业也做得红红火火 ...

是我夫人主申请,我是吹吹牛的,所以情况不太实,只是大致意思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7:33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16:04 发表


谢谢您的鼓励,不过我这个版主名不副实的,况且目前还是实习阶段
用“精精”两字来评价我,本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说明我有进步啦,呵呵。

说你精,因为你文字有些“独”,我写的大多是广告软文,你一句“太对不起自已了”让我太多好意思再写推广性的内容,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再写续篇,不再有私心了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7:35
原帖由 yearshappy 于 10-11-2012 16:00 发表
冷雨的小才女创作情况怎样了?
恭喜全家拿到了签证,澳洲梦圆

朋友,你要告诉我你如何知道我家有个“小才女”,不过,谢谢你是真诚的,谢谢!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7:39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0-11-2012 15:45 发表


一般材质(大路货)和普通复合地板价格差多少呢?

实木地板的购买有太多的讲究,材质,产地,漆色等等,如果你想买地板,多方了解下。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11-11-2012 19:13 编辑 ]
作者: 冷雨    时间: 10-11-2012 17:43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15:50 发表


楼主,不好意思啊。因为蓝字部分和我以前听到的有出入,怕引起误解,想跟您确认一下。
可能您做的生意比较大,对这些细节没必要深究。
您在投资移民当中,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除了拿身份,事业也做得红红火火 ...

我的重点可有会在澳洲,就目前经济来说,澳洲房产的发展,还是良性的,没有泡沫,且这边的人素质相对较高,整个社会也是和谐有序,发民一阶段再说吧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0-11-2012 18:18
原帖由 冷雨 于 10-11-2012 17:39 发表

实木地板的购买有太多的讲究,材质,产地,漆色等等,如果你想买地板,你可上我公司网站
不过请你不要误解,我没有推销之意,只是给你提供些参考,多一种选择而已。


是不是推销我不清楚,既然有人质疑是软文,我不希望我的提问引出您公司的网址,这个版面广告是"斩立决"的,希望您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 本帖最后由 floatstone 于 10-11-2012 18:20 编辑 ]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0-11-2012 18:23
原帖由 冷雨 于 10-11-2012 13:56 发表

好象是892吧,我是墨尔本担保的,喜欢悉尼,就要多做10万营业额,多用一个人?蓝字部分是澳星告诉我的,是大致的意思,


自己是892还是890都不清楚?? 那我看也没人敢买你的地板了.
作者: 幸福妈妈    时间: 10-11-2012 19:29

这么有趣的帖子,居然“漏网”了,今天才看到...

感谢啥的,都不说了,继续听故事!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0-11-2012 21:50
原帖由 冷雨 于 10-11-2012 17:33 发表

说你精,因为你文字有些“独”,我写的大多是广告软文,你一句“太对不起自已了”让我太多好意思再写推广性的内容,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再写续篇,不再有私心了


谢谢理解啊。因为本人第一次当“官”,非常希望本版有更多的精品文章。看到您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文笔又这么好,写出来的内容涉嫌“广告软文”,实在是太可惜了。我相信,当您改变了思路,您的续篇一定会更精彩。

我们这个版太需要您的参与了,一定要多来啊!

PS:上面的公司网址是不是可以编辑一下啊,麻烦您了。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0-11-2012 22:31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0-11-2012 18:23 发表
自己是892还是890都不清楚?? 那我看也没人敢买你的地板了.


我现在理解了,因为主申请人是楼主太太,他们家的生意不管是892还是890都符合移民要求,所以楼主清不清楚都没关系。
大老板一般都是宏观管理,不会事无巨细的。您说是不是?
作者: 冷雨    时间: 11-11-2012 00:19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0-11-2012 18:23 发表


自己是892还是890都不清楚?? 那我看也没人敢买你的地板了.

  你真是个聪明人,见微识具,举一反三,以后多向你学一点逻辑方面的知识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1-11-2012 01:00
严重了,玩笑话何必当真? 因为我们当初也考虑163了,再加上中介的强推,所以移民局网站都翻烂了,反复看那几条强制性要求,所以想163大家在申请时就很清楚是转892还是890,因为有一定差别.

其实你在前面已经承认有软文的成分,很欣赏你的坦城,比那些先拼命铺垫聚拢人气,等人都围上来了,才告诉大家我想干什么的人强多了。

分享创业经历,有一定软文是必然的,因为一定涉及到你的经营范围,否则说了半天大家都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有勇气来这里分享本身就了不起,说明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否则这里可是一把双刃剑,你懂的。

坐等学习如何开发澳洲市场。

[ 本帖最后由 floatstone 于 11-11-2012 01:09 编辑 ]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1-11-2012 01:07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22:31 发表


我现在理解了,因为主申请人是楼主太太,他们家的生意不管是892还是890都符合移民要求,所以楼主清不清楚都没关系。
大老板一般都是宏观管理,不会事无巨细的。您说是不是?





是呀,没当过老板不懂,所以还请LZ谅解提出的一些傻问题
作者: 冷雨    时间: 11-11-2012 19:03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21:50 发表


谢谢理解啊。因为本人第一次当“官”,非常希望本版有更多的精品文章。看到您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文笔又这么好,写出来的内容涉嫌“广告软文”,实在是太可惜了。我相信,当您改变了思路,您的续篇一定会更精彩。 ...

