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13:52:05

走进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Opera House,这群气派的白色大贝壳,举世闻名,相信大家都已经见过多次了。 我也无数次走近过它,但是也一直没见识过它的内在美。昨晚咱终于有机会走近又走进这大贝壳里听音乐会了(出来的时候不会变成一粒珍珠吧;P )。

黄昏时的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除了有各种演出时可以买票进去之外,其他的时候也可以进去参观,需要买票和有导游讲解。

1. 1小时剧院参观   

英语导游讲解,门票:成人35 澳元/人,优惠卡持有者24.5 澳元/人。如果在网上订票则为成人29澳元/人,优惠卡20.83澳元/人(澳大利亚老年卡及福利卡持有者、学生、年龄在16或16岁以下享受优惠卡价格)

中文,日文及韩文讲解,门票:成人22 澳元/人,优惠卡持有者15.4 澳元/人。

2. 2小时剧院及后台参观   门票:150 澳元/人

详情请见歌剧院官网:http://www.sydneyoperahouse.com/Homepage.aspx
  

[ 本帖最后由 生命如此欢喜 于 21-3-2010 15:12 编辑 ]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13:59:56

入口处的演出宣传栏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14:58:38

在走进Opera House前,我查了些相关的资料: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贝尼朗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悉尼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Jorn 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洲新政府与约恩·乌松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2008年11 月29日,约恩·乌松在丹麦去世,享年90岁,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






鸟瞰图是网上下的。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15:14:03

据资料介绍悉尼歌剧院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

音乐厅
音乐厅位于西侧,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歌剧厅
歌剧厅位于东侧,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
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

贝尼朗餐厅
壳体开口处旁边另立的两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名为贝尼朗餐厅,每天晚上接纳6000人以上。其它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昨晚我去听的音乐会是在音乐厅举行的。因为我到达时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所以就直奔音乐厅去了,没有机会看看别的2个部分。下面的照片都是来自音乐厅

音乐会中场休息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15:21:15

音乐厅内部的结构很复杂,我本想找些专业的资料来看看它是怎样的音效布局,也顺便长点知识,可惜在网上也没找到。。。

走进音乐厅,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正面墙上的那个巨大的管风琴,我在很多教堂和音乐厅都见过这种管风琴,不过这个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由一万多个风管所组成。然后就是空中悬挂着的那17个大玻璃圆盘,亮晶晶地点缀在演奏席的上方。大厅的顶部也是拱形的,很高,上面那些黑色的方块看起来像是音箱,在观众席上面的四面墙壁上也似乎是布满了音箱。

观众席是四面环绕着演奏台的,高低错落有致,每排之间的落差比一般电影院的要大,这样可以使得每排的观众都可以豪无遮挡地看到舞台上的精彩演出。这个音乐厅据称可容纳2679名观众,昨晚的音乐会就座率应该达到8成了,从我的座位上看出去也就演奏台后面的座位没坐满人。

音乐厅上方


顶部


左面的观众席


右面的观众席


[ 本帖最后由 生命如此欢喜 于 19-3-2010 22:11 编辑 ]

boblee 发表于 19-3-2010 15:38:41

:zan :zan :zan Have not been inside yet.

Viola 发表于 19-3-2010 20:35:50

我也还没进去过呢

y2kgo 发表于 19-3-2010 20:59:09

歌剧院里面好像很好听的样子哦~
:yct_68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21:54:49

我是很喜欢听音乐的,不过就属于下里巴人的水平:L ,大部分喜欢的都是流行歌曲,一些比较通俗的钢琴曲,小提琴曲,萨克斯风等,交响乐类的好像也就是什么《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了吧。。。听这样的音乐会对我就是属于阳春白雪的事情了:L, 所以对于昨晚的音乐会,我还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只能说:好听!好听!真好听!:L ;P

昨晚的音乐会是由悉尼交响乐团演奏的,指挥是ALEXANDER BRIGER,曲目由三部分组成:
1. 悉尼的青年作曲家JAMES LEDGER 的《Arcs and Planes》

2. 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Op.73(Emperor)》
   这个钢琴协奏曲的钢琴部分是由法国著名的钢琴家Frederic Guy演奏的,技艺精湛,演奏完之后全场观众给予了暴风雨般热烈的掌声,他再次出来谢幕了三次才算是收场了。。。真是让我叹为观止啊!

3. RICHARD WAGNER 的歌剧《The Ring of the Nibelung》中的精选曲目
   这些曲目本身就很经典,而且因为也是压轴的曲目,所以在演出结束时,观众们也是掌声不断,让台上的乐队成员和指挥长久谢幕。。。

这是中场休息后乐队成员们在台上练习,等待观众就位


演出结束后的谢幕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22:10:16

这次去的很匆忙,完全没时间拍照,中场休息的时候又赶紧去买东西吃:L ,还又要赶着快点就座,怕影响了前后左右的观众。。。所以照片很少。

休息时一出音乐厅就看到了日暮时分的海港大桥,赶紧咔嚓一下就去找吃的了;P


演出结束天已经完全黑了,再来一张海港大桥的吧


歌剧院门前的酒吧依然那么热闹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19-3-2010 22:14:49

夜幕下的歌剧院


本次旅游到此结束,谢谢观赏:P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20-3-2010 19:45:29

背包沉    这玻璃圆盘是干嘛用的?

我觉得像是装饰品,因为天花板很高,中间要是啥也没有显得空荡荡的,不过又有说是起到改善音效的作用的,不知道咱freeoz的百科全书---Bird版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个权威一点的答案呢?:)

生命如此欢喜 发表于 20-3-2010 20:07:30

去听这场音乐会给我两个挺深的感触:

一是观众入场都非常守时,两千多人的剧场,我目光所及几乎是座无虚席,他们都是提前到达的。我是准点到达音乐厅门口的,但是演奏也是准点开始的,所以门口领座的工作人员就让我先坐在门口第一排,等第一部分结束时再去后排找我自己的位置。而后面迟到的观众就不让他们进场了,也是要等第一部分演奏结束时才放他们进来。

二是两千多观众们听音乐时都非常地专注,没有人说话,也没有听到手机铃声。。。大概只有我一边听音乐一边走神,数舞台上有多少个大中小提琴,琢磨后排的乐器是什么,乐队有几个亚洲面孔。。。;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悉尼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