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网红宝宝书,而我竟没看懂
朱清时院士(前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创建南方科技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量子物理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可是很少人真懂,因为我们受经典物理的观念影响太深。 ”
潘建伟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因在量子科学上的突出成就刚刚获得了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人):
“当我看到Chris Ferrie博士的这套绘本时,深深地为之赞叹:“多么独具匠心的构思!”
Musk说,量子物理是反直觉的。很多事情要回到最本真的状态。
几年前以前给当时还算宝宝的小娃,买了世界级网红宝宝书,《给宝宝的量子学》。
原来也就读着过个嘴瘾。最近看到,拿出来重翻一下,由她读给我听。自忖读过七堂极简物理课,怎么说,宝宝的书我是能 hold 住的鸭。
牛顿三定律还好。小娃读得也很开心,在她喜欢的情景剧 dog with a blog 和 young sheldon 里也都有七七八八的了,包括 饱受争议的big bang theory 里。
到了,“Now you know Newton's laws! ”她觉得很好。看到图她说,把牛顿画得象煎蛋。还想起了故事里讲的关于牛顿的好玩的事情,“牛顿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幕后花絮:我印象中可是第一次听说,从网上一找,果然 。
=======
这句话是牛顿写给胡克的,胡克在当时是牛顿的前辈,还是科学院院长,胡克很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大致的公式,但是因为他不会微积分,数学不好,所以发表了一篇论文《试证地球的运动》,里面只是定性描述了行星运动理论,而且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力是普遍存在的。
牛顿后来通过微积分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发表了改变世界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面有牛顿总结出来的公式,引力反比定律,还把这种力推广到了地面物体,因此,这文章一发表,牛顿的地位一下子比胡克还高,胡克不干了,指出引力反比定律是自己告诉牛顿的,牛顿却没回应,因为他觉得自己1666年就发现了,还告诉了别人,而胡克发表的那篇论文,是1674年的,凭什么说是他先,牛顿也不服,于是就发公开信,说了这著名的一句话。
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胡克本身长得矮小,牛顿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巨人和矮小可没什么关系,所以这是在说自己的研究和胡克半竿子打不着,不要碰瓷。另一个意思,他确实承认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他的很多研究,都是基于伽利略、开普勒的研究基础上,所以这句话也不算错,但基于当时背景,恐怕牛顿最想说的还是自己研究和胡克无关。
================
optical physics, 更是好玩,孩子们喜欢色彩 ,尤其是讲到 Red is refracted less than blue 的时候。她恍然,哦,是角度小一些。双彩虹时,更是发现了新大陆般,“哦,第二座彩虹桥的颜色顺序第一座对称的”
《量子纠缠学》中,她发出的感慨,这个可是有点象Schrodinger's Cat了。再翻到爱因斯坦一页的时候,她说出了两句话,第一,画得象煎蛋,是用笑脸改装的;第二,英文中直接称呼 Albert Einstein的,而中文则译成爱因斯坦老爷爷了。“外国小孩才不管那一套呢。”
《物理学 ABC》中,因为去年买了 sheldon家同款元素周期表浴帘,因此小娃对元素现在那可是相当亲切 。但这离子神马的还不是很清楚。好玩的是读到焦耳的名字,她说,Joule 发音和 钻石 jewel 一毛一样。在那个时候,我俩还嘻嘻哈哈的,完全对下一本没有料到。
quantum information, 这年头号称信息时代嘛,谁也没有想到这里出了问题。书开头是波澜不惊的介绍球的颜色,1 bit 表示,她说自己最多知道Petabyte zettabyte,再就不太知道了。到了,20 qubit 得用一个手机去存储,21位得2部手机,然后到22位就得4部。瞬间,我们都蒙圈了。去问知乎,嘿,还真是有人和我一样的疑问,但目前看到的最靠谱的解释,作者也说了还是有点心虚的。待大神来细答。
读完,小娃居然掩卷长叹,“这个爱因斯坦呀,有一次他认为自己错了,把草稿纸扔进垃圾桶,结果 后来别从垃圾桶里拣出来,发现是对的。所以说呀” ,她哈哈乐着,“天才最大的错误是以为自己错了。”
于是想起才有缘读过的七堂极简物理课。意大利作家写的。中文版应该是从意大利文译过去的。但我依然还是先读的英文版,总觉得科技书籍的话,英文比中文好象多了一点简洁的力量。
preface 的第一句话,就让你打消一切大学物理中都听不到的话These lessons were written for those who know little or nothing about modern science.
The first lesson is dedicated to Albert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the most beautiful of theories’.
豆瓣也有人把金句拿出来,每每读之都是满满的感动。
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他提出了第一个相对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说明了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的流逝速度可以不一样--如果一对双胞胎中的一个人以高速运动,那么两人的年龄将不再相同。
“广义相对论”,这是他的杰作。伟大的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称之为“最美的理论”。 世界上有许多感人至深、无以伦比的伟大作品,比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荷马的《奥德赛》、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想要领悟这些作品的妙处,都要经历一个从头学起的过程,但最终获得的回报将是百分之百美的享受。其实,除了美感之外,这些作品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
广义相对论,这颗爱因斯坦的明珠,正是这样一件杰作。 此刻,我时不时地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看看面前波光粼粼的大海,我仿佛看到了爱因斯坦想象中弯曲的时空。 这简直就像魔法一样:宛如一位朋友在我耳边低声细语,告诉我一个不同凡响却又不为人知的真相,瞬间解开了遮蔽真实的面纱,展现出一个更简洁、更深刻的秩序。自从得知地球是圆的,像疯狂的陀螺一样旋转之后,我们就认识到事实并非如表面所见。每当我们瞥见事实新的一面时,都会激动不已,这意味着又有一层面纱要被揭开了。
而最让人觉得每次读都象第一次一样的反直觉的例子:双胞胎兄弟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若干年后,山顶那个明显比他的同胞苍老;
通常情况下,热量从热的物体传向冷的,但也存在极小的概率,热的物体碰到冷的物体,温度不降反升;
地球在一个倾斜的空间中行进,“就好像弹珠在漏斗中滚动一样”……
物理学家常常要和直觉对着干。聪明绝顶的爱因斯坦也曾被直觉困扰,他一方面承认量子理论的巨大价值,一方面又抱怨它太不合理,并且终其一生都未找到荒谬离奇背后能够信服的解释。
一切,如同最风平浪静下,每个水的微粒却都在波涛汹涌……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人类文明的奇迹。
如果有人说自己非常懂量子和相对论,并一点也不为之震惊,那么TA未必真的懂。(这话是谁说的,我不记得了,大意如此。)
在我看来,有知识,而不能加以应用(到科学或生活上),其实就是无知。
欧阳京 发表于 20-6-2020 12:17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人类文明的奇迹。
如果有人说自己非常懂量子和相对论,并一点也不为之震惊,那么TA ...
有道理:lol 不理解为啥20 qubit需要一部手机来存储。这个量子状态和传统逻辑比特的对应关系很难理解{:9_56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