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477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无事献媚,必有所求,真是不能贪小便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3-3-2012 10:3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深度“渣打门”全方位剖析——渣打苦主联盟信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表于: 2009-3-01 12:35    作者: misslili    来源: 口碑理财网
  
       写下这个,作为“渣打门”事件的深重受害者,我的目的有二。第一,揭露渣打银行的整个行骗布局;第二,借口碑理财这个平台发起我的渣打苦主联盟信(之前各位苦主们也曾牢骚满腹,但是尚未拟定一份完善和有说服力的投诉联盟信。)作为一名澳洲留学归来的法学学士,我希望自己能凭借这个优势为大家牵头,用法律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的.jpg


  我从2008年2月至4月连续购买渣打银行两款理财产品,累计投入500万人民币。到2008年11月8日赎回时,只有270多万了,7个月时间亏损223万,亏了近一半。作为渣打银行高端客户,本人是一名成都地区的投资者,至今没想明白这“高端客户”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讽刺。在与银行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才决定利用留学澳大利亚的法学学士的身份和优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在这之前我也做了一番调查;就在口碑理财网上,也有一大群渣打苦主存在。本人并不是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的唯一不幸者,自2006年12月12日以来的两年间,渣打银行在中国内地推出的QDII产品共计68款,在同期发行的外资QDII中位列榜首。但2008年以来,不断下滑的产品净值引发投资者对其产品不满,令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各家商业银行猝不及防。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截止2008年12月19日,外资银行63款QDII理财产品均跌破净值,亏损超过50%的有13款。其中,渣打银行正在运行的49款QDII产品全部亏损,亏损30%以上的有32款,亏损50%以上的为10款。

  2月25日,我在成都约见了商报记者,陪同的还有资深金融专家。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联合全国在渣打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巨亏的投资者集体投诉。

  以下是我购买渣打理财产品的全部过程,相信各位苦主们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将其梳理出来,以便局外人更能看清楚渣打的丑恶嘴脸。

  总监亲自上阵,吹嘘天花乱坠

  2008年初,渣打银行的销售人员找到我的时候,我开始并不怎么热心,因为它当时没有获得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牌照。但是这位销售人员每天下班都准时打电话请我吃饭,还不定时地赠送小礼物,态度非常热情。我想,这么人性化管理的公司,而且也是百年老品牌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由于我是高端客户,所以渣打银行派了西南区总监亲自和本人详谈,这位总监英文名叫Stella。他为我推荐的产品是渣打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做的,只有高回报,几乎零风险。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有可信度,Stella总监还拿出了历年来该产品的投资回报表给我看,但是,这份报表我只在购买前见过一面,以后就再也无从考证了。

  在这份报表中,我看见的是高达38%的年回报率。Stella自称一般的产品收益都在20%—30%之间,最坏最坏的情况,他以1997年金融风暴举例,也不过亏损8%。Stella信誓旦旦地告诉我说,他们的产品有做空机制,最坏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所以绝对是高回报。

  最近通过和银行沟通,才发现,分管的行长对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这让我非常纳闷,这样的情况,如何能给客户提示风险呢?

  产品设计瑕疵多,风控能力太差劲

  听了Stella “拍胸脯”般地保证,我立即购买了渣打银行两款产品,分别是“02新兴亚洲”和“瑞银投资大师”。Stella告诉说,“02新兴亚洲”产品挂钩4只QDII基金,风险很小。因此,即使在2008年全球股市大跌中,我呢也天真以为自己购买的产品至少本金有保障。

  从2008年4月购买产品到2008年10月打电话咨询时,银行每个月送来的账单显示的余额都为“500万”。因为那段时间金融风暴肆虐全球,所以我以为是QDII基金的‘做空’帮了大忙。但是,连续半年的‘500万’账单让我也不是很塌实,因为就算存银行也有利息的变动,怎么可能不涨不跌丝毫没有变化?为了了解真相,我亲自飞去深圳渣打银行西南总部查询,结果大吃一惊。工作人员告诉我,账面投资损失已经在30%,也就是说,截止9月28日,500万的本金就只剩下了350万!

  究竟是怎样的投资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严重的损失?查看了QDII基金的投资,结果发现除了2007年10月1日—16日这段时间内QDII在做空,其余的时间都在做多。而2008年2月开始到2008年年底,“02新兴亚洲”产品挂钩的4只QDII基金基本是越跌越买。

  看到自己很不满,银行工作人员拿出了所谓基金购买的“参照指标”,而这份所谓的“指标”,是由中国三个月平均股指、美国三个月平均股指,黄金一年期平均指数、债券一年期平均指数等7项不同的参考标准所糅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怪异数字。我当时就质疑他们怎么能用这么过期的指数来给现在的股价做参考,但是银行方面坚持认为,基金的卖入就是因为指标提示了买入信号,所以银行方面没有过失。

  赎回成为拉锯战,大涨但仍然亏钱

  在咨询过相关人士后,我在去年9月决定立即赎回止损,但买时容易卖时难,赎回变成了一场艰苦的拉锯战,我生平都没觉得这么累过。 2008年9月25日,我按照银行“提前一个月”的规定写出赎回申请,此时根据银行清算单,本人购买的产品账面损失为30%!

