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stgeorg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所有zht,议事员,智囊团请进。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5-7-2010 01:12: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四香油饼 于 2010-7-25 00:40 发表
大家都知道,法院、警察办案中,都有回避制度,版主因为有管理版面的责任,同样扮演着执法者的角色,这种情况下,让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来做版主,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车版让开修车铺的做版主,签 ...

赞成,要是做中介的 买东西的 当了版主,所有版都成了广告版,那还不如商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5-7-2010 01:14:42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具体的量化来考核现在的版主?比如:
1,多少负责板块的纠纷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2,每月上线时间少于一定的要求?
3,担任版主期间有多少违规言论(警告)?
4,多少好贴子没有及时设立精华贴?
5,多少不属于本板块的贴子没有即使转移?

如果版主有以上问题,有没有相应的下岗机制(不要提ZHT的议案,一般没有人主动出头做恶人)?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5 收起 理由
formatc + 35 当然有人做恶人啊~~~~~~~~~比如我 ...
houge + 30 谢谢分享!
ubuntuhk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5-7-2010 01: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melbourner1978 的帖子

现在对版主的要求比较宽松:
每个月的帖子数和管理操作之和不能少于30,现在看来确实太宽松了一点,你提的这些指标要求挺不错,可以考虑加入版主考核指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5-7-2010 01:20: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ubuntuhk 于 25-7-2010 01:17 发表
现在对版主的要求比较宽松:
每个月的帖子数和管理操作之和不能少于30,现在看来确实太宽松了一点,你提的这些指标要求挺不错,可以考虑加入版主考核指标。

明白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5-7-2010 01:24: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ohnWoo 于 25-7-2010 01:12 发表

赞成,要是做中介的 买东西的 当了版主,所有版都成了广告版,那还不如商业化


我觉得是这样的,当中介和卖东西的,一定是最精通他的本质工作的,如果他肯利用自己的专长,告诉大家如何买东西最实惠、避免大家遭遇猫腻,这对于大家来说肯定是大有好处。

如果中介和卖东西的在自己的版面做软硬广告,那肯定就是去公正性,一定要规管。

不过这样的想法有点理想化,所以对于这种申请应该严格审核,并且申请通过之后,管理团队也要严格监督,违规的要及时撤职。

当然,如果版主候选人有更合适的(没有商业冲突的),我觉得就不用考虑有潜在商业利益冲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5-7-2010 01:44: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george 于 24-7-2010 18:05 发表
刘叔,建立的自己的品牌,无论是将来求职还是自己创业。都是一个极大的资源。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工人能带着极其稳定的维护客户资源和有很强的购买力的客户资源,那个老板不器重呢?
试想一下,如果刘叔利用freeoz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甚至澳洲第一汽修人的品牌,freeoz在汽车这块还会发愁信息,流量和广告吗?

谢谢点名,您口水擦掉了么?

别扯了,我都不知道自己修车打算做多久,就像高中是理科班没想到大学读文科,大学毕业没想到工作是程序员,移民来澳洲没想到做修车这行当......今天还跟LIWUS说组个乐队玩玩他弹贝司我打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5-7-2010 01:5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ubuntuhk 于 25-7-2010 00:24 发表


我觉得乔治的意思是,制度不能僵化,这一点我赞同。

任何人都可能变坏,即便是你现在看着觉得不错的人,但是如果制度能及时清理变坏的人,制度的目的就达到了。


嗯,其实我已经是个坏人了,但是我保证你用制度无法请理我......欧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5-7-2010 01:5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ubuntuhk 于 2010-7-25 01:24 发表


我觉得是这样的,当中介和卖东西的,一定是最精通他的本质工作的,如果他肯利用自己的专长,告诉大家如何买东西最实惠、避免大家遭遇猫腻,这对于大家来说肯定是大有好处。

如果中介和卖东西的在自己的版面做 ...


这个属于擦边球,对于网友来讲区别不大。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对于唯一能管理版主的ZHT来讲 难度大,ZHT不可能每天都去盯着看,管这种琐事ZHT要累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5-7-2010 10:12:08 | 只看该作者
报告偶像,都咽下去了。


编程易,锯木板难,拆发动机更难,难上加难的是干这三件事时,还要写色情小说。我估计你的脑子是最先进的TOYUTA--HYBRID.
IT行业干过修车的不多,如果你能带着思考,去修车。你会发现一条利用IT提高修车行业效率的路,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你有能力去实现它。

Never lost your passion, but remember follow your dream.