我不知道怎么改!
作者: 冷雨    时间: 11-11-2012 19:06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1-11-2012 01:00 发表
严重了,玩笑话何必当真? 因为我们当初也考虑163了,再加上中介的强推,所以移民局网站都翻烂了,反复看那几条强制性要求,所以想163大家在申请时就很清楚是转892还是890,因为有一定差别.

其实你在前面已经承认有软文的 ...

看来“你是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物”,我把有“量”的人,称之为朋友的,谢谢朋友
作者: 冷雨    时间: 11-11-2012 19:17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0-11-2012 21:50 发表

谢谢理解啊。因为本人第一次当“官”,非常希望本版有更多的精品文章。看到您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文笔又这么好,写出来的内容涉嫌“广告软文”,实在是太可惜了。我相信,当您改变了思路,您的续篇一定会更精彩。 ...

广告软文做习惯了,信心捻来,就广而告之了,不过我能理解你的苦心,会多注意的
作者: 冷雨    时间: 11-11-2012 19:19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1-11-2012 01:07 发表





是呀,没当过老板不懂,所以还请LZ谅解提出的一些傻问题

现在都是高温的夏天了,这么一顶“棉帽子”,会让我发烧的。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11-11-2012 20:20 编辑 ]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1-11-2012 19:53
原帖由 冷雨 于 11-11-2012 19:03 发表

我不知道怎么改!


那就我来改吧。
您放心,我不动其它的,就把您公司的网址去掉。
其实呢,想对您公司有兴趣想了解的朋友,自然会有途径的。您说呢?

谢谢理解!

期待您的精彩续篇!!!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1-11-2012 20:05
去改时,发现楼主已经改好了。
非常感动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1-11-2012 20:48
原帖由 冷雨 于 11-11-2012 19:19 发表

现在都是高温的夏天了,这么一顶“棉帽子”,会让我发烧的。


那就给你换顶遮阳帽
作者: 冷雨    时间: 11-11-2012 23:16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1-11-2012 20:48 发表


那就给你换顶遮阳帽

很合适,悉尼有阳光太猛,有你这顶帽,眼前要走的路,我可以看得更清楚。
作者: dofach    时间: 11-11-2012 23:34
原帖由 冷雨 于 11-11-2012 19:03 发表

我不知道怎么改!


既然你不知道怎么改,那我来帮你改吧。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2-11-2012 08:10
原帖由 dofach 于 11-11-2012 23:34 发表

既然你不知道怎么改,那我来帮你改吧。


dofach版主好!
我是新来的实习生,工作上请多多指导!

PS:楼主已经改好了,不用我们操心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2-11-2012 08:24
把楼正过来。

楼主,您做的是“金象”地板,坛子上还有一位163同学做的是“圣象”地板。地板和“象”是不是有一定的渊源?求扫盲。
作者: 冷雨    时间: 12-11-2012 10:03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2-11-2012 08:10 发表


dofach版主好!
我是新来的实习生,工作上请多多指导!

PS:楼主已经改好了,不用我们操心

有一首歌叫迟到,有一种品质叫刚正,有一种态度叫顶真,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让人受益良多。
作者: 冷雨    时间: 12-11-2012 10:08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1-11-2012 19:53 发表


那就我来改吧。
您放心,我不动其它的,就把您公司的网址去掉。
其实呢,想对您公司有兴趣想了解的朋友,自然会有途径的。您说呢?

谢谢理解!

期待您的精彩续篇!!!

做人掌握“分寸”,处事把控“尺度”,这种男人叫棉里带针,这种女人柔中有刚,从行文风格中看出你的柔刚,坚持底线,凡事都可协商。
这是一种好风格,长期修炼,你的未来,风光无限好。
作者: 冷雨    时间: 12-11-2012 10:21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2-11-2012 08:24 发表
把楼正过来。

楼主,您做的是“金象”地板,坛子上还有一位163同学做的是“圣象”地板。地板和“象”是不是有一定的渊源?求扫盲。

呵呵!学得太多,你就不怕撑住啊?
中国地板最初有二只“象”,来自德国的圣象,来自美国的的吉象,就地板业而言,这两只都是大象,我公司前身是贸易公司,和美国的吉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故取名金象,中国地板业自“三象”之后,又生出了很多小象,什么新象,万象,灵象等等!这叫气象万千,多姿多彩!
作者: 从零开始    时间: 12-11-2012 12:55
这帖子火药味浓啊!

不过楼主的陈述,好像对163,892,890 一点不熟啊,说的是您自己吗?也难怪会有歧义!

不过楼主言词锋利,文笔很好。希望看到你的创业史,这都是大家迫切希望看到的啊,或许会对许多人有帮助!

随便说一句,我也是在做地板生意,不过在墨尔本。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冲进来了。学不言多。希望看到楼主的精彩分享哦
作者: ingeer    时间: 12-11-2012 13:08
樓歪得一塌糊塗...
作者: 冷雨    时间: 12-11-2012 13:21
原帖由 从零开始 于 12-11-2012 12:55 发表
这帖子火药味浓啊!

不过楼主的陈述,好像对163,892,890 一点不熟啊,说的是您自己吗?也难怪会有歧义!

不过楼主言词锋利,文笔很好。希望看到你的创业史,这都是大家迫切希望看到的啊,或许会对许多人有帮助 ...

