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4660|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听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1-2011 10:5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江南柴进 于 20-7-2020 07:43 编辑

大概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4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
Greenhouse + 20 好悲伤
mason00 + 20 你太有才了!
中大兄 + 50 精品文章,你的散文很好啊,自然流露,中文的 ...
cello + 5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0-11-2011 11:22:46 | 只看该作者
始终不是很喜欢二胡,太哀伤了点..
中国音乐讲究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点还是古琴比较有味道,颇有君子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11:25:07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我放弃二胡就因LD(当时的GF)一句话------象个要饭的。

其实也有不少很有风度的曲子,如三门峡畅想曲,新婚别,月夜,梅花三弄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14:00:28 | 只看该作者
水兄,二胡还是挺有特色,但是音域稍嫌不足。
琵琶声比吉他又刚硬太多。

咱们1000年前就有了春江花月夜。现在却还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作品,这1000年都谈道德去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0-11-2011 15:40: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春宫画最好,很含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11-2011 16:03:56 | 只看该作者
二胡音质有些限制,拉悲伤的特别有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11-2011 16:0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wizard_of_oz 的帖子

这篇文章真好,让我有一种共鸣的悲意,能触动读者感觉的东西就是好的。
我也有一个很有才的老乡,一手好字,能治印,初中时就得到过潘天寿的大弟子杨某的激赏,浙江美院的好几个老师的印都是他刻的,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是人太多,不能应才施教,不拘一格,而是那样毁人不倦,他没考上大学,又是农村户口,失去了机会,最后也是到同乡人的上海建筑工地里打短工,喝很坏的白酒,肝喝得坏死了。

[ 本帖最后由 中大兄 于 10-11-2011 16:0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16:06: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中大兄 于 10-11-2011 16:04 发表
这篇文章真好,让我有一种共鸣的悲意,能触动读者感觉的东西就是好的。
我也有一个很有才的老乡,一手好字,能治印,初中时就得到过潘天寿的大弟子杨某的激赏,浙江美院的好几个老师的印都是他刻的,但是中国的教育 ...


喝酒喝到死啊?太自高自悲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0-11-2011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死,但离死恐怕不远了,肝不好,除非换肝。今年看到他时,还是脸黑黄的可怕,酒是不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16:3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中大兄 于 10-11-2011 16:34 发表
没有死,但离死恐怕不远了,肝不好,除非换肝。今年看到他时,还是脸黑黄的可怕,酒是不喝了。

不好意思。办公室里读的不真切。肝坏死确实难救了。肝移植也还是有成功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11-2011 17:01:3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的音乐真是很遗憾,乐理方面始终就是发展不起来。
我想这和中国人重感性思维轻理性思维的传统有关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mason00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0-11-2011 17:02:08 | 只看该作者
恐怕这钱也是难筹,又是农村的,只好吃草药撑着,但他是个要强的人,从不向朋友父母伸手,自己一个人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0-11-2011 17:08: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izard_of_oz 于 10-11-2011 14:00 发表
水兄,二胡还是挺有特色,但是音域稍嫌不足。
琵琶声比吉他又刚硬太多。

咱们1000年前就有了春江花月夜。现在却还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作品,这1000年都谈道德去了啊。

琵琶刚硬的声音既是缺点也是优点。你看琵琶上弹的那些曲子拿到吉它上始终少了很多味道。包括中国那首古典吉它名曲《彝族舞曲》,比琵琶版的始终是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0-11-2011 17:1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中大兄 于 10-11-2011 16:04 发表
这篇文章真好,让我有一种共鸣的悲意,能触动读者感觉的东西就是好的。
我也有一个很有才的老乡,一手好字,能治印,初中时就得到过潘天寿的大弟子杨某的激赏,浙江美院的好几个老师的印都是他刻的,但是中国的教育 ...



我有个表哥,比我大20几岁(他辈分小),听说在北京做纂刻印石很有名气的,还去日本开过展,不过,听说这几年不得志,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0-11-2011 17:1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中大兄 于 10-11-2011 17:02 发表
恐怕这钱也是难筹,又是农村的,只好吃草药撑着,但他是个要强的人,从不向朋友父母伸手,自己一个人苦。

农村就这样。 小病不用医,大病医不起。我也好几个农村亲戚也是这样,得了大病,干脆就回家等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10-11-2011 17: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woodheadz 的帖子

可能跟体制有关,中国的音乐重点是宫廷乐,好的乐师也叫供奉,只为皇帝老儿一家服务,下面的官吏因为礼制,也不敢譖越,王朝一倒,乐师也就像李龟年一样流落江湖无人理了,没有传承和发展;外国是宗教音乐为主,供奉上帝的唱诗班和管风琴,上帝的家--教堂,也是民间的聚会所,宗教的激情和民间的十一税供奉了教堂的同时也发展出了大量的音乐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0-11-2011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中大兄 于 10-11-2011 17:13 发表
可能跟体制有关,中国的音乐重点是宫廷乐,好的乐师也叫供奉,只为皇帝老儿一家服务,下面的官吏因为礼制,也不敢譖越,王朝一倒,乐师也就像李龟年一样流落江湖无人理了,没有传承和发展;外国是宗教音乐为主,供奉 ...

