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看病之 “我不懂英文,手术要怎么做” (上)
本帖最后由 美丽spring 于 1-2-2019 10:54 编辑一天刚上班,就被同事神秘兮兮拉到她的病房,告诉我她在一个病人的抽屉里发现了大量的现金,让我和她的病人沟通一下,顺便告诉她明天手术的注意事项。
这是我第一次碰见这位刚从新西兰来的中国大妈。她一看见我,就像看见了亲人一样, 非常热情也很困惑地对我说:"闺女, 你和那位护士小姐说,这是我自己的钱,不是偷来的抢来的, 这是我从新西兰带来的钱,跟澳币不一样的。你看,我是刚从新西兰搬来的。“
从她不间断的诉说中, 我知道大妈原来在新西兰和儿子,还有她老伴住了十几年了。最近老伴过世了, 儿子又在澳洲找了份工作,便和儿子一起搬来了这里。
大妈很感慨地说:“你说我花了十几年才慢慢熟悉了家附近的超市,公园和公交站。慢慢地可以和老伴一起去看医生,一起去买东西。谁知老伴说走就走了,现在我又搬来了这里,什么都不知道,连公交车我都不敢坐了。”
我安慰她说,这里和新西兰差不多,都是讲英语的,她也会慢慢习惯的。她摇摇头说:”不行了,老了。原来出门都是靠老伴,他会简单地讲几句英语。一直觉得我会走在他前面,没想到他赶在我前面了。” 说到这里,大妈情绪变得有点激动。我安慰了几句,同时提醒她最好让儿子把现金带回家,比较安全一些。
说到明天手术时,大妈问我:“我不懂英文,手术要怎么做?”我告诉她说,下午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我们会叫预约好的翻译员过来,翻译员会把你的担心告诉医生,也会把医生的要求告诉你。平时如果有什么不懂的话,会中文的护士会帮助你,如果没有的话,有可以打电话给你儿子。我顺便把一张有简单的中英文对照的纸给大妈。大妈也总算是放心了。
在澳大利亚,有将近一半(49%)的人出生在海外,或者父母有一方出生在海外。在医院碰到不会讲英文的病人时,对医护人员和病人都是一个挑战。 在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或者在和病人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的时候,不管病人有没有要求,医生都会根据情况预约一个翻译员。 如果病人自己要求需要翻译员的话,一般也会满足。
我记得我刚来澳洲看医生时,担心英文不好,申请了一个翻译员。结果翻译员是个华裔越南人,她英文好不好我不知道,中文,那真就是一个字:烂。最后我还是用英语磕磕绊绊地和医生交流的。我告诉自己,以后看病再也不申请翻译员了。
然而在一次和一个翻译员聊天之后,我改变了看法。
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中文翻译员的水平都很不错,都是普通话流利,在中国长大的翻译员。
二是,如果没人使用这个免费服务或使用这个服务的人在减少,政府就会减少对这个服务的支持。只有使用这个服务的人越多,政府的投入才会越多,这个服务才会越完善。而有一个完善的中文服务,在我们的医疗环境中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大家在和医生的交流中,真正能够做到无语言障碍的交流,如果有一点点的不确定,请向医生申请一个翻译员(interpreter)。 唉,这位大妈,在新西兰住了十几年,出门都靠老伴。。她自己就不单独出门的嘛?
还有儿子在澳洲,老妈进医院做手术,又不懂英文,又这么多担心,她儿子不是应该负责和医院咨询沟通的吗?
话说我妈妈、我婆婆还有我公公,来澳洲探亲的时候,都自己出门坐火车的啊。我那时候生小孩在医院,我老公上班,我妈妈天天去买菜煲汤,然后坐车到医院看我。一个英文单词都不会,买错了东西,还知道去商场换。
好多年前,我去医院做手术,因为医学的英文太专业,我老公担心听不懂,也找了英文翻译,很专业的。 有翻译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