看来找到同行了!
这事的确是我自已的事,不过移民方面的事,从填写材料,到委托移民公司,再到办理永居,我老婆是一手办理的,我没有过问太多,所以163啊,890啊,892啊,我不十分清楚的。
作者: sharon11    时间: 14-11-2012 11:27
板凳坐那么久还是没有看见LZ的精彩故事。
作者: 冷雨    时间: 14-11-2012 12:30
标题: 移民路上的两个男人(续二)
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我这个当事人的心态,我想把我悉尼公司的前后两任合作伙伴提前做介绍。当然,下面所说的事是真事,但人非真名。
     Jack张:青岛人,做过警员,90年底入澳,如果你和他相孰,他一定会和你在大谈特谈他和他的中国老婆,中国儿子;美国老婆,美国儿子的故事,事实上他的正牌老婆在悉尼,十多年来一直帮他打理澳洲的地板公司;和他相识近五年,我真的很难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有一种本事,说谎话绝不用打草稿但天衣无缝,和人说话态度十分真诚但内容多半不真实,这样的天才,不仅让我上当,更让我的同行上当,且“借”遍了他所有亲朋好友的钱,目前定居美国,极少回澳洲。
    Nicoo林:广东人,85年来澳,资深的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你有机会碰到他,你一定认为这是一个健谈,博学,大度的人,只要你有耐心,他有太多的话题让你听上一整天,我初时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相处时间长了后,才发现林是一个有想法却没有行动,有创意但没有执行力的人。但林确是一个好人,有防人之意,决无害人之心。
    2007年11月,也就是我从澳洲回中国的三个多月后,在沈先生的陪同下,张,林两位悉尼华人同时飞到我中国工厂,林是陪同张到我公司考察并订货的,张当时身份是澳大利亚太阳公司和美国月亮公司的老板,当时中国金象木业公司急寻找国外的代理商以拓展国外的地板销售业务。人情加商业利益,我自然把这三位奉为上宾。
    张为他的悉尼太阳公司和美国月亮公司下了两个集装箱的订单,同时提出一个要求,要我为他美国公司发一个样品箱,货值人民币25万左右,并要求延后付款。我对他这种初次合作就要欠钱的作法十分反感,所以一口回绝了他的要求。中国的沈先生和悉尼的林先生看到我们谈判陷入僵局,在张的一再请求和信誓旦旦的保证下,沈和林做了这份全同的担保人。接下来,应该发生的故事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只是这个故事的导演和主角,表面上是我本人,实际上,张先生在到我工厂之前就设计好的一个整个故事枢架,张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导演和主角。我,沈先生和林,都被他诚实的外表和真诚的表白欺骗了。更可笑在于,我和这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是张的众多故事中的一个。
    和张从07年合作到09年,中间发生的过程,和移民的故事没有太多的关联,所以不想再累述,我把08年我带着全家到悉尼后面临的结果直接告诉大家:
    当时张的悉尼太阳公司,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太阳公司的仓库内,全部是中国金象公司地板,我粗粗统计了一下,总货值不到30万澳币,而张欠我个人的应付款,就达人民币160万,当时澳币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比4,5,张必须付给我的货款近40万澳币.
事实上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张欠他的阿姨人民币近200多万,欠着电话费,清关费以及工人的安装费等不计其数.看到张的这种状况,我才明白当初他让沈,林陪同张到我中国工厂的真正目的。
在来澳洲之前,我原计划是入股太阳公司,完成移民局的30万年营业额和聘用两个本地人要求,让我太太呆在悉尼,我继续在中国发展我的金象。看到张的这种现状,我的计划一定是彻底破产了,且张欠我公司的160万人民币,也成了一腔东流之水,无望收回了。
    2008年的圣诞节,我和我太太就在这种悔恨,担心和无肋中渡过的。当时悉尼上空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我们的内心却是一片灰暗。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18-11-2012 16:24 编辑 ]
作者: dofach    时间: 14-11-2012 12:37
原帖由 冷雨 于 12-11-2012 10:21 发表


中国地板最初有二只“象”,来自德国的圣象,来自美国的的吉象,就地板业而言,这两只都是大象,我公司前身是贸易公司,和美国的吉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故取名金象,中国地板业 ...


原来你的地板是山寨板的。。。。
作者: 冷雨    时间: 14-11-2012 12:59
原帖由 dofach 于 14-11-2012 12:37 发表


原来你的地板是山寨板的。。。。

昨晚做了个怪梦,一个瞎子摸到象脚,就高兴地叫了,“啊!我终于知道马脚是怎么样了”---无语!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14-11-2012 13:10
此贴气场强大,有潜力,感觉会是个很精彩的故事。
lz我顶你,有些酸溜溜的话别在意。
作者: atvzwd    时间: 14-11-2012 13:12
看了这么些个帖子,LZ对待质疑的回复是真有水平。 厉害啊
作者: 冷雨    时间: 14-11-2012 13:43
原帖由 atvzwd 于 14-11-2012 13:12 发表
看了这么些个帖子,LZ对待质疑的回复是真有水平。 厉害啊

人之初,性本善。表现之一是:对待他人之缺点,要海涵之量。我对那些拿着放大镜看人弱点之人素无好感,这种人多了,社会的和谐程度就少了,所以出言会“尖”些,这也算“尊重”的另一表现形式吧
作者: atvzwd    时间: 14-11-2012 13:57
原帖由 冷雨 于 14-11-2012 13:43 发表

