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新西兰(二十四)——巍峨的南阿尔卑斯山啊!
早先学地理的时候就知道有个阿尔卑斯山,地处欧洲。这次到新西兰来,又长了新见识,这儿有一座山,叫做南阿尔卑斯山!这一南一北的,都叫阿尔卑斯山,但绝对不搭界呀!那怎么又叫一样的名字呢?奇怪了,带着我这难能可贵的好奇心,俺就查了一下,终于悬疑顿悟啦!您想知道么?就请往下看~~~~~~(卖个关子,拍马就走~~~··)先请您跟着俺一起坐上直升机,来感受一下南阿尔卑斯山的巍峨峻峭吧!
黑色的脊梁。
峰峦如簇。
远山在呼唤。
独占鳌头。
层峦叠嶂。
“波涛”汹涌。
无限风光。
白色巨人。
高山镜湖。
千山万壑。
粉妆玉砌。
峰上云霓。
看完了山景儿,前面卖的关子也该有所交代了吧?下面是查资料所得呦!
阿尔卑斯山在欧洲不假,在欧洲以外的许多地区,人们也喜欢把自己国家的高山峻岭称之为“阿尔卑斯”。比如日本本州岛上最长的一条山脉就被称为“日本阿尔卑斯山脉”;在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其最高、最险峻的一段被称为“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而新西兰北岛上的山脉称为“北阿尔卑斯山脉”,新西兰南岛上的山脉称为“南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成为了一个代名词,它代表的不光是高山、森林和险峻,也代表着绿色、环保和自然。
现在您明白了吧!
小资料:
南阿尔卑斯山
新西兰最高大的山脉。纵贯南岛中西部,全长320千米,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较平缓,有宽阔的山麓丘陵,渐降为坎特伯雷平原。大部分山岭巍峨高耸,多巉崖绝壁,有17个3000米以上的高峰,最高的库克峰海拔3764米,是新西兰第一高峰。
许多高山顶上终年积雪,有大小冰川360多处,其中以位于库克峰巅东侧长达28.9千米的塔斯曼冰川最有名。地形崎岖,多U字形谷、瀑布和狭长的冰蚀湖,成为南岛东部大多数河流的发源地。在南岛西南部山脉逼至海滨,形成众多的峡湾。山区风景壮丽,建有国家公园和滑雪场地多处,为重要旅游区之一。北部有纳尔逊湖国家公园和阿瑟山口国家公园,中部有西部国家公园和库克峰国家公园,南部有阿斯波林国家公园。
南阿尔卑斯山又是南岛东西部的气候分界线。旅游业发达。西坡雨水充沛,森林茂密;东部位于背风雨影地区,降水较少,林木稀疏,低矮的山麓丘陵只能生长草本植物。山区多湖泊和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唯一横贯山区的铁路,穿越长达8千米的阿瑟山口大隧道,连接东岸的基督城和西岸的格雷茅斯两大港口城市。 我先沙发慢慢看 美图,美文
原来有那么多阿尔卑斯山啊 楼主,这个图怎么照的啊?难道是爬老高老高? 像油画呢,我想学摄影。 原帖由 懒贝壳 于 29-9-2010 23:24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美图,美文
原来有那么多阿尔卑斯山啊
其实alps这个词和高山Alpine这个词是同源的。相应的,阿尔卑斯这个词也就可以用在别的高山上。很多和高山有关的词也是类似,比如亚高山是Subalpine,山地气候是Alpine climates,山地冰川是Alpine glaciers,等等。。。
南阿尔卑斯山可以理解为南方的高山的意思。
顺便提一下,地质学上还有很多别的方面也是用阿尔卑斯山作为标准的。比如最近的这次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国际上就称为阿尔卑斯造山运动,而地球上现有的所有非常高大的山脉,不是这次造山运动造成的,就是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得到提升的。而新西兰的这些高山,也是来自于阿尔卑斯造山运动。而澳洲的山则没有属于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的,因而也都不够高大险峻。而最近的第四纪大冰期,国际上的具体区分主要也是基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冰川。比如玉木(武木)冰期、里斯冰期这些国际标准的名字,就是基于对阿尔卑斯山的冰期的划分。玉木一词来自于阿尔卑斯山前的一条河流,在最后一次冰期时候,这里是冰川到达的最大范围。不过有些别的国家可能更喜欢用自己国家的一些名字,比如中国喜欢将这次造山运动称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国对冰期的划分会使用大理冰期、庐山冰期这些词,美国则喜欢用威斯康星冰期这样的词。但是国际标准的名称,还是基于阿尔卑斯山的。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8-10-2010 13:39 编辑 ] 鸟版不光研究鸟,还研究山啊 原帖由 懒贝壳 于 10-10-2010 23:25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鸟版不光研究鸟,还研究山啊
算不上研究,一些很初步的知识而已。 太漂亮了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