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人,一个香港人,两个混血儿-四年半的航海生活
一个英国人,一个香港人,两个混血儿-四年半的航海生活香港经济日报韩洁瑶2009-12-22
家庭习作︰扬帆放洋航向大海,将会泊在哪个港口、靠在何样海湾,都是一种未知的诱惑。
有个香港家庭就用了4 年8 个月,扬帆游历半个地球。
白帆扬起,新鲜人事乘风而至,开拓无垠天地;船上,一家人共对朝夕,从没如此亲密、靠近过。
张惠侣,带着女儿跟丈夫远航,不仅是异域的探索,更是自我的发现。
旧时,出使外国、留学或船只远航,谓之「放洋」。放,解缆了,离开故地和原来的生活,迎向陌生的彼岸。 05 年,张惠侣(Cam)就和丈夫Arni Highfield(高田),偕同6 岁和4 岁的女儿文莉、文思放洋去,乘着在美国订造的42 呎双体帆船Jade(翡翠号),从美国东岸出发,横渡太平洋,转纽澳,经关岛、日本、台湾返香港……航行3 万哩,访过19 个国家,漂流记在高田家两周前「光荣回归」时,才暂告一段落。
游历幕幕新4 年多以来,为了避开台风季节,他们「走走停停」,结识了天南地北的航海人-- Cam 自诩是「艇户」,因为船是交通工具,也是家。这些艇户是海上吉卜赛,虽然种族、母语、文化各异,但由于面对相同的问题,所以一见如故,彼此不时互赠食物,甚至开P。
当然,友谊不在酒肉和赠兴之间,更多是守望相助,像高田家的小艇被偷了,艇友主动送来后备小艇;去年停泊澳洲时,Arni 要做紧急的胆手术,幸得船会的朋友看顾两小,Cam 才能奔走医院照料老公。
每当踏足泊岸地,就会邂逅无尽的新奇,例如05 年在南太平洋法库克群岛时以物易物:Cam 给一个村妇手电筒、绳和润肤膏,对方还以3 把亲手编织的珍珠母壳白扇子和两粒黑珍珠,还诚意相邀出席其夫78 岁的寿宴。去年在Vanuatu,有土人划着独木舟来,找他们替手提电话充电;有人来请求影一张相,好能申请护照出国;在探访槟林湾的小村,男女土人轮番给他们跳舞:男的只用青叶包裹生殖器;女的赤裸上身穿草裙。 「一表演完,大家又穿回T 恤、裤子。我问一位女士,赤裸表演感觉如何;她说不觉得难为情,因为这是自己的传统。」Cam 回忆。
生死一堂课与海狮共舞、跟海豚同行,翡翠号上还有头虱清洗大行动、老鼠惊魂、鸡手鸭脚生劏上钓大鱼……异地风情、见闻和经历,真是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只是,因为未知,航海如同履险,死亡可能随时而至。
就在整个行程初段,当翡翠号横渡太平洋往法属玻利尼西亚前夕,Arni 给从未驶过船的老婆上了深刻的早课-- 他问:「若我死了,你怎办? 」
「你说,我要将你放入胶袋,并放入重物,带着女儿向你祈祷,然后扔你下海,还要用GPS 记下位置……好恐怖,我不想去想。」眼前,翡翠号已经安全停泊在西贡,Cam 望向老公重复着当时的答案,犹有余悸。
「如果我死了,她要能驾船把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如果尚有两三日才能靠岸,天气那么热,她当然要扔我下海了。」Arni 瞥一眼妻子,仍旧一本正经地给我解说。
幸好,4 年的风浪安然度过,唯一的险象只在由台湾归港的一程。
「我们第一次要整整17 小时逆风而行。海浪之高和陡,也是第一次经历,每次『篷』一下,船从浪头重重给抛下来,真是……」Arni 想起来直摇头。当时Cam 惊到发抖,「文莉和文思一直在看VCD,看到咭咭笑,晓得照顾自己。」Arni 一脸自豪说。
帆游要计划天有不测之风雨,人却能决定进退。 Cam 赞老公睇天气图好仔细,从不勉强赶路。 「孩子的安全在我手上,我要好小心。」Arni 笑,续说:「航海须有好计划,但不可编排紧密的行程。」4 年来他谨守这个原则,只是这次赶着回港探亲,旋即飞返老家英国过圣诞,行程紧凑,他不知不觉犯了险。