人之初,性本善。表现之一是:对待他人之缺点,要海涵之量。我对那些拿着放大镜看人弱点之人素无好感,这种人多了,社会的和谐程度就少了,所以出言会“尖”些,这也算“尊重”的另一表现形式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出于自我保护呗。看帖中间也有波折,希望LZ多回复,让小弟多学心态一二,不白学啊,小弟得空请LZ吃饭呀
作者: 冷雨    时间: 14-11-2012 14:25
原帖由 atvzwd 于 14-11-2012 13:57 发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出于自我保护呗。看帖中间也有波折,希望LZ多回复,让小弟多学心态一二,不白学啊,小弟得空请LZ吃饭呀

在中国,忙得发愁,在悉尼,空得发慌;所以就写些东西,本来是自误的,没想到还能赚个饭局,太合算了!
作者: atvzwd    时间: 14-11-2012 14:57
原帖由 冷雨 于 14-11-2012 14:25 发表

在中国,忙得发愁,在悉尼,空得发慌;所以就写些东西,本来是自误的,没想到还能赚个饭局,太合算了!

  各种活法呐。。。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4-11-2012 21:58
原帖由 冷雨 于 14-11-2012 14:25 发表

在中国,忙得发愁,在悉尼,空得发慌;所以就写些东西,本来是自误的,没想到还能赚个饭局,太合算了!


既然这么空,为什么还雇8个全职员工?? 解聘一个,自己站柜台卖地板呀

[ 本帖最后由 floatstone 于 14-11-2012 22:00 编辑 ]
作者: 冷雨    时间: 14-11-2012 22:55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4-11-2012 21:58 发表


既然这么空,为什么还雇8个全职员工?? 解聘一个,自己站柜台卖地板呀


没有想到,悉尼还有你这样聪明的中国人,这样的人是“国宝“级的,中国应严禁出口才对,你老兄怎么就出来了呢?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4-11-2012 23:45
原帖由 冷雨 于 14-11-2012 22:55 发表


没有想到,悉尼还有你这样聪明的中国人,这样的人是“国宝“级的,中国应严禁出口才对,你老兄怎么就出来了呢?


老兄,俺不在悉尼,在国内.我是好奇您8个全职员工每天都干啥? 就您那2000万/年左右人民币营业额,让国内搞贸易的朋友看到就要吓回去了,没别的原因,养不起呀.
作者: atvzwd    时间: 15-11-2012 00:39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4-11-2012 23:45 发表


老兄,俺不在悉尼,在国内.我是好奇您8个全职员工每天都干啥? 就您那2000万/年左右人民币营业额,让国内搞贸易的朋友看到就要吓回去了,没别的原因,养不起呀.

看来这位仁兄也是做大生意的,多交流交流吧。人工贵,相对的发展缓慢,确实会让新移民失望的。但还是不乏各种机会留给勤劳的人们。纠结到最后也没什么结论的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5-11-2012 01:01
原帖由 atvzwd 于 15-11-2012 00:39 发表

看来这位仁兄也是做大生意的,多交流交流吧。人工贵,相对的发展缓慢,确实会让新移民失望的。但还是不乏各种机会留给勤劳的人们。纠结到最后也没什么结论的


这位朋友您错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作者: 冷雨    时间: 15-11-2012 07:32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4-11-2012 23:45 发表


老兄,俺不在悉尼,在国内.我是好奇您8个全职员工每天都干啥? 就您那2000万/年左右人民币营业额,让国内搞贸易的朋友看到就要吓回去了,没别的原因,养不起呀.

  在我没出国之前,我也和你有同样的想法,但我们都没有太重视一点是:中国有十三亿的人口,背靠世界大市场,要拉高点业绩,好象不太难,所以,中国有几年之内暴富的人很多,澳洲就那么二仟多万人口,你折腾不出太大名堂。
之于八个人是干什么的,用你聪明的脑子想一下就知道了,卖地板要带安装的,自然要多几个人做,你可能跟我一样,没有看到过卖面条的小吃店,每天能做上几万碗批发的生意吧。
作者: 冷雨    时间: 15-11-2012 08:17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5-11-2012 01:01 发表


这位朋友您错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你只看到猪屁股,就知道肉味了,真正纯顶的天才,说你是国宝,真对了
作者: usnc2006    时间: 15-11-2012 09:35
原帖由 冷雨 于 15-11-2012 08:17 发表