  2008年10月25日,电话联系渣打银行,被告知“10月31日才是清算结账日”;2008年10月31日,再次电话联系渣打银行,被告知:“正在算,但是还没有算出具体数字。11月2日会有准确数字”;2008年 11月2日,我在电话里听见的仍然是:“还没有结算出来,目前美林缺钱,现金有问题”;2008年 11月6日,我忍不住在电话里发火,并指出再看不到清算单据,将马上把渣打银行告上法庭;2008年 11月8日,渣打银行方面终于有了明确数字,总共亏损47%。也就是说,从10月25日至10月31日的1个星期内,亏损又增加了17%。而这段时间内,恒指正在触底反弹,这让我无法理解,QDII基金是如何在这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加速亏损的。

  厚颜无耻的渣打银行,声称:我们的产品没问题

  针对上海投资者质疑渣打银行QDII理财产品一事,去年10月渣打银行曾表示:对于“有毒”理财产品的观点,该行不认同。渣打银行认为,QDII开立的本意,是为了帮助国内投资者有更多渠道有效地进行分散投资。基本投资学原理揭示,分散投资,尤其是在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内分散投资,是减少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不可否认,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而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很大程度影响了近期QDII投资者的收益。但我们仍然认为,从长期理性地进行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最大程度地分散化投资,对客户的长期投资收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损益,而否认经过长期历史经验验证的有效的投资理念。

  针对产品净值出现时间差别的疑问,渣打(中国)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说道,有些产品净值不是每天更新,我们没看到美林受到(美国金融风暴)影响而无法提供更新数据。但有些产品的净值数据并不是每天更新的,因为有些产品会涉及到期权,不是每天都会公开价格。

  专家观点:银行必须为设计缺陷产品负责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王增武博士:结构类产品一般存在三大风险:用外币投资存在汇率风险;本金风险,部分产品的保本条款是有限制的,投资者持有到期才能实现保本;模糊风险,收益计算方式模糊不清。

  以“02新兴亚洲”为例,本款看涨盈富基金看跌能源板块股票的产品,收益计算是观察盈富基金表现与股票篮子中最差表现的大小关系。在每个观察日只有盈富基金的表现减去股票篮子中的最差表现大于8%,产品才能达到14%的年收益。盈富基金的表现不仅要大于股票篮子中的最差表现且之差要大于8%,可能性有多大?该款产品的提前终止条款形同虚设,其条件为某季度中的每一天股票篮子中的最差表现都要大于盈富基金的表现,可能吗?

  知名公益律师董正伟:渣打银行推出的这一系列产品,其性质与股指期货类似,就是一场赌博,赌的就是股指的涨跌,风险很大。在这场赌博中,银行就是庄家。而银行正是利用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格式合同条款来约束投资者,从而在这场赌博中占尽优势。

  由于无法掌握充分的信息,吃亏的肯定只能是投资者。因此,我建议投资者团结起来向银行进行投诉,而银行也必须为类似这种有设计缺陷的产品负责。

  中信建投资深专家钟晟: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专业性强、合同文本复杂,如果银行理财经理恶意欺诈客户的话,普通投资者的确很难防范此类风险。部分银行个人金融部过于追求销售业绩,招募了大批原从事保险销售甚至直销的业务人员当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由于入职门槛低,他们往往向客户编造理财产品的优良业绩,闭口不提风险,一旦遭客户投诉或被内部查处,也不过走人了事。此种行为使得理财市场的短期化倾向日趋严重,逐渐动摇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鉴于此,投资者不仅要仔细审阅理财合同的文本,还需严格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渣打苦主联盟信——我们的集体维权才刚刚开始

  陪同我的记者试图联系当初销售产品给本人的Stella总监,但是从渣打银行方面得知Stella及华南区总监等一大批高管已经全部返回香港,现在渣打银行西南地区的高管全部是“新人”。据悉,目前上海的投资者已经写了联名信状将该事情反映到银监局,而北京的投资者想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但法官因为无法看懂繁冗的合同而暂不立案。

  尽管维权之路比较艰辛,但我还是准备联合全国曾在渣打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巨亏的投资者联名上诉,目前已经联合了100余名投资者,我们这些‘苦主’不会就此罢休,我们一定会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以下是我们的联盟信的一部分,各位渣打苦主们进一步补充完善,揭露渣打的无耻嘴脸!
 
