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6462|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美食] 日本的烧肉与和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2-9-2010 16:2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烧肉在日本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料理. 至于起源, 因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就不考究了.
烧肉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估计最受欢迎的还是用木炭烤肉. 虽然说烧肉可以用猪肉, 鸡肉等,
但是在日本看一个烧肉店的好坏, 却是看它用的是什么牛. (这个是偶主观判断呵)
通常用名牌和牛的店都是比较高级的店, 杂牌和牛的店也算不错的店, 外来牛的一般就是
打低价格招牌的店了. (顺便打击一下, 便宜的牛肉一般不是澳洲产的,就是新西兰产的 )

据电视上介绍, 名牌和牛的一头子牛平均都在100万日元之上, 养大再卖的话, 一头都在500万之上. (几年前, 曾有卖到过5000万日元的纪录) 所以如果有机会来日本旅游, 个人建议尝一下名牌和牛的味道, 看能不能品出什么不同之处, 呵呵.
公认的比较出名的和牛一般有:松板牛, 米泽牛, 神户牛, 飞弹牛, 近江牛, 仙台牛

烧肉店较多的地方:
东京的新大久保, 上野, 麻布.
大阪的鹤桥, 天满, 香里园

其实我觉得一般的和牛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前在上野附近上班的时候, 用和牛边角料做的牛井, 就已经让我回味无穷了. 高级一点的烧肉店我也只去过徐徐园, 一般的中产白领阶级还是可以奢侈一把的. 再高级的店就没有去过了. 请其他同好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2-9-2010 19:14:18 | 只看该作者
和牛是喝啤酒听音乐长大地。
到底不一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2-9-2010 20:27:22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去过日本的料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2-9-2010 21: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2-9-2010 21:59:14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在上海去过一个“料亭”,据说是日本饭店的一个类型,前院需要有花园和亭子,里面是肯定有和牛卖的。上海那家名字叫“花乐”。
悉尼和日本都没见过,不知有哪位去过类似的饭店,介绍一下经验啊。


原帖由 老大卫 于 22-9-2010 21:13 发表


你是说悉尼得亮亭?那里不是只有拉面吗?偶去过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3-9-2010 09:00:22 | 只看该作者
澳洲号称牛肉有名,其实不怎么样得。当年到澳洲牛羊肉协会去面试过日本区域的付经理。才知道澳洲牛肉到日本属于2流产品,日本人根本看不上眼,有钱人吃和牛,没有钱人吃中国牛,澳洲牛不上不下。

华人超市有卖澳洲长大的和牛,据说是日本种牛远渡重洋来澳洲与澳洲母牛结合的结晶品,冷冻的要85刀一KG。好像雪花分布还不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3-9-2010 09:10:28 | 只看该作者
尝过华人超市的和牛,肉很肥油,非常不好吃,也许做的问题。和牛不是世界最有名的,最有名的是英国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3-9-2010 09:12:17 | 只看该作者
未食过和牛,究竟和普通牛肉有什么不同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3-9-2010 17:01:22 | 只看该作者
只吃过几次,没有专业见解,只有直观感受:
1,嫩,确实有入口即融的感觉
2,漂亮,肉的内部有细密且均匀分布的脂肪颗粒,看上去像大理石花纹。还有一个评分制度,每块肉都有个分数,评定好坏的标准就是这个大理石花纹好不好看。



原帖由 MacroJ 于 23-9-2010 09:12 发表
未食过和牛,究竟和普通牛肉有什么不同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3-9-2010 17:03:5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ashfield的通利和肉店老板的对话如下:
我(对老婆说):“这个和牛不正宗。”
老板(插嘴):“话不要乱讲,什么不正宗?你说说我哪里不正宗?”
我:“你这价钱就不对,哪有这么便宜的和牛?”
老板(声音小了八度):“我这牛是和牛的后代...”


原帖由 蓝山夜妖 于 23-9-2010 09:10 发表
尝过华人超市的和牛,肉很肥油,非常不好吃,也许做的问题。和牛不是世界最有名的,最有名的是英国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3-9-2010 20:52:54 | 只看该作者
料亭?好像我有印象,连锁店,shop centre或者一些大公路边上会有
但不记得和牛,好像是一般快餐料理的样子啊?