自小,Arni 就梦想驾船环游世界,16 岁开始行船,后来港当差,退休前为水警警司。在这航程的前几年,他已大量阅读航海杂志,买二手游艇实战,逐步走近理想。
曾任职电台、电视记者的Cam,自大女儿文莉出世后便转职自由撰稿人。问Arni 如何说服老婆跟他逐梦,他猜:「第一,她看到对孩子有好处;第二,她喜欢跟不同地方的人做朋友;第三,要是环游世界,这是我们唯一可以负担(旅费)的方法;坐飞机、住酒店去不了多少个地方;有了帆船,就有了家,而且海风是免费的。 」
「4 年多以来,我们所用的油钱不过1 万港元。」Cam 忙加注脚。
为人爽快的她,自言不是思想型的人,「老公说航海,我没怎犹豫,因为当时我的工作太频扑,就尝试过另一种生活吧。」上了船,她也没想太多,只专心眼前的事:忙家务、忙写稿、忙教女,兼任「水手」。
夫妻同船渡为何航海? Cam 总答:「因为老公退休,他来,我就来了。」这一答,曾酿出一段小风波:话说在韩国济洲时,Cam 如此告诉朋友,Arni 一听勃然大怒,「『你不是因为小朋友、因为自己的兴趣吗?』当着朋友面前,他大发脾气。可能,他觉我这样把他说成自私。」Cam 说,当时委屈极了,气上心头哭嚷着要即时买机票返香港……那夜,她还是边哭边跟老公说出自己的想法:「你退休想航海,是我首要的考虑。我好多谢你,要不是你有这个idea,我不会经历这么多。 」
她说,过去几年在船上生活,若跟老公呕气,自己写写电邮、书信就好了;这事后,她发现彼此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学会有误会要即时处理,努力准确表达所想,让老公明白。 「后来在台湾,朋友问起我航海原因,他也说:『我来,所以她来了。』」Cam 甜滋滋地笑。
城市里,有哪一对夫妻会如此紧密共对?就算同打一份工,也会「行开吓」各自吃饭、会友;而累年同坐一条船,实在需要重新磨合。 「经过这几年,我俩的关系变得更好。」抵港那天正是二人结婚14 周年纪念日。
帆一扬,天大地大;回港收起帆,不代表探索来到终点,因为,世界不再一样:「虽然是城市人,但我希望将来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包括自己种食物、家居维修,要电,可以利用风力、用太阳能,像在翡翠号一样。」她说。
科技进步,让人丧失很多本能,也让思想懒惰下来。经过4 年历练,Cam 发掘了生活的可能;这可能,因对「固有」松手,更因放怀、放胆放洋去,才重新得着。
﹏﹏﹏﹏﹏﹏﹏﹏﹏﹏﹏﹏﹏﹏﹏﹏﹏﹏
海上教室当年启航前,Arni 经仔细研究,女儿在船上homeschooling 决定使用美国Calvert School 的教材,另外老婆附教中文,自己补充科学。 4 年来一家人浪迹天涯,海洋与不同国度都是两小的开心学堂。此外,船上的书籍、影碟,既是教材,也是娱乐。 Cam 说:「我们暴力片都会一齐睇,最重要适当时候讲解,例如周星驰的《功夫》打餐死,你要提醒:『真系会死㗎。』」航至关岛时,碰巧硫磺岛战役的老兵一年一度到访,她就拿出BBC 二次大战纪录片一齐睇;还有遇上澳洲大选、日本大选,加上Arni 每次上岸总会买报纸、杂志,所以大女文莉跟爸爸一样,爱翻《TIME》、《Economist》,一家人讨论伦理、宗教和政治。
头条日报新闻故事2009-12-16
掷400万做现代鲁宾逊四口家征服太平洋