刘叔,我很看好你哟!



原帖由 刘叔 于 25-7-2010 01:44 发表

谢谢点名,您口水擦掉了么?

别扯了,我都不知道自己修车打算做多久,就像高中是理科班没想到大学读文科,大学毕业没想到工作是程序员,移民来澳洲没想到做修车这行当......今天还跟LIWUS说组个乐队玩玩他弹贝司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5-7-2010 10:36:5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IT和互联网越来越被认为是两个行业,但身在IT公司的我,有很多朋友在互联网跌爬滚打,我也有时会帮做投资的朋友看一些互联网项目,给些意见。

对人才的“渴求”,可能是因为策略的缺失

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些朋友会感叹:

“招人真难。我的项目马上就要上线了,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好的销售总监,能想到办法帮我把东西卖出去。”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你缺的可能不是人才,你缺的是策略。

情景通常是这样的。创业者A结合自己的线下资源,比如一个皮鞋品牌,觉得可以考虑在互联网上开一个专门卖鞋的B2C网站。于是他和那个品牌合股,雇人开发一个独立的B2C网站,开始网上卖鞋。生意开张了,A觉得是时候招聘一个销售总监,来完成大家的销售预期了。但是却发现,这样的人很难招到。于是A开始感慨:人才难找啊。

真的是这样吗?给大家讲两个我听来的故事。

周鸿祎早期是做3721,卖中文域名的。这玩意难卖,看不见、摸不着。开发出这玩意,招一个销售总监,给他定指标是最容易做的事情,这似乎就叫:管理。但是,有用吗?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东西卖给谁、怎么卖,当初为什么要开发它呢?

周鸿祎制订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他找到一群销售人员,给他们几个简单的指引:1)到二线城市去,2)引:中文域名就是网上门牌号码,3)诱:你不买,别人可能就买了。据说就靠这样简单的销售策略,3721中文域名销售战绩颇丰。这样的销售策略,你需要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销售大师吗?不需要。

另一个故事有关史玉柱的《征途》。这是一款新游戏,怎么卖?当时网络游戏是盛大《传奇》的天下。标准“管理”的做法是:找一群销售,给销售定指标,和奖金挂钩,然后让销售各显其能。有用吗?

传闻史玉柱制订了一项“策反”的销售策略。他找到一批人,每天去玩《传奇》。他们的任务很简单:1)找到其他玩家,2)聊天,3)说:《征途》挺好玩的,去玩吧。这样的销售策略,你需要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销售大师吗?不需要。

这两个故事都未经验证。但听闻后,深感这两个“策略”的简单、高明。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才”。你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可能是因为策略的缺失。你渴求的人才,也是希望给你带来“策略”的人才。你需要的,首先是策略,然后才是人才。

对人才的“不满”,可能是因为管理的薄弱

有一位从事互联网的朋友说“工程师一个必须的突破就是,化繁为简的能力。”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或许应该这么说:“工程师如果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那就太好了。”这是一种期望。之所以叫做期望,是因为永远都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这不是“必须的突破”。可为什么管理者喜欢这么提呢?

我认为,是因为管理的薄弱。

化繁为简的能力,是组织的能力,是管理者的能力,不是工程师的能力。怎样才是好的管理?我们来看看盖房子。你找20个工人来,说,这是图纸,这是钱。你们必须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把房子在20天内盖好。这是不现实的。作为管理者,我们懂得如何化繁为简。我们要先把工种先分为木工、水电工、瓦工等等。再把工序分为一二三四五。然后,重要的部分来了,你要给每个工人下达一个“简单”的指令,比如把砖头直直的砌起来,3米高、2米宽。就这样。

工程师只应接受简单的指令。我们“期望”大家足够聪明,但如果把质量“依赖于”大家的聪明,就会把公司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上了。

对人才期望过高,对现有能力和主动性不满,可能是因为管理的薄弱。

不要期望雇人来做你做的事

最后,反过来说,找到有主观能动性、有策略、能够化繁为简的人才,当然是公司的重要资产。这些关乎文化。强调创始人的策略和管理能力时,不应忽略员工文化的建设。

但是,特别是在创业初期,不要期望雇人来做你做的事,不要把策略、管理的缺失,转嫁为对“人才”的依赖。这样,会过早地在公司建立复杂的架构,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已经患上大公司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ubuntuhk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5-7-2010 10:37:22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为转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3-9-2025 08:24 , Processed in 0.02249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