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化石?
在看SBS的讲关于章鱼的纪录片,很有意思。但有一点不明想请教,里面提到早期的章鱼化石,章鱼这样的软体动物,是怎么形成化石的呢? 是不是在海里游着游着突然遇到火山啦?:yct_13 化石不光是骨骼和硬壳,也可以是印痕等,这样身体很柔软也可以形成化石。只是骨骼和硬壳远更容易形成化石。
至于说软体动物,这是个分类单位,不是说身体都是软的,而是说身体一部分很软,而其他部分可以很硬,除了章鱼之外,恰恰多是硬壳最发达,化石数量非常多的。比如各种贝类。章鱼没有硬壳,不过身上还是有少数硬的东西,比如喙。 原帖由 ozbird 于 28-8-2011 11:58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化石不光是骨骼和硬壳,也可以是印痕等,这样身体很柔软也可以形成化石。只是骨骼和硬壳远更容易形成化石。
至于说软体动物,这是个分类单位,不是说身体都是软的,而是说身体一部分很软,而其他部分可以很硬,除了 ...
谢谢.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像章鱼身体和触须这些软的部分,能够形成化石吗?如果光是喙,那是相当小的一部分了.至于印痕那些,海底下也有一定的难度先形成再保留并石化吧 原帖由 cello 于 2011-8-28 15:06 发表 http://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像章鱼身体和触须这些软的部分,能够形成化石吗?
这个比较难,没听说过类似的 或者软体动物化石。
但是有个例子是鸟化石能看到羽毛的形状,还有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渡阶段有几个化石能看到绒毛。 章鱼是软体啊 原帖由 cello 于 28-8-2011 17:06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像章鱼身体和触须这些软的部分,能够形成化石吗?如果光是喙,那是相当小的一部分了.至于印痕那些,海底下也有一定的难度先形成再保留并石化吧
印痕这样的化石当然和硬壳相比是难多了,但是还没有难倒几乎无法形成的程度。要说软,水母等也很软,而且体内还有大量水分,可是还是有不少化石。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28-8-2011 23:44 编辑 ] 原帖由 ozbird 于 28-8-2011 23:13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印痕这样的化石当然和硬壳相比是难多了,但是还没有难倒几乎无法形成的程度。要说软,水母等也很软,而且体内还有大量水分,可是还是有不少化石。
能不能说像章鱼,水母这一类的动物,身体躯干部分只能形成印痕类的化石,不太能形成像脊椎动物骨骼化石那样的躯干实体的化石呢?
btw那个章鱼的节目很好看。章鱼的智慧之高,真是超乎我原来偏见的“软体动物”是低等动物所以智力很低的偏见。那个节目说,章鱼之所以没有能因超高智能称霸,是因为章鱼妈妈在孵完小章鱼以后就死掉,所有章鱼的智慧都是从零开始再学习,没有像哺乳动物的跨代经验积累。这个生命周期的弱点制约了它们能力继续提高。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惊人。 原帖由 cello 于 29-8-2011 12:25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能不能说像章鱼,水母这一类的动物,身体躯干部分只能形成印痕类的化石,不太能形成像脊椎动物骨骼化石那样的躯干实体的化石呢?
btw那个章鱼的节目很好看。章鱼的智慧之高,真是超乎我原来偏见的“软体动物”是 ...
这么说因该可以吧。很多化石都不是脊椎动物骨骼化石或者贝壳化石那样的,而是类似树叶化石那样的印痕。
章鱼这类头足类软体动物可以说代表了无脊椎动物演化的高峰。而章鱼又是头足类中最进步的(头足类的演化方向大致是身体的硬质部分越来越少,牺牲硬质保护来换取灵活性,比较原始的鹦鹉螺长有很大的螺壳,而进步的章鱼类则没有真正的螺壳了,只是有些种类有类似螺壳的结构)。头足类虽然和脊椎动物没有丝毫联系,但是却有不少相似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其眼睛和神经系统。眼睛从外表就能看出来。动物中有这样大型“照相机眼”的就只有头足类和脊椎动物。而眼睛最大的却不是脊椎动物,而是大王乌贼。不过头足类的发展还是很有局限的。首先他们若软的身体让他们无法长期在陆地生活,变不成章鱼人。虽然有些章鱼足以爬上陆地一小段时间,但是时间毕竟唱不了。其次是他们的生命周期无法提供长期的学习机会。不象鸟类和哺乳动物那样照顾和教导后代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很多头足类生命周期比较短。就连大王乌贼那样大的体型,也只是几年功夫就长成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