科学家指,地球生命源于海洋,感受生命,亦应回归大海。前水警警司Arni与太太张惠侣(阿Cam),四年多前卸下尘世俗务,变卖家当,带着两名年幼女儿,毅然扬帆出海,环游世界。为了四年零八个月的海上之旅,他们花了约四百万元,在全球二十二个国家、数不清的小岛屿、古旧村落留下足迹。上周四,一家人在惊涛骇浪中返港,停歇一下,暂时留港。阿Cam笑言,能安全回港「真是最好慨结婚周年礼物。」记者王锦霞英国人Arni(又名高田先生),为香港水警服务多年,爱海成狂,自小就梦想要驾船游世界。 ○五年临退休前,他作人生其中一个最大决定,斥资三百四十万港元订造了一艘双体帆船,准备实现航海环游世界的梦想。
身为高田太的阿Cam「嫁鸡随鸡」,本是电视台记者的她,放弃工作,为爱随夫出海,还带同两个爱情结晶──当时分别四岁和六岁的Molly和Nancy ,一起做「水上人」。
卖细屋购大船「(船)真系好贵呀,不过我哋好好彩,当时啱啱老爷卖出喺英国慨细屋,为买船带嚟最大一笔资金。 」阿Cam说卖屋的钱,几乎全数用作买船。这艘与阿Cam一家同游的帆船叫「Jade」,中文名叫「翡翠号」,是Arni一时兴起之作。
O五年五月,Arni一家由佛罗里达启航,开始了四年零八个月的环游世界之旅,四口子齐齐征服太平洋。
船上注重分工,一家之主Arni,当然是船长,和航海有关事宜由他全权负责。
阿Cam是一家之「煮」,除了一般主妇的工作,更兼任两位「宝贝女」的家庭教师。 「教育好重要啊!」坐一旁的Arni忽然抢白。
「教渠哋话难唔难,话易唔易,都几恶搞。可能系因为妈妈慨身份,渠哋有时候都唔听我话,反而一有机会到一啲村落返学嗰时,渠哋即刻好听话。」不过阿Ca m不会逼她们时常坐定定,听她教书,认为还是由两个女儿自己发掘兴趣最好。
海上生活多姿采,阿Cam两位「宝贝女」年纪小小,生物、地理知识比你我还丰富,但不是由书本得来,而是从生活体验中学会,整个太平洋就是她们的「海洋公园」。
与海狮共舞伴魔鬼鱼畅泳与海狮共舞、伴魔鬼鱼畅泳,听来匪夷所思,却是Arni一家的生活经验,「我很记得在加拉巴歌(太平洋其中一个群岛),海狮周围都有,比人还多,更会爬到我们船尾碌来碌去,是极近拒离接触呢!」阿Cam指着船上的甲板说,闲时还会自己捉鱼吃。捉吞拿鱼?小儿科!
对Molly和Nancy来说,最难忘的却是有一众异国好友,伴她们一起玩转「海洋公园」。我最喜欢的地方在哪?刚满九岁的Nancy想了想说,「系Fakarava(南太平洋法属小岛),好多朋友陪我玩!」笑得极甜。
结识四方客四年多的海上旅程,四口子遇过的人林林总总,千奇百怪,都为他们的海上日记添上不同的色彩。而Arni和其他同行的帆船船家,亦是好友,「我哋面对一样慨问题,睇过一样慨风景,海上守望相助,交朋友好容易。 」一家四口俨然成了「大海的孩子」,回港心情极其矛盾。回想泊岸前一天的海上大风浪,阿Cam坦言:「真系吓死!即刻好想返到香港。」不过当两夫妇为风浪忧心时,两位小船员却在船舱欣赏DVD。回港当日,正是夫妇俩十四周年结婚纪念,阿Cam笑说,「真系最好慨结婚周年礼物。」一家人终日在船上犹如「困兽斗」,遇上冲突,沟通技巧成为化解紧张气氛的关键,阿Cam说另一得着是,四年多的海上之旅,令她和丈夫十年来的相处方式改变了,两人更懂坦诚相对。
明报‧副刊 2010-1-3
读书.知人﹕新的一年,离开轮椅
——《一家帆游》的启示
【明报专讯】一连几天假期,香港最「逼人」莫过于全港大小3D影院。 《阿凡达》热爆,我看戏看得悲从中来﹕当我们把幻想世界打造得愈逼真愈美好,是否也代表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嫌弃和无奈?男主角Jack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要坐轮椅的军人,但一进入阿凡达的身体,便立刻化身为动作灵活矫健的英雄。这真是个到位的比喻啊。我们又何尝不都坐在「轮椅」上,用电影、电视、书籍,来寻找感官刺激和精神慰藉,以期从不断重复的沉闷现实里抽离?
有梦想,就坐言起行!
