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ug
发表于 21-9-2010 11:38:00
国际主流科技期刊大部分是英文的,不学英文能行么?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1:39:41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1:54:07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0-9-2010 16:50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是少数个案,可以忽略。
你是想证明:
--英语专业的同学,别的专业水平也高。
--英语专业的同学,计算机水平都是极高。
这两个论题吗?
用正常的逻辑思维都应该能看出来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明英语好的人未必是别的专业不行的,别的专业好的也未必是英语不好的。把其他专业不好简单归罪于英语学习是不合理的。
至于这个是不是少数个案,我上面的例子并没有提到。
实际上我小学时候还没有开英语课,而中学和大学的同学一般都是英语好的别的科目也不错,英语不好的比如我这样的别的科目也不好。我英语是最差的,语文也是很差的。而那些英语好的基本上语文也都不错。语文好的英语也都不错。
至于英语专业这个概念,你提出来本来就是来捣乱的。因为英语专业的人和一般人学习英语本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英语专业的人来说,英语本身就是他们的专业。只是即便如此,都有人还能同时把别的专业的东西学好了。而有些别的专业的人英语也可以学的不亚于英语专业的的。可见英语学习对别的专业的学习的影响不是必然。学不好是自己不行,别乱找借口。
如果英语好真的和别的专业好相矛盾。那是不是说中国人如果不学英语的话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这些在西方获诺贝尔奖的人其实别看他们会英语,都说得一塌糊涂。不过好歹他们是会点儿英语,要是一点儿不会,那么可能更早几年就获奖了。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21-9-2010 12:03 编辑 ]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1:55:58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1:56:34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1-9-2010 11:39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个思考的层次有点低。
人家可能没怎么深入思考,不过结论是没错的。深入思考之后会得到类似的结论。
reb_chen
发表于 21-9-2010 11:58:18
原帖由 nil 于 19-9-2010 21:47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印度之所以被英国成功殖民,是因为他们没有written language。中国之所以没有被彻底殖民,包括即使被殖民的香港,中国的文化还是强有力,是因为中国有着和西方完全不同的written system and philosophy。
一个人, ...
搞不懂,印度不是有淡米尔语吗?再不济还有梵语。如果没有书面语言,那么玄奘去印度取什么经?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05:03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1-9-2010 11:55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是个要点,现如今中国某些名牌大学在国际期刊上论文数量很多,注重英语学习应该是功不可没。
可惜,统计显示,现在更多的论文是根本没有人引用的垃圾论文。
您的意思是,如果只用中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就是有很多人引用的好论文了?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05:20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05:41
原帖由 reb_chen 于 21-9-2010 11:58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搞不懂,印度不是有淡米尔语吗?再不济还有梵语。如果没有书面语言,那么玄奘去印度取什么经?
不是你搞不懂,是人家也没搞懂。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06:29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07:47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10:54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1-9-2010 12:05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同意不能把其他专业不好简单归罪于英语学习,但是也不能简单地说其他专业不好和过于偏重英语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同意本文中英语同学确实是替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文化现象等等背了不少黑 ...
我没有简单的说其他专业不好和英语教育一点儿关系没有。否则我前面就不说这个不是英语的问题,是英语教育体制的问题了。如果和对英语的教育方面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也就谈不上教育体制有问题了。而这个教育体制的问题,还不仅仅限于英语,而是涉及到教育的诸多方面。但是您的讨论一方面把教育体制的问题极度的夸大了。一方面把教育体制的问题单纯和英语挂钩,一方面进而又把教育体制的问题引申到了英语本身的问题。一下子三个大台阶,这都不算垃圾文章,至少这样的文章比所谓外国期刊上那些垃圾论文不知道要垃圾多少倍了。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12:46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13:54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1-9-2010 12:07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讨论跑题了,建议发到印度语版,如果有的话。
这个有什么跑题的,英语版其实就是语言版。既然中文都能讨论,印度语言文字为什么就不能讨论?
您认为您这个话题和英语版的别的话题就是都贴边的吗?别的话题大都是有关英语学习的一些具体问题的。
reb_chen
发表于 21-9-2010 12:15:34
原帖由 andyyang 于 20-9-2010 20:45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来给你解惑一下,社会主义是日本过来的舶来词,看不懂很正常,汉语的科学性倒是很被大多数人忽视,这个在我专心追了好几年的豪斯医生之后更有感触,每集都有听不懂的大量医学词, 挫败感强烈
...