你只看到猪屁股,就知道肉味了,真正纯顶的天才,说你是国宝,真对了

---------楼主继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者: 冷雨    时间: 15-11-2012 09:38
标题: 逃出鸟巢,结识好人琳(续三)
在没有认清张的真相前,我把他当哥们,在国内时就委托他租房,张把我们一家三口接到他公司,指着他公司楼上的搁楼说:“当初我在悉尼打拼天下时,就住在这里近三年;你们还是住这里吧,这样可以省些租金”。
   这是一个长时间没人住的空房,到处都是鸟粪,空无一点家杂,我没想到张会把我们的家安在这里,在我们看过房子后,张就把我拉上车,到Ryde一个华人家买旧家俱。
   琳就是卖家俱的女主人,当时她有一处空房,三室一卫二厅,房子不算新,但花园很大,我问她可否出租并谈妥了租金,当晚就住进了这幢House中。
   处在这个举目无亲的世界,我们一家三口都感觉到很无助,我没有英文基础,太太和女儿英文也不好。买车,买车险,装电话,找学校,办驾证翻译等这些小事,都把我们急得满头大汗。
  中国的年三十那夜,家里根本没有中国过年那种轻松和热闹,当她们睡着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出租房前抽烟,在如银的月色下,心象被掏空的感觉。
  一天下午,琳带着她的两个儿子,急急忙忙地来到我门前,给我们送来了辣鸡块和一些食品,让我们感觉到一份珍贵的亲情。人们常说锦上添花不足惜,雪中送碳才显情,我太太是个非常容易感动的人,加上她们年纪相仿,自此后她们成了好朋友,有琳的帮忙,我们的一些生活问题解决了。
   写到这里,我得隆重推出我们移民的主角---我的女儿丁丁,来澳那年,她只是一个初一的女孩。我听从了张的安排,来澳第五天,就把她送到一个女子贵族学校。可读到第三天,她就不去了,一个人跑到后花园流泪,我问她为什么,她哭着说:“你去体会一下,坐在教室中,看到老师嘴在动,但不知道他讲什么的感觉。”为这件事,太太到现在还在抱怨我办事不妥,给丁丁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阴影。
   丁丁是个出色的女孩,她几乎有我们身上的所有优点。小学的时候就在一个专门的写作班习文,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她在苦闷的时候,她总会在QQ空间上发泄一下情绪。来澳初期,她的文风是忧郁的,看得让我心里发疼。
  在琳的帮助下,我太太在Ryde区边上找到了一个语言学校,丁丁如果不过语言关,她什么都学不了。慢慢地,她一点点地融入了她的学校生活,开始是只是华人的朋友,接下来,什么中东的,日本的,英国的朋友也多了起来,进出家门时小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16-11-2012 10:19 编辑 ]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5-11-2012 10:03
原帖由 usnc2006 于 15-11-2012 09:35 发表

---------楼主继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感谢 ,有机会愿结识.
作者: floatstone    时间: 15-11-2012 10:09
原帖由 冷雨 于 15-11-2012 08:17 发表

你只看到猪屁股,就知道肉味了,真正纯顶的天才,说你是国宝,真对了


猪屁股看到的也是画上的 ,LZ别理我请继续!
作者: 冷雨    时间: 15-11-2012 10:27
原帖由 floatstone 于 15-11-2012 10:09 发表


猪屁股看到的也是画上的 ,LZ别理我请继续!

啊!你真是太可爱了,“LZ别理我请继续!”就冲你这句话,逗我乐了!
作者: 冷雨    时间: 16-11-2012 10:16
标题: 陷入泥潭之中(续四)
谢各位朋友的关注和加分,我还是回到生意的话题上来。
    2008年,我面临的是十分被动的局面。
    张和他的太阳地板公司,欠中国金象人民币计150万多一点,这种欠款,除了商务上的海关单椐以外,没有办理任何的法律手续,这是我思维上的失误,因为我一直以来欠我的供货商很多货款,也没有办理过任何的借欠手续,到时仅凭双方的往来帐单结帐,这种方法,其实隐患很多,一旦债务方经营不良,债权方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
    很不幸,欠我钱的张和他的太阳公司面临倒闭的局面,我带全家到悉尼,第一个行动,就是讨债。
    更不幸的是,我只是张众多讨债郡体中的一个,张已是四面楚歌了。
    我有两种选择:一种继续帮助张的太阳公司,让他一边赚钱一边还债,这种方式有还钱的希望,然而,张的太阳地板公司已是资不抵债,我必须给他们注入资金,采用这种方法风险太大,最坏的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不仅前债要不回,后债欠得更多;另一种方法是想方设法让他出具欠条,等他公司有起色时,再归还我的钱,这种方法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而当时我的困难在于:一是湖洲金象公司在苏州吴江买了土地,金象公司必须化一年多时间去完成工厂的迁移工作,作为金象公司的老板,我不能长期呆在悉尼;二是我们是以163身份到澳洲的,我必须注册公司开展生意;三是我太太没有任何经商的经验,我们在悉尼更是人地两生,英文又不行;我这三种不利的因素,注定我必须把张的太阳公司作为我的平台来完成我的移民。
    直觉告诉我,我又面临了人生的低潮,明知前面是泥潭,也只能往下跳。
    张的太阳公司,在悉尼是十多年的老牌地板公司,有很多潜在客户资源,只因为缺少资金和管理不良而导致亏损。2010年悉尼的地产市场还是比较阳光,发展态势良好,地板的潜在购买力是不错的。
    尽管我的中国同事,我太太,还有悉尼的地板同行朋友极力反对,我选择了和张合作的办法,对于我来说,张的太阳公司,是我直接了解悉尼地板市场的一个窗口。
    当我同意张的合作要求时,张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他在悉尼地板界起死回生的希望,一再说我是他全家的“恩人”。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20-11-2012 11:04 编辑 ]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6-11-2012 11:39
我知道您是有故事的人,猜得没错吧
作者: 冷雨    时间: 16-11-2012 12:52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6-11-2012 11:39 发表
我知道您是有故事的人,猜得没错吧