和牛只在公司请客吃饭的时候有幸吃过
我这人对吃没讲究的,到了嘴里也尝不出什么特别。。。
哦,我记得我吃过 牛肉的刺身
就是生牛肉拌一个鸡蛋
忘了是不是和牛了
只是这次经历比较特别----吃生肉啊
所以印象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4-9-2010 17:45:45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吃,真是回味无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4-9-2010 18:02:0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也有卖雪花牛的(70刀/KG),我看了后还是决定不买了,因为边上上好的RIB EYE才40刀/K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4-9-2010 20:04: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ay和Wendy 于 23-9-2010 17:01 发表
只吃过几次,没有专业见解,只有直观感受:
1,嫩,确实有入口即融的感觉
2,漂亮,肉的内部有细密且均匀分布的脂肪颗粒,看上去像大理石花纹。还有一个评分制度,每块肉都有个分数,评定好坏的标准就是这个大理石 ...

确实如此。
评分制度从A1到A5,A5为最高等级。不过一般超市都没有卖这个级别的肉,我家附近最好的只看到过A4的(第一个等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4-9-2010 20:08: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神仙姐姐 于 23-9-2010 20:52 发表
料亭?好像我有印象,连锁店,shop centre或者一些大公路边上会有
但不记得和牛,好像是一般快餐料理的样子啊?

和牛只在公司请客吃饭的时候有幸吃过
我这人对吃没讲究的,到了嘴里也尝不出什么特别。。。  ...

牛肉的刺身,一般要比较好的店才能有。看来你们公司对你们还不错啊,呵呵。
牛肉刺身我也只吃过一次,非常非常有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4-9-2010 20:14: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un2009 于 24-9-2010 18:02 发表
这里也有卖雪花牛的(70刀/KG),我看了后还是决定不买了,因为边上上好的RIB EYE才40刀/KG。

雪花牛是指霜降日本牛肉吗?以1比80的汇率算,1kg这个价格的话在日本不算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4-9-2010 21:1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Sirius 于 24-9-2010 20:14 发表

雪花牛是指霜降日本牛肉吗?以1比80的汇率算,1kg这个价格的话在日本不算高。

不知道也,没吃过正宗的,不过那雪花牛肉上面的花纹也是满好看的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7-9-2010 12:26:31 | 只看该作者
白色花纹估计就是脂肪了。喂啤酒什么的,其实也就是为了让牛多长这样的脂肪。
不过这种中性脂肪比较多的肉,虽然口感很好,但是吃多了确是对身体不好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7-9-2010 14:1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ay和Wendy 于 23-9-2010 17:03 发表
我在ashfield的通利和肉店老板的对话如下:
我(对老婆说):“这个和牛不正宗。”
老板(插嘴):“话不要乱讲,什么不正宗?你说说我哪里不正宗?”
我:“你这价钱就不对,哪有这么便宜的和牛?”
老板(声音小了 ...

我也是通利买的,说不定是同一头牛的后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7-9-2010 14:3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大卫 于 23-9-2010 09:00 发表
澳洲号称牛肉有名,其实不怎么样得。当年到澳洲牛羊肉协会去面试过日本区域的付经理。才知道澳洲牛肉到日本属于2流产品,日本人根本看不上眼,有钱人吃和牛,没有钱人吃中国牛,澳洲牛不上不下。

华人超市有卖澳洲 ...


感觉澳牛和和牛不是一个路子。澳洲是个畜牧业国家,生产的牛肉主要偏向于大众消费,相对来说用比较健康的饲养方式,而和牛则是特地针对高档消费的,用的是一些别的地方不太会用的特殊饲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7-9-2010 19:54: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27-9-2010 14:39 发表


感觉澳牛和和牛不是一个路子。澳洲是个畜牧业国家,生产的牛肉主要偏向于大众消费,相对来说用比较健康的饲养方式,而和牛则是特地针对高档消费的,用的是一些别的地方不太会用的特殊饲养方式。