对,你说的这应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我,中国自古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乐师基本上属于末流的“匠人”一类,地位太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0-11-2011 17:1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headz 于 10-11-2011 17:08 发表

琵琶刚硬的声音既是缺点也是优点。你看琵琶上弹的那些曲子拿到吉它上始终少了很多味道。包括中国那首古典吉它名曲《彝族舞曲》,比琵琶版的始终是不如。


05年我在广州星海音乐厅第一次听殷飚的《彝族舞曲》,那个时候很多古典名家都不认可他,不少老师议论纷纷,有的看不上他。。

待会我贴个叶登民老师的《梁祝》吉他协奏曲,给你们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0-11-2011 17:22:38 | 只看该作者
梁祝用二胡拉应该不错吧,我觉得小提琴和二胡的音色有些像哦,不过还是小提琴音域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0-11-2011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文人乐和文人画一样,一块烂桐板几根破皮弦,连个和弦也不许有,实在是虚的很,还大吹法螺,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大写意,真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大,害了多少人啊。

[ 本帖最后由 中大兄 于 11-11-2011 11:0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0-11-2011 17: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0-11-2011 17:27: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图兰朵 于 10-11-2011 17:18 发表


05年我在广州星海音乐厅第一次听殷飚的《彝族舞曲》,那个时候很多古典名家都不认可他,不少老师议论纷纷,有的看不上他。。

待会我贴个叶登民老师的《梁祝》吉他协奏曲,给你们听听~

你还听过殷飚自己弹的《彝族舞曲》啊,羡慕下
《彝族舞曲》是我当年的看家曲目,只是当年(93、4年左右)学的时候是自学,手上只有五线曲谱,里面用的很多特殊技法只有文字注释,拿不准到底是怎么弹的。只好从收音机里录了一段琵琶版的《彝族舞曲》,听着里面的感觉猜着弹,效果居然还不错,颇能起到哗众取宠的作用
后来进了大学终于碰上了能做我师傅的高手,他听了以后表情复杂,犹豫了半天说“弹得很有特色”   我猜他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我那个野路子弹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0-11-2011 17:28:19 | 只看该作者
梁祝就是越剧里的小过门调啊,这是越剧里面很常见的一种工腔百搭过门。稍有不同而已,配器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0-11-2011 17:3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woodheadz 的帖子

内行一般就是这样的,不说的说,看表情就知道他的真实含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10-11-2011 17:3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woodheadz 的帖子

录一段放上来听听啊,呵呵,都是行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0-11-2011 17:39: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headz 于 10-11-2011 17:27 发表

你还听过殷飚自己弹的《彝族舞曲》啊,羡慕下
《彝族舞曲》是我当年的看家曲目,只是当年(93、4年左右)学的时候是自学,手上只有五线曲谱,里面用的很多特殊技法只有文字注释,拿不准到底是怎么弹的。只好 ...


殷飚以前经常带学生来上海参加大师班,全国比赛,老师们经常有一些交流活动,我私底下听过他很多曲子,不过偷偷告诉你,我的两个老师一看他弹琴就笑了,说他是野路子,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0-11-2011 18:0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图兰朵 于 10-11-2011 17:39 发表


殷飚以前经常带学生来上海参加大师班,全国比赛,老师们经常有一些交流活动,我私底下听过他很多曲子,不过偷偷告诉你,我的两个老师一看他弹琴就笑了,说他是野路子,呵呵。

哈哈,难怪我彻底学成了野路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0-11-2011 18:03: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son00 于 10-11-2011 17:31 发表
录一段放上来听听啊,呵呵,都是行家啊

都很多年没好好弹了,到澳洲来更是琴都没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22:13:29 | 只看该作者
看这二胡把梁祝拉的。
声嘶力竭啊。

彝族舞曲是不是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10-11-2011 22:27:48 | 只看该作者
二泉映月是找寻自己心灵的一个归宿,也是找寻自己感动的一种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2-10-2025 09:16 , Processed in 0.030600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