谢谢,我看过你的文章,你的故事也不少。
其实,每一个移民都有一个故事,在我日常工作中,我会碰到太多这样有故事的人,当他们买了新房,做了地板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故事已经圆满告一个段落了。
新的目标在等着他们,这就是我们华人,一个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创造奇迹的民族。
作者: 冷雨    时间: 16-11-2012 20:35
标题: 张和他的悉尼太阳地板公司(续五)
浓眉大眼国字脸,三寸厚脸和一张能说会道的甜嘴,用真诚的外表包装了他深层的内心,悉尼太阳地板公司和美国月亮地板公司老板的身份。显然,张有他足够的骗人资本;让我入局还不是他的杰作,他这几年中最伟大的作品是把洁骗上床并为他生了儿子。
     人们常说,一百个女人出一个美女,一百个美女出一个才女,洁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千里挑一”的女人。大学毕业后独自在美国创业,不到十年坐拥千万(人民币,张的估算)家产,从洁对张的满眼柔情和一腔怒火中,我感觉洁对张是真爱。这让我太太十万分不理解,她常问我“象洁这样出色的女孩,怎么能看上张呢?”,我也这样问过洁“天下好男人多了去了,你为什么单单看中张”。
    “恋爱中的女人智商等于零” 洁每次都这样回答我的提问。
     张不仅要了洁的肉体和感情,还要了洁的钱。为了达到让张和悉尼老婆离婚的目的,洁先后多次从美国把美金汇到悉尼,最多的一次是十万美金。
    张有一个优点:个人从不乱化钱,在中国跟我一起的时候,他的吃住行,一切由我支出,一双皮鞋破旧得不象样子,几年中也没看到他买新的。当我问他为何对他自已那样刻薄时,他说他的生意不赚钱,他舍不得乱化钱,从这层意义上讲,张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然而,即使有了洁的经济支助,悉尼太阳地板公司还是陷入绝境,聪明的洁见自已越陷越深,就极力鼓动张和我合营。
    在切入张的太阳公司之前,我要对张的地板公司通盘的了解:
    张有一个700多平方的位于悉尼55号公路边的仓库,地理位置非常好,广告牌很醒目,在悉尼近十多年的经营历史,人脉资源相当有优势。
    张本人脑子灵活,一张利嘴无人能敌,虽然英文不好,但对地板市场很了解,不足之处是不懂管理,有创意但没有执行力,更致命的是,这个人不讲信用,在悉尼地板界中口碑很差。
    造成太阳公司亏损的最大原因是库存不足,有订单却无货可供,太阳公司的仓库内虽然有部份存货,但都是不能批量销售的零头。
    受张个人风格的影响,他的员工也学会了坑骗之道,日常经营中投诉很多,受伤害的客人更多,长此以往,客源渐失。
    太阳地板公司管理无范,帐目混乱,十年之中,没有建立品牌体系和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分销网络。
    我对我自已的营销能力还多少有些自信,再加上当时除了帮助张走出死局外,没有其它的选择,于是,我和张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16-11-2012 20:38 编辑 ]
作者: 冷雨    时间: 16-11-2012 22:12
婴其鸣矣,其求友声!
同学们看过之后,能否给些看法,如果唱独角戏,故事也只好到此为止了
作者: yazi    时间: 17-11-2012 06:22
这个地方,信誉很重要。
作者: 冷雨    时间: 17-11-2012 11:24
标题: 一场没有赢家的赌局(续六)
我之所以和张能成为生意上的合伙人,我发现我和他思维上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我们都不安于现状,总喜欢生活在想象和激情之中,只要有30%的胜算,我们就敢下赌注。我和张不同在于,在设计赌局的细节中,我比他更强一些,所以这些年来,我还是赢多输少。张敢想,也敢做,但他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他的计划付诸行动。
    我和张两个赌徒,在2009年开设了一场没有赢家的赌局,在这场赌局中输得最惨的,却是一个叫瑛的女人,她不仅输掉了中国娘家的北京房产,悉尼的所有不动产,还输掉了她两个孩子的爸爸---他的老公张,最后躲到美国老婆洁的怀抱中。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商场的铁律。我和张,两个曾经是朋友,又曾经是敌人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又坐在谈判桌上,签下了一份不可思议的合同。
    大家看一下合同的部分条款:
       甲方:我本人代表的中国金象公司,乙方:张代表的悉尼太阳地板公司。
     1、乙方欠甲方人民币150万,考虑到乙方的实际困难情况,降为人民币100万。
     2、甲方发货到乙方场地,乙方在提货后三天内结帐。
     3、乙方只能销售甲方的地板,不得向任何第三家进货。
     4、甲方只能把地板卖给乙方,不得销给任何的第三方。
     5、自甲方到货后的三个月后,乙方每月归还甲方人民币10万元,直至还清100万。
     6、甲方按甲方的到货价,每平方加$5同乙方结算。
     为了尽快让太阳公司的生意有起色,我要求张在一年之内在悉尼再开设三个连锁直营店,重新装修55号公路的门店形象,重新招聘员工并进行专业的培训。