生活在潘多拉星球的Na'vi族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家帆游》的作者阿琴信有梦想,就要马上坐言起行。她花掉半生积蓄,用了近五年时间,「带齐一家大细」驾驶帆船游历世界!阿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家庭煮妇。那本是她先生从小的梦想,她嫁鸡随鸡,到在海上经历过风浪,才悟出这个梦远不止于旅游,是以船为家经验生活。阿琴流水帐般的日记里有一段连续二十三天的海上航程,细细记下她如何预备一日三餐、餐餐新款的饭菜,光就是一条活捉的mahi mahi鱼,她就变出了好几个吃法。
人人都有梦,但我们有更多推搪实现梦想的借口,与其等「中六合彩」,不如一步一步的在筹划中实践。阿琴一家,由低价购入一艘二十二呎长小帆船开始,然后换成一艘四十呎的钢船,到最后花去半生积蓄,买下全新的四十二呎双体船「翡翠号」。花钱之余,要带着当时只有六岁和四岁半的女儿同行,面对海上难以预测的风浪,更需要勇气。阿琴两夫妇在船上搞Homeschooling,一文一理,一中一英地轮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两个女儿,连同扬帆三万里游历十九个国家的见闻,两个小姑娘的见识恐怕比很多活在城里的大人丰盛得多。我问阿琴,在海上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说海上的风浪倒是见惯了,反而一家人的相处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船上的空间有限,两口子吵起嘴来,就连行开散心都不能。既然不能逃避便去面对,阿琴有时和老公吵嘴,在甲板上消了气后,会写信给对方,想不到海上生活的「困兽斗」,最后反而加深了夫妻间彼此的了解和体谅。
不走出去,永远不知道将会得到什么
这么辛苦为什么?我又问阿琴。她说,不走出去,永远不知道在旅途的前方将会得到什么。这将近五年的海上之旅,不单止为一家人开阔了眼界、经历风浪洗礼、体会了最亲密的家庭生活,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阿琴出海不到一年,她姐姐(阿太)的丈夫不幸因病离世,阿琴为了不想姐姐沉溺伤痛不能自拔,邀请姐姐加入他们的航海之旅。阿太在妹妹的百般游说下,带?大批话梅和晕浪丸登船。五个月后,阿太不单离开了伤心的幽谷,更以一个「过往只搭过天星小轮的师奶」身分,写成《师奶勇闯南太平洋》一书。书中以散文形式描绘了在南太平洋五个梦幻小岛的见闻,字里行间洋溢?旅途轻松欢愉之意、家人亲密相处之情。当伤痛散去,心思重新凝聚成力量,阿太的下一个梦想是「闯南极」。
阿琴趁在船上守夜更时写下这部日记,我问她最想透过这本《一家帆游》带给读者什么信息,她想了想说,很多人生活已经无忧,但偏偏不懂得放下,生活得不开心。她想借这本书告诉别人,除了「每天工作」外,原来还有另一种生活选择。
文朱艳红
明报‧教得乐‧教育在线
2009-12-29
漂流教室游学天下在船上四处飘泊,以大海为家的生活就像童话故事。高田(Highfield)一家四口,过去4年多以来,以一艘双体帆船游走半个地球。在船上生活,一对女儿怎样读书?就由高田家解释家庭教育(Home Schooling)这香港家长较少接触的教学模式,了解其运作和效果。
文:罗佩仪、冯嘉仪
图:罗佩仪、冯嘉仪、受访者提供船长爸爸:高田先生所长妈妈:Cam 船员:Molly(前)、Nancy(后排中)
曾当水警警官的Arni Highfield(昵称高田先生)一直梦想跟家人「帆游世界」。 2005 年他花了半生积蓄购下双体帆船「翡翠号」(Jade),跟太太张惠侣(Cam)带着当时只有4 岁半及6 岁的女儿高文思(Nancy)和高文莉(Molly),以帆船为家,游走南太平洋的小岛、斐济、新西兰、澳洲、日本、韩国等地,一起见识世界!