澳洲好像都是放养,没看到有人管着。偶在澳洲玩的时候还开玩笑说,你看这牛,估计被人用车载走都没有人知道。一条大路半个小时都不见一辆车经过,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7-9-2010 22:09: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Sirius 于 27-9-2010 19:54 发表

澳洲好像都是放养,没看到有人管着。偶在澳洲玩的时候还开玩笑说,你看这牛,估计被人用车载走都没有人知道。一条大路半个小时都不见一辆车经过,呵呵。


到不都是,但是很大比例都是放养,而且有些真是缺少人管。我去过西北澳的一个牧场,面积非常大,真是不知道边缘在哪里,在里面一些偏僻的地方还能见到牛的尸体和骨头,看来有些牛就这样自生自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8-9-2010 09:05:12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兵库县吃过但马牛,A4级别的,加上当时的料理,气氛,以及分量少,感觉很不错。在澳洲买过澳洲和牛,还是通过日本的批发商买的,很一般,太瘦了,再也不在澳洲吃和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8-9-2010 21:21:2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海东方卫视介绍了世博会日本产业馆里的“紫料亭”。
其实应该是一家名字叫“紫”的“料亭”

人家工作服上一个大字“紫”,下面是正楷的“料亭”2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30-9-2010 19:04: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un2009 于 24-9-2010 18:02 发表
这里也有卖雪花牛的(70刀/KG),我看了后还是决定不买了,因为边上上好的RIB EYE才40刀/KG。

蛮好吃的。切成条状,二面煎一下,沾烧肉酱油。
最赞的是用煎肉后的余油炒蔬菜,又香又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1-10-2010 12:27:23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紫料亭,我在日本查了一下,没有找到这家店。
它的东家倒是挺大的一家食品公司。
估计那个料理店是到了世博会,才推出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10-2010 20:33:40 | 只看该作者
哪位日语好的翻译一下?Ray只能看懂一半

来源: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6%99%E4%BA%AD

料亭(りょうてい)とは、主に日本料理を出す高級飲食店である。企業の接待、宴会や商談、要人や政治家の密談等に使われることが多い。値段も店により異なり、店によっては紹介がないと利用できないところもある。

日本文化の集大成の場でもあり、料理・器・数寄屋造り・日本庭園・美術品・調度品・芸妓・邦楽などの正統派の日本文化を堪能できる。

今日では一般に、専任の板前を抱え、座敷があり芸妓を上げるような料理屋のことを指すことが多いが、芸妓衆のもてなしを主として、酒以外の料理は主に仕出しでまかなう貸席型の業態(いわゆる待合)を料亭と呼称する場合もある。

法令上の用語(建築基準法など)では料理店(りょうりてん)とい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10-2010 20:35:34 | 只看该作者
紫=酱油

上海世博会“紫”料亭的来历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0-03/01/content_19127347.htm

新华网上海3月1日电 世界著名酱油品牌龟甲万,将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世博会)期间,在日本产业馆内开设料亭“紫 MURASAKI”。“紫 MURASAKI”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提供由日本著名料亭厨师主理的正宗怀石料理。

●店名 “紫 MURASAKI”的由来

    在日本,“酱油”曾经被称为“紫”。 之所以这样称呼,据说是因为酱油呈有透明感的紫红色。 明治以后(1868年以后),起始于饮食店的这一叫法逐渐推广开来。
明治及大正时期的代表歌人若山牧水曾作诗咏唱“龟甲万”,诗曰:“偶然品尝方知晓,龟甲万的紫MURASAKI乃浓郁醇香之源头。”


    另外,同中国一样,日本自古以来也视“紫”为代表高贵的颜色,江户时代则成为江户精粹的代表颜色而为人们所熟悉。由此,酱油顶级生产厂家龟甲万为出展世博会日本产业馆的料亭取了这个贴切的名字—“紫 MURASAKI”,在这里可以招待尊贵的客人,体验正宗的日本怀石料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10-2010 21:23:39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那个3000RMB一个的套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1-10-2010 21:5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大卫 于 1-10-2010 21:23 发表
是不是那个3000RMB一个的套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5-8-2025 02:06 , Processed in 0.036188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