     和张合作了这么多年,他充分了解了我公司生产的地板品质,只要我同意把货发到张的太阳地板公司,他就有直死回生的希望,合同订立的当晚,张和他的悉尼老婆瑛,美国老婆洁都长松了一口气。
     然我和我太太却在发愁。我们将要面对的,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太多变数,这种变数包括:太阳地板公司生意不起色,实际亏损的一定是我们的钱;张如果提了货又不付款,我们真成了拿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特别是我太太,在合同签好的第三天,我就要飞回中国,她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主动权的未来。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张的太阳公司生意有起色,张就不会乱来,毕竞,能让他起死回生的人,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了。在回到中国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一种不安,直觉告诉我,这场赌局,我胜算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移民,为了在悉尼的老婆孩子,为了讨回张欠我的100万人民币,我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
    这份合同,我想到了多种的变数,但是,张的最终选择,却不是我想到的。在张这样骗道的高手面前,我真是太不成熟了。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20-11-2012 11:04 编辑 ]
作者: yearshappy    时间: 17-11-2012 12:39
人生如戏,精彩
作者: 冷雨    时间: 17-11-2012 13:13
谢谢肯定,这些事其实都已成过去,如今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作者: 冷雨    时间: 17-11-2012 13:15
标题: 新杨白劳的快乐生活(续七)
在中国现代京剧【白毛女】中,人们憎恨黄世仁,同情杨白劳,但在实际商业活动中,欠人钱的杨白劳,比黄世仁更让人讨厌。
    -合同订立后,张抓住了这个商机,他行动很快,开除了太阳公司的前负责人老四(张的亲弟,在张老家排行第四),把他的老搭档瑛(悉尼老婆)请回公司主持日常的商务,招聘了三名非常出色的华人员工,并亲自动手装修店面。
    之后,我回到中国,张去了美国,只留下这份合同的执行人:我太太和瑛。
    自此,本文的另一个女配角,瑛正式出场了。
    尽管我曾在张家住过二十多天,平时工作中也和瑛多有交流,但我对瑛的确不十分了解,瑛和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张可以把他和他三个老婆的故事到处宣传,深怕别人不知他风流生活,瑛基本上不谈她私生活的任何问题,她始终躲藏在张的后面,只要涉及工作的事,她都推到张身上。
    瑛把她年迈的双亲从北京接到悉尼,并很细腻地照顾他们的生活,也经常带她的儿子和女儿,去中国,去新西兰渡假。表面上对我和我太太非常有礼貌,说话很细声,在她发火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她眼光中的笑意。我对瑛的好印象是:瑛答应的事,是说到做到的,这在张的太阳公司的团队中,绝对是个另类。
    在张的三个老婆中,瑛其实占椐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那怕他在和别的女人在一起的时候,还不止一次地对人说;“瑛是个好老婆,我对不住她。”所以,在张的太阳公司极其困难的时候,张央求他的美国老婆洁寄生活费到悉尼。
    我一直认为瑛是一个没有欢乐和痛苦的女人,直到瑛变卖了悉尼的所有不动产,并把她父亲的的北京老宅作抵压,换成大笔现金交给张到中国创业的时候,我才知道瑛是怎样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为了她夫权的完整性,演出飞娥扑火的壮烈。
    我的支持,张的高效率,瑛的精心打理,悉尼太阳公司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在中国金象公司到货的三个月后,瑛不仅和我太太结清了所有的提货货款,在2010年七月份时候,第一期的10万人民币还款打到中国金象公司的帐户上。
    我太太是一个非常正直和诚实的人,对于扮演象黄世仁这样讨债的角色,实在不太胜任,她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到太阳公司去一次,做一些点货,收款和记帐的工作;因为她是一个要债人,太阳公司的所有员工对她的到来持不欢迎的态度,所以平日里郁郁郁寡欢;相反,瑛由于太阳公司的生意渐渐变好,她不仅还掉了一部份我的欠款,也还清了洁的部分债务,所以心情非常愉快,在她认为,只要她还清洁的所有钱,她的老公张,就可以不用去美国了,这个可怜的女人,真正体会到了“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古话真实含义。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17-11-2012 13:56 编辑 ]
作者: Sydneyman    时间: 17-11-2012 14:22
标题: 看来
是 我知道的那家。