很多英语的医学名词用的都是拉丁语或希腊文的词根加以组合的。这些词根知道了,医学名词也能猜出个大概。Greek Leukos: white; amia: blood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17:45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1-9-2010 12:12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严重曲解,我根本没有讨论中文期刊,反对。
你没有提,但是这个是个合理引申,并非严重曲解。
你的理论是学英语导致专业不好,不学英语导致专业好。
则这就是经过逻辑推理而必然推出的结论。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18:19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19:54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21:10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26:22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31:24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42:41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0-9-2010 16:45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是说现在有这么都可玩的东西,就不应该再学英语了。===>这个是你的主观臆断,不是我的观点。
我说毒瘤不是因为英语害了我,我是站在一个针对整个中国社会英语学习现状,从时间、精力角度,英语学习挤占了很多人的专业学习时间,同时把包括鸟版在内的众多人才变相贩卖出国,令我国丧失大量科学技术储备人才,为此深表痛心。
讨论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学习英语应该是两件事,就像讨论学教育学理论和讨论中小学教材,是两回事。
不是主观臆断,是从你的观点引申出来的。 你本来没想到你的观点会引申出来这么荒谬的事情,我给你指出来而已。
很多人才被变相贩卖出国不是学英语造成的,本末倒置了。是很多人想出国,于是在国家的英语教育体制之外又继续学英语。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48:31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1-9-2010 12:19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理论是过于偏重英语可能导致专业的偏废。我喜欢“过于”和“可能”这两个词,口感很好。
是呀,这两个词口感很好,是用于掩饰你的理论之中问题的利器。再有错的东西,用了这两个词都有可能看上去没什么大错了。但是虽然你一再强调这两个词,但是从你讨论的整体就能看出来,你的观点是“英语”“是”“巨大”。而不是“过于偏重”“可能”。
蓝山夜妖
发表于 21-9-2010 12:49:38
原帖由 reb_chen 于 21-9-2010 11:58 发表 http://www.free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搞不懂,印度不是有淡米尔语吗?再不济还有梵语。如果没有书面语言,那么玄奘去印度取什么经?
好像佛祖给了玄奘一堆白纸来着,要不是老乌龟捣乱,他就糊弄过去了。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50:18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1-9-2010 12:26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英语版其实就是语言版”并不准确。
英语版和印度语版是并列的,都应当是语言版的子版。鉴于本文主题,此话题到此打住。针对具体的版块建设方面话题,建议另外开贴到“家园建设”。
另,最近开设了日本版, ...
要按照你这么严格的要求,那你这篇文章也该转去谈天说地,根本不是英语交流方面的内容。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2:51:49
原帖由 蓝山夜妖 于 21-9-2010 12:49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好像佛祖给了玄奘一堆白纸来着,要不是老乌龟捣乱,他就糊弄过去了。
说明那时候造纸术已经传入天竺了。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54:54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2:58:19
pinxinge
发表于 21-9-2010 13:03:50
ozbird
发表于 21-9-2010 13:14:10
原帖由 nil 于 20-9-2010 21:15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I agree with you. 英语是语法语言,具有相对严密的结构和逻辑性。写acedemic essays(什么science report, argumentative essays...)是很合适的。世界上global level的那些基本上是英文的。
汉语是语意语言,逻辑推论什么的都比较差,写散文抒情风花雪月的有意思的多。
个人觉得中国古诗词比英国文学上的诗歌可读性和趣味性多很多。
这个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有关。
————————————————————————————
看那么多贴,随便说一下,有人觉得学英语不会对汉语为主的中国人有什么坏影响。认为英文本身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的视野什么的。