曾任职记者多年的Cam 笑说,高田家爸爸Arni 是船长,她就是「所长」,负责管理船上的洗手间;Cam 还肩负重任,就是当一对年幼女儿的老师。在香港土生土长、接受传统教育的Cam,决定让一对女儿接受「家庭教育」,由自己当老师。
出发的时候,女儿Nancy 和Molly 分别就读幼稚园中班及高班,Cam 听当教师的朋友说过,小学生的知识以中、英、数为主,所以她虽然没有当教师经验,也相信自己应付得到。
船上学习阿妈做教师自女儿出生以来,高田先生一直以英文跟女儿说话,Cam 则用中文,帆游世界期间经常以英语沟通,女儿的英语水平很高。
但其他学科知识,就靠一套美国家庭教学课程「Calvert Home Schooling」(见另稿)来学习。
他们在出发前做过资料搜集,知道这套逾百年历史的美国教材口碑很好,连欧洲人也使用。
Cam 表示,该课程十分完整,由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练习等一一俱备,一步步跟?课程上教的做即可,如Grade3 数学科的练习,就学习基本乘除、百分比等。不过,部分内容可能不太合用, 如功课提及美国的历史,Cam 就会稍作更改,或叫女儿以画画代替作文。
自制中文教材故事学写字中文方面,则由Cam 自制教材,虽然Cam 谦称中文程度普通,却自制了不少实用又有趣的教材,例如自行创作小故事,着女儿阅读后做阅读理解等。由于教材是自制,学习内容十分弹性,「好像她们学了很久也不懂得写『数』这个字,我就做多些小练习和教材,教她们学会这个字」。那时她们的船刚驶至韩国济州,Cam 就以当地常见的蒌子,创作一个小故事,教女儿「数」、「楼」和「蒌」三个字的写法。
另一个在家教的好办法,Cam 说是阅读。她表示,在家中依足课程学习,如果女儿完全吸收课程内所有内容,的确学到很多,可是事实上未必可以完全吸收, 「有时做功课,女儿也会当是Duties(责任)而已,学习效果怎会及得上自动自觉学习?」在翡翠号上,放眼尽是书,由儿童读物到小说,分别放在书柜、沙发和?底。 Cam 会让女儿选择喜欢看的书,最重要是她们有兴趣阅读, 「她们一本书会看很多次!例如她们都很喜欢恐龙,看很多跟恐龙有关的书籍,我觉得她们的恐龙知识可能去到大学程度」。 Nancy 和Molly 对恐龙的知识的确丰富,随意已说出暴龙、三角龙的英文名字,亦爱以恐龙为绘画的题材。
女儿阅读的书籍多是英文书,Cam 希望找一些中文书给女儿看,却觉得市面上给儿童看的中文书不太合心意, 「我看市面上的中文书,内容很艰深!较合心意的是《三国演义》和《叮当(多啦A 梦)漫画》」。她笑说女儿对三国演义漫画爱不释手,有段时间对张飞、关羽等人物十分熟悉。
弹性上课进度易落后「当过老师后,就觉得老师是十分值得尊敬的行业,又要用心,又要有创意,最应该加薪!」Cam 笑说。她表示家教的难处多多,首先是女儿不会当你是老师, 「我知道有些(选择家教的)家庭,在学习的时间,如12 时至2 时,父母会要求子女叫他们老师,不可叫妈妈,可是我们做不到呢,她们都会叫我妈妈」。不过,Nancy 和Molly 也会乖乖的学习,现时她们应在一年内完成的课程,暂时用了一年半,仍欠数个课题才完成,进度虽然落后,也算很不错。
航行过程中,高田家认识不少船友,遇上不少同样以家教形式教授子女的朋友, 「最深刻是一个德国人家庭,他们十分纪律,跟足课程上所有指示,如一星期上足5天课,每课要学习多少小时等,我们看见他们的子女乖乖做功课,感到很意外!」不过Arni 和Cam 表示,他们不是「纪律型」父母,一星期可以乖乖的上3 至4 天课,已经很不错! Cam 解释道,由于泊岸的时候,不少访客会来探望, 「很多时小岛上的人未遇过外国船或外国家庭,十分好奇,常常来参观,热热闹闹之下可能又会误了课堂」。他们笑说,最深刻的是到韩国济洲,当地人会随意登上他们的船,把甲板也当成公众地方, 「他们也没有恶意的,只是想看看!」
船友互学习欣赏自然高田家在世界各地的游历,是一对女儿的知识来源。在各地泊岸期间,Cam 会安排女儿在当地上短期课程,或在村校「Walk-in」上数天课,例如在库克群岛上,二人就在一所只有8 个学生的村校中上了3 天课, 「那些学生大部分是老师兼校长的子女,他们跟老师敬礼后就会大笑,因为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嘛!」
在航行中遇上的船友,更是一对女儿的好老师。大家彼此交流学习,Cam 说: 「例如我教他们的孩子中文,他们又教Nancy 和Molly 挪威文。 」在关岛,他们更遇上数家船友,「7 个孩子一起玩,学中国功夫,我又做一些中国食物,互相交流」。