-----------------
编辑了商家地址,请理解。

[ 本帖最后由 cathytzy 于 18-11-2012 09:49 编辑 ]
作者: 冷雨    时间: 17-11-2012 14:33
尽在不言中,有些话是不能太明说的,意到就可

-------------------
编辑了商家地址,请理解。

[ 本帖最后由 cathytzy 于 18-11-2012 09:48 编辑 ]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8-11-2012 09:46
故事很精彩,楼主可考虑出版。

另,从法律角度考虑,建议楼主和其它各位不要暴露他人的真实信息。
作者: 李大锤    时间: 18-11-2012 10:01
耐看啊。可以写成剧本拍电视剧了。
作者: cathytzy    时间: 18-11-2012 10:02
原帖由 冷雨 于 17-11-2012 11:24 发表
这份合同,我想到了多种的变数,但是,张的最终选择,却不是我想到的。在张这样骗道的高手面前,我真是太不成熟了。


等听下回分解。
作者: 冷雨    时间: 18-11-2012 11:40
原帖由 cathytzy 于 18-11-2012 09:46 发表
故事很精彩,楼主可考虑出版。

另,从法律角度考虑,建议楼主和其它各位不要暴露他人的真实信息。

非常感谢你的提醒,我会注意的,谢谢!
至于出版,有过想法,但水平还不够,要找专业人士帮忙可能可以
作者: booker    时间: 18-11-2012 11:42
故事很精彩,LZ很强大
作者: 冷雨    时间: 18-11-2012 13:06
标题: 圣诞节的惊雷(之一)(续八)
看到张和他的公司能够尊守游戏规则,我消除了以前对张的警觉性,张在归还了三个多月的欠款后,其中有二个月没有及时还钱,理由是生意不好,资金回笼太慢,我没有认为这是异常,7月份我还去了次悉尼,以我在澳洲注册公司的名义租了另一个店辅,一并交给张的团队打理。
    悉尼的风波告一段落后,我把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中国金象公司的打理上。我太太也放松了心态。从3月到12月,中国金象前后发了近20多个集装箱地板到太阳公司的仓库,有金刚板,竹地板,更多的是实木地板。这时,圣诞节前女儿学校放假,她们决定回中国。
     中国金象工厂整体搬移到江苏苏州后,为了在进入中国奢移品地板消费市场,2010年我在中国又注册成立了湖州澳品木业有限公司,组建专门的团队从事拼花地板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工作。这是集绘画,摄影,激光,数码,雕刻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工艺,代表了世界木地板市场的顶尖水平。
   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拼花地板在中国及世界地板界都是新工艺,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供参考。那时,在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很少能找到我的人,我基本上钻在激光室,设计室和木工车间,跟我们同事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那是我十多年创业中最艰苦的一年,各种难题接踵而至,当找不出解决方法时,整个人都会趋于疯狂状态,当产品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时,销售问题又是难题。总之,经历过2010年,我发誓,如果有来世,我绝不当老板。
    太太和女儿大约下午七点多到上海国际机场,在她们回国的那天早上,我就无心做事了,吃过中饭后就开车到上海,提前近三个小时到机场。
     女儿太想回国了,很早就数着日历倒计时,在上海机场回杭路上,她们两个对着高速公路边的田野大叫:“中国,我终于回来了!”,那份激动,真有一些“少小出家老大回”的伤情。
作者: 冷雨    时间: 18-11-2012 15:01
标题: 圣诞节的惊雷(之一)(续九)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张注定不是一个尊守游戏规则的人。
     太阳公司在2010年圣诞节前后的生意,比张想象得更好,除太阳公司总店外,其它分店生意也多有起色,这给张和瑛一个错觉,认为悉尼太阳地板公司扬帆远航的时机到了。
     但我对张的认识是:尽管张非常能干,但充其量只是一个将才,他没有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帅才的基本素质,局部的战术水平很高,但把控大局的能力还差得很远,否则,在悉尼地板界混了十年,不至于到了混不下去的地步。
     我对悉尼地板界虽然不了解,但我有管理公司的经验,对于人,财,物的各种资源的整合,战略的定位和战术的把控,制定公司近期计划和调整远期方向等综合能力上,比张做得能更到位一些,如果没有我的参于,太阳公司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起死回生的。
     但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张这种思维上的盲点加上他赌棍的本性,终于把他送上一条不归路。
     悉尼市场的销路有了;太阳公司除总店外,在悉尼还发展了两个直营店,销售网络的基础也有了;张的另一个老婆洁,这两年在美国市场做得也非常有效率。于是,张要把他管理的商业利润进行最大化处理,最好的办法是到中国办厂。
    能够有财力帮助张建立工厂的人,是洁。然张虽然是洁的儿子的爸爸,但不是洁法律上的老公,在和张交往的几年中,洁对张是一份绝望,不可能再借钱给张。
    张此时无处可以借钱,于是,把眼光盯在我的货款和瑛的中国房产和澳洲不动产上。于是,他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归还欠款,在我太太回中国的时候,还挪用了近6万澳币的货款。
    当各种消息从不同的渠道传递到中国的时候,我认为我所担心的结果出现了。张想到中国办厂这种疯狂的决定,是我没有想到的最坏的一种结局,其严重后果是:我必须带着我的货,我的163移民投资计划撤出张的太阳公司,而且,在以后悉尼地板市场的竞争中,张是最了解我底细的商业对手。我太太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立即买机票飞回悉尼。
    此时,悉尼太阳公司仓库内,还有太阳公司没有付过任何货款的中国金象上万平方地板,总价值大约40万澳币左右,以张当时的状态和瑛的态度,吞没这批货物的可能性很大。我知道,我又面临一个非常难处理的事件。

[ 本帖最后由 冷雨 于 18-11-2012 15:05 编辑 ]
作者: Dawn_Van    时间: 19-11-2012 01:24

作者: mite    时间: 19-11-2012 01:26
合作伙伴确实很难找。

问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移民呢? 感觉这个是你“赌”的原因
以后女儿留学而申请移民不可以吗
作者: mite    时间: 19-11-2012 01:27
那个美国的老婆洁不得了啊。

异地 。。。; 没有名分; 又有钱; 为什么这样做
就是感情?
作者: Dawn_Van    时间: 19-11-2012 01:28
和华侨做生意是每个163要避免的,163输不起啊,情愿自己创业不要合股做生意,这是我给大家的忠告。
作者: 宏少    时间: 19-11-2012 02:56
感觉楼主当时的前期调查也做得不够
作者: 冷雨    时间: 19-11-2012 09:39
原帖由 mite 于 19-11-2012 01:26 发表
合作伙伴确实很难找。

问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移民呢? 感觉这个是你“赌”的原因
以后女儿留学而申请移民不可以吗

前路不知后路难,
移民吗?本来以为是很容易的事,就没想到后面越来越麻烦!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