 抗议书
  ……我们将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举报投诉:

  首先,渣打银行利用内部职能的分工,精心研发“有毒”产品或者注定亏损的产品,再对其进行精心包装销售,从客户身上骗取巨额利润。渣打一边勾结国外投行设计“有毒”产品,一边培训客户经理如何吹嘘,夸大收益刻意弱化风险,甚至不提示或隐瞒投资风险,不择手段地销售产品,已对我们产生严重误导并带来天文数字般的巨额损失。与此同时,还设计了一个晦涩、复杂、集多种合同形式为一体的互相矛盾的四不像的代客境外理财的格式合同……渣打还有一个令所有投资者大惑不解的做法,就是所有的合同文件原件都只有一份,而且更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连复印件都不给客户,这就为日后暗箱操作埋下伏笔。

  其次, 渣打几乎不对客户进行重要的风险披露和相关产品表现。我们没有办法得知渣打把我们的资金到底有没有进行投资,或者是不是进行了指定投资。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渣打卖给我们的产品的市场数据是否真实,我们也不知道渣打为什么在产品应该做空的时候做多,应该做多的时候做空,完全背离市场来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但是至今为止,渣打没有能够提供任何相关数据和说明。
  ……
  渣打苦主联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3-3-2012 10:37:40 | 只看该作者
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3-3-2012 11:19:4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真的,希望不是因为到了大陆就一国两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3-3-2012 11:21:44 | 只看该作者
银行的产品,不懂不要碰,楼主是自作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3-3-2012 12: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3-3-2012 19:15:42 | 只看该作者
活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3-3-2012 19:27:01 | 只看该作者
有钱就玩心跳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4-3-2012 10:53:35 | 只看该作者
每天下班请吃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4-3-2012 22:21:04 | 只看该作者
只怪他们太有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5-3-2012 21:06:25 | 只看该作者
能让理财顾问盯上的人, 基本上都是富人. 有炫耀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4-2012 00:03:12 | 只看该作者

外资银行理财信不得

读读《说谎者的扑克牌》,和最近高盛辞职人士投书《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还有韩祖平的《头寸》,你就知道盲目的信托理财是啥下场,特别是外资银行。客观说,中国的银行还有党管,外资银行就只剩自律了,你信自律吗?特别是每季都得盈利的压力和他自顾不暇时的自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5-4-2012 12:2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四方砖 于 2012-3-31 22:03 发表
读读《说谎者的扑克牌》,和最近高盛辞职人士投书《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还有韩祖平的《头寸》,你就知道盲目的信托理财是啥下场,特别是外资银行。客观说,中国的银行还有党管,外资银行就只剩自律了,你信自律吗? ...



顶,各个行业的骗子真太它妈多的。年纪越大,对人性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4-4-2012 00:16:30 | 只看该作者
拥有500万可不是好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4-4-2012 00:23:47 | 只看该作者
38%的回报率,鬼才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4-4-2012 16:01:44 | 只看该作者
另一个上过当的漂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ingsking + 50 你也投资上当了??唉。。同情。。吃一欠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5-4-2012 08:29:5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销售人员,说的越好,就越值得怀疑。
基金不同于股票,是一个综合理财,回报率能到10%都算不错,要是谈20%,那是不可预期收益,拿不可预期收益来当卖点,是欺负买家不懂,我是不会买的。
7个月40%的亏损,比外汇还厉害。这不是理财产品,这是拿顾客的钱玩火。赔了就赔顾客的,赚了自己就赚一大笔。
道德风险。用法律的保驾护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5-5-2012 19:52: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ierysteed 于 2012-4-25 06:29 发表
对于销售人员,说的越好,就越值得怀疑。
基金不同于股票,是一个综合理财,回报率能到10%都算不错,要是谈20%,那是不可预期收益,拿不可预期收益来当卖点,是欺负买家不懂,我是不会买的。
7个月40%的亏损,比外 ...



投资最好自己做。。
最多买指数基金,如果一定要买的话。。
真的,最好别买。
巴菲特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买指数基金,我加一条,如果你一定要买的话。
一定要买就是说,你有闲钱,比较懂投资了以后,还想投,建议你买指数基金,巴菲特建议的,不是我建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immoz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7-5-2012 00:53:23 | 只看该作者
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8-5-2012 14:23:06 | 只看该作者
巴菲特也不过是个代言人、小卒子而已,他让买,我还偏不买了。。。
如果说股票之类的,就算炒股炒成股东,如果公司实体还在,起码还是个股东吧,“指数基金”一听又是玩虚玩大的,听着有点象纸黄金,都是些忽悠人的货。。。

PS:反正我也没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9-5-2012 23:24:39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情况下,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她不会自己去银行贷款做。

人性的贪婪、职业操守的低下和缺位的监管,这个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基金经理有时候也只是利益输送的一环。

明显见到花期银行在澳元暴跌之前推出11%的高息定存,条件是新换澳元,而且只有一周存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5-2025 02:19 , Processed in 0.03094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