在大自然的环境成长,Cam 觉得Nancy 和Molly 跟一般城市的孩子不一样,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懂得欣赏大自然的一树一木, 「我没有要求,她们看到美丽的风景就会自动自觉绘画记下来。Cam 忆述在关岛的时候,Molly 每天写一篇短文,创作了一个有关恐龙的小故事,当时关岛的船会需要筹款,当地人更把Molly 的文章结集成精装小书,以4 美元一本出售,而Nancy 和Molly 还当小推销员向途人推销, 「这些学习经历,在学校很难学到」。女儿自小习惯跟不同国籍的孩子和大人相处,她们也不怕陌生人,敢于表达意见。
家教从三不到五规条爸爸是英国人,妈妈是香港人,二人对女儿的教育方针也大为不同! Cam 说Arni 是外国人,初时教导女儿时,只列出「三不」政策,就是只要女儿「不吸烟、不吸毒、不饮酒」即可,Cam 当然不满意,Cam 重提这「三不」政策的时候, Arni 立即新增「对小动物有爱心」和「不偷窃」两条,她笑说中国人对子女的要求,当然不止数条规例,例如中国人要求子女要对长辈有礼貌,做事要有「手尾」等。
储印花奖叉烧包他们另一分歧是零用钱。高田家一直在海上生活,即使给女儿零用钱,她们也没有地方可花费,所以Cam 不主张给零用钱;相反Arni 就认为应给予女儿一定零用钱。有次Cam 在一所村校中,看见当地老师用奖励卡储印花的形式,鼓励好学生,她就「偷侨」, 「当Nancy 和Molly 做了好事,就可以储一个印花,到香港后,一个印花就可以换港币1 元!」她说初时二人都兴致勃勃储印花,如姊妹互相帮忙、帮妈妈收拾?子、出外后关门等,储够一定数目, 又会给她们奖励, 「如食叉烧包,或喝一支益力多,别看轻叉烧包,在南太平洋岛国找叉烧包是很困难的!」「在关岛时我们不时会参与船会事务,有一次帮手修理屋顶,一不小心把钉子倒在地上,她们立即帮手执地上的钉子,又得到一个印花! 」女儿由年多前开始搜集, 本来目标是可以得到1000 个印花,换取1000 元零用钱,可是后来她们只储到300 多个, 「哈!我们也悭了钱!」
知多一点「家庭教学」在港可行吗?
2000 年「非常父亲」梁志光因不满香港教育制度,禁止升读小三的7 岁半女儿上学两年,于家中自行施教,2002 年被教育署(即现时教育局)发出入学令,但梁拒绝遵从,最后安排女儿到内地读书,一年后再返港升学。 2009 年,家长潘志辉因不满学校处理旅行费事宜,拒让小二的儿子上学,只靠中五学历的妈妈在家教学。父母在12 月被裁定违反入学令罪成候判。
教育局并不赞成「家庭教学」。当局称所有年龄介乎6 至15 岁未完成中三的本港学童须在学校接受教育。若家长没有充分理由而坚拒送子女入学,教育局常任秘书长可根据《教育条例》发出入学令,要求家长送子女入学,违者可罚款1 万元及监禁3 个月。若有任何特殊个案,当局会以学生利益为大前提,按个别情?予以处理。
美国家庭教学课程卡尔维特学校(Calvert School)原为美国一所私立幼稚园,1897 年创办,该校校长见很多父母因居处遥远无法送子女入学,于是游说出版商出版幼儿教学课程,好让父母在家自行教学。
1906 年,卡尔维特学校成立家庭教学部门(Home Instruction Department)编制卡尔维特家庭教学课程(Calvert Home Schooling)。现在整套课程包括学前教育(Pre-Kindergarten)至中二(Grade 8),每套备有所需文具,内容涵盖读写、数学、科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学术资料会不断评估和更新,并得到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s 认可,全球有超过50 国家和50 万学生使用过。
有兴趣者,可浏览网址www.calvertschool.org选购所需教材,价钱由300美元至3000美元(约2400至2.4万港元)不等。用家毋须接受培训,懂得英语便可。
后记:千帆过尽千帆过尽,Cam 仍心系香港,一家人将于明年春天回港定居,原因之一是希望女儿重拾团体生活,始终这是家教不足之处, 「她们在外地也很喜欢上学,希望她们可跟其他孩子一起做运动等」。小时候就读主流幼稚园,现时Cam 已开始在主流小学找学位,这个假期举家已出发英国过节,不过今趟不再扬帆,而是选择坐飞机了。
帆游学习实录
1〕 由庞佩到关岛途中,一家人看了很多书,连平常少看书的Nancy 也读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 游至韩国济州岛,Molly 和Cam 背上传统蒌子,Cam 更借此教导女儿「蒌」字怎样写。
3〕 2006 年Nancy 完成幼稚园课程后,Cam 不但举行毕业礼,更自制毕业证书!