语言学上有种现象叫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就是说一个人的first language(second/third...)对second(third/fourth...)语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语法方面的(比如中国学生很多喜欢回答:You don't like him, do you?为:yes, I don't.),也是文化习俗等等方面的。而transfer分为positive和negative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思维影响语言,语言也反过来作用与思维。鲁迅固然可能日语很赞,汉语更赞,但他的成功不能代表现在中国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学英语的学生(and老大娘老大爷们)的思维方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接受西方事物的程度。。。
所以也不要一味的说学英语就一定能带来什么什么好处。看到底有什么用了。
——————————————————————————————
从教育或者学习外语的目的来说:
从一种程度来说,语言学习分为2大块:一块:you want to live (就包括什么do business或者看外国电影啊之类的吧)in some area and communicate with COMMON LOCAL PEOPLE。而另一种是:achieve higher academic (or formal?) reading and writing——这两者虽然不是完全隔离开来的,但是的确是两个相对不同的语言学习领域甚至学习的目的和方式。而中国的教育是混为一谈的。
其次中国,上海等地方可以说是英语教育比较好的地方了(我基本上只了解上海,所以就以上海为例,得罪了北京人请见谅),但是就我了解,中国大部分的地方英语教育是本末倒置的:在0-14岁孩子正是对声音敏感的时候(speaking+listening),讲一大堆他们难易理解的语法。到了高中和大学,逻辑思维正是发展的时候,开什么“视听课程”。。。
至于教学方法,这个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从来都是存在争议的。英语到底要不要背——这个其实是从中国人学汉语而来的。因为汉语的汉字和它的发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是arbitrary的,所以一开始的学习必须得死记硬背(比如“天”为什么发tian,而不是发gou,发音和汉字本身是无关联的),而英文是有规律的(当然可以说a为什么发/ei/本身是arbitrary的,但是words是可以拼的。可以告诉大家,English native speaker学reading和writing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先背26个字母的,他们会发l为/l/而试着去拼写look成lok,诸如此类)。所以从这个背的教育来说,这是中国本身的教育方式transfer到英文教学的methodology上的)。至于这种方法好不好,诸如此类,见仁见智。有的人有效,有的人没效~~~没人说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更好,或者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更好,只是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尝试最后下来的不同的教学流派而已。
至于考试制度,那是因为no one is really doing testing seriously而已。有的人学了英语,死活考过了4-6级,写作也就200来字,想想吧,小学六年级毕业也得写800字的作文了,200字是啥概念?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么?(当然有人会说,话要说清不在于字多,诸如此类,我不辩解,问题是:这样简洁又能说清问题的人多嘛?TMD?)就这种研究生毕业level的英语,能干什么呢?是稀里糊涂看个原版电影不要字幕,还是疙疙瘩瘩读原版小说?还是能结结巴巴的和某个老外争论一下communism好的问题?
还有多少人真的是毕业以后要用英语的呢?(不谈我们移民的,or诸如500强之类的,这些也不用谈英语毒瘤不毒瘤的事情了)。。。
。。。。。。。。。。。。。。。。。。。。。。。其他。懒得说了,洗澡去了。
英语本身固然不是毒瘤,世界上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是毒瘤。但是说英语在中国是个毒瘤,也不为过(there is the context,限定词)。至于考试制度,其他种种,那只是催生催大毒瘤的催化剂罢了~
大体上说的不错,但是问题还是不少。从结论来说,这些还说主要还是英语教学体制上的问题,而不能归结到英语本身的问题,即便加上限定词也并不合适。很多地方英语教学方法是本末倒置的,但是这个怎么说也不是英语的问题,不是因为这个是英语,所以教学才本末倒置的。这是教育者的问题,而不是英语的问题。就好比我觉得一些人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有些本末倒置了,但是这个应该是这些人的问题,而不能归罪于这个话题。
固然很多人将来用不上英语,那么物理化学又有几个人能用上?别说用上,估计大多数人都忘的差不多了。
另外,有关语言迁移的问题,其实鲁迅这样的并非特例,在近现代的名人之中,懂外语甚至精通外语的是绝大多数而不是少数现象,无论中外都是。
就那文学家来说,一举就一大票。
鲁迅
胡适
巴金
郭沫若
钱钟书
夏衍
郁达夫
。。。
物理学家、化学家等就更不用说了,很多都是在留学的。
真能成就大学问的人,没人会因为学习外语而影响其成就。
当然,正如前面提到的,不恰当的外语教育会导致让一些人的其他专业水平受影响,但是这个一方面是需要教育不恰当这个前提,一方面这也主要针对本来就没什么能力取得大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