4〕 船上还有Lego 玩,随时与船友锻炼思维!
5〕 在关岛遇上少林拳师傅麦克,他曾跟正宗少林武僧习武,他正纠正Nancy 的功夫姿势。
图片说明
1〕 2006年9月在库克群岛Nancy和Molly与一村校校长(右一)及其学生合照,学生大部分是校长的子女。
2〕 2007年6月于斐济一所女生宿舍留影,女孩都剃光了头。
3〕 Cam表示家教不足之处,是Nancy和Molly较难过群体生活。她们最好的朋友是图中挪威籍孪生女,平日多靠电邮联络。
4-5〕斗蟹、骑水牛、划艇,如此优哉游哉的生活,令人神往。
<无线电通信局>英文虎报
贝尼特斯2009年12月10日通过玛丽奥恩
旅行者后返回家4年多来在海上学习
在海菲尔德,分段,航行后返回香港中途阿罗北达科他在自己的双体船,翡翠世界。经过4年半航行在世界各地双体船中间,一家四口回到了香港。
有线新闻前记者,凸轮海菲尔德,Ĥ呃英国丈夫奥德尼,一位退休水警人员,他们的女儿莫莉和南希停靠后,她昨天曾在给了他们一生中航行的20个国家。
莫莉,11,一个BLOgged:``哇!这是真的,嗯...我可以怎样形容它?嗯,感觉好极了正在回香港,但同时也感到有点陌生。但它回家的感觉很好。''
奥德尼海菲尔德说,航次年龄让他们去``场所和满足人民一起作为一个家庭。''
他们计划留在香港推出了一段时间,在他们的双体船,翡翠,生活,看看他们是否能习惯被巴CK的母港。
凸轮,香港,中国,谁在家中接受教育自己的女儿说,这是没有太大的不同,除了正规的学校,他们没有同学。
他们的旅程了次通过南太平洋时间,然后再返回到北半球通过关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日本和南韩。
这次航行实现奥德尼的游艇行驶在世界的梦想。
``这是阿尔尼 - 否则海菲德 - 谁开始拥有游艇的交通在世界的主张,''凸轮说,她丈夫的梦想。
根据家庭网站,奥德尼海菲尔德加入在英国商船队,在16。
他后来成为一名水警在香港。
当他接近退休,最后,他边更接近他的梦想,通过阅读的山区yachti吴杂志。
然后,他加入香港白沙湾游艇会和后天帕洛马,他的第一个游艇,22英尺的奏鸣曲。
后来,家庭购买拉菲基,一个40英尺长的游艇。由于retirem耳鼻喉科一触即发之际,海菲尔德决定购买来自美国,1曼塔42英尺新双体船。
家庭航行的QEII离开香港到英国,一对海菲尔德的公务员retir振作键相包。
来自英国,家庭飞往佛罗里达取玉,其双体船。 2005年5月,他们成立由佛罗里达州启航。
``我们已经向20多个国家,我们4年的旅程,''凸轮海菲尔德说在最近的杂志文章。
``最迷人的,有些是在加拉帕戈斯的野生动物,在库克群岛和关岛的人民,在瓦努阿图文化。''
[ 本帖最后由 Dreamhouse 于 8-6-2010 12:51 编辑 ] I like cock.
[ 本帖最后由 katsura 于 17-8-2011 14:14 编辑 ] 这就是真正的活过!
羡慕这样的人生呢!
自己就是走不出去。 我喜欢航海,总有一天,我会驾驶着自己的帆船远航的。 这个报道读了好几次
非常敬佩这对父母的毅力 谢谢分享,不过繁体看得好累啊 :loveliness: :loveliness: 厉害!佩服佩服 有毅力的一家人
虽然我的航海时间比他们还长 上班呢,等老板不在的时候慢慢看 “Calvert Home Schooling” 记下了 :goo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