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9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育] 孩子还能玩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7-2010 18:5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非常认同文章的观点!

EDUCARER @ 2010-7-2 11:39 阅读(1185) 评论(1) 推荐值(0)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在参加今年的儿童博物馆年会时听了一场讲座,讲座的主题是关于儿童与自然,其中有一位主讲人带来了一部纪录片Where do the children play?(孩子在何处玩耍?)这部纪录片于2001年开始拍摄,起源于Elizabeth Goodenough博士编写的一本书Secret Spaces of Childhood。这部纪录片开篇就对比了美国50年前的儿童和现在的儿童不同的生存环境,为了更好的让观众了解现在的儿童,纪录片拍摄了生活在美国小岛、郊区以及城市中的不同孩子的生活。片中记录了远离自然、远离人群、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给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同时也揭示了被父母苦心“经营”的孩子在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后所产生的问题。该纪录片在2008年尤金国际电影节中获社会问题/家庭价值类最佳影片奖。

看过这部纪录片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现在的孩子和30年前的孩子有什么区别?现在的父母和30年前的父母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对孩子究竟是好还是坏?

现在的孩子和30年前的孩子的区别:

—  社会环境复杂化,孩子因为安全问题没有机会自己在外面玩;

—  电子游戏、电视、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让孩子着迷;

—  幼儿园教育更加有体系的课程,让孩子能够自主玩耍、学习及探索的时间越来越少;

—  城市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很少有机会去空地、公园或其他户外环境自由玩耍;

—   各种各样从零岁就开始的培训班充斥了孩子的生活,大量减少了孩子可以自由玩耍的机会;

—  ……

现在的父母和30年前的父母的区别:

—  现在的父母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相信科学育儿可以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及未来成长;

—  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现在的父母面临更多选择;

—  现在的父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出现将孩子作为自己的事业经营;

—  现在的父母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工作压力比30年前的父母压力更大,这种压力同时传递给了孩子,希望孩子很早就学会很多东西这样更有竞争优势;

—  ……

以上是一些并不全面的简单的总结,不能代表中国社会整体的状况,只能代表中国社会一部分父母及孩子的情况,那么这些区别究竟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真正影响的结果可能需要再过30年才能看得到,就如纪录片中所说,希望社会发展是一种轮回,父母总是会想给孩子一些他们曾经缺失的东西,或许30年后当这一代孩子成为父母,他们会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回归自然。

在看这部纪录片时,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和小朋友们玩的一些游戏:跳皮筋、打沙包、滚铁环、打弹珠、抓拐等等,每天晚饭过后,小朋友们就会纠集在一起选择一个游戏一直玩到父母在阳台上不停得叫“×××,快回家!”。现在很少能看见孩子们玩这些游戏,经常看到的是晚饭后,爸爸妈妈开车送孩子去上一种课,以前只是为这些游戏的失传感到一点伤感,而今更多的是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

用跳皮筋来举个例子,看看孩子们在跳皮筋的时候学到了什么。

那时,在跳皮筋之前,大家要先一起商定跳哪一种;然后再根据参与的人数用一种公平的方式分成两队,以保证两队的实力相当,如果多出一个人,还需要用一种公平的方式选出一个我们叫“打火机”的角色,这个角色可以不用撑皮筋,算作两边的人,可以一直跳;之后我们需要讨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才可以开始跳。跳的过程中每一队的人都需要十分努力才可以让大家一起升级,当然跳的不好的人也希望能和一个“大将”(跳的特别好的人)在一个队伍里,这样可以同样享受到升级的喜悦,而不用沦落为撑皮筋的人。

这个过程在没有成人的参与下,孩子需要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需要一起讨论来解决问题,需要团队合作,需要竞技精神,需要让每个人参与到游戏中来,还需要面对失败,需要解决矛盾……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仅是在玩,孩子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锻炼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孩子还在锻炼运动能力、身体协调性等。

举这个简单的例子作为引子,父母可以思考自己过去所玩的游戏对自己的人格建立、能力锻炼有多少益处。

所有这些游戏之所以益处无穷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游戏不是由成人组织的,不是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的。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不得不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不得不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些发生了冲撞就要“回家告我妈”或“我要告老师”的孩子由于违背了游戏规则,不能自己解决矛盾冲突,因此总是会遭到集体的唾弃,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学会了生存。

当钢琴课、英语课、游泳课、网球课、足球课、跆拳道等各种课充斥了孩子的生活;当由于安全问题,孩子失去了非成人监护下的自由玩耍的机会;当孩子为电脑、电视、电子游戏而痴迷,不再对真实的世界感兴趣……我们是否足够有信心期待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资源培养的下一代会比我们更适宜生存?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18 收起 理由
独立小桥风满袖 + 20 谢谢分享!
eva_kong + 33 恭喜你!
罗卜扛大包 + 30 谢谢分享!
冰翡翠 + 3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3-7-2010 19:18:14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怀念儿时的各种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4-7-2010 00:38:14 | 只看该作者
我倒是非常非常愿意并希望女儿能够有机会,在其儿童时代尽情玩耍当年我曾经玩过的那些不费钱,只费精力的游戏。比如偏男孩型的滚铁环,弹弹珠,偏女孩型的跳房子,丢沙袋,跳皮筋,还有介于中性的官兵抓曹操,攻城等游戏。

只可惜,时代变迁,环境不由人。玩具可以买,书籍可以借,可到哪里去找儿童游戏的玩伴。。。

看来,多生一个,势在必行。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4 收起 理由
zlsiva + 25 cannot agree more
aprilpoon + 29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4-7-2010 01:25:21 | 只看该作者
玩什么不重要,只要她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4-7-2010 14:49: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罗卜扛大包 于 3-7-2010 23:38 发表
我倒是非常非常愿意并希望女儿能够有机会,在其儿童时代尽情玩耍当年我曾经玩过的那些不费钱,只费精力的游戏。比如偏男孩型的滚铁环,弹弹珠,偏女孩型的跳房子,丢沙袋,跳皮筋,还有介于中性的官兵抓曹操,攻城等 ...


Sydney上学后,倒是经常有机会和同学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具体玩什么我也不清楚,跟我们儿时肯定不一样,但至少他们还是有很多时间玩的.

多生一个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我觉得还和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有关。以前我们住在巷子里,邻居都是认识的,孩子们就在胡同里疯。即使后来搬到了楼房,因为是父母单位的宿舍,大家也是互相认识,大门不锁那种。一有时间几个小伙伴就会叫上一起玩。现在无论住unit,还是House, 我想都很难有这种机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4-7-2010 15:5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prilpoon 于 4-7-2010 13:49 发表


Sydney上学后,倒是经常有机会和同学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具体玩什么我也不清楚,跟我们儿时肯定不一样,但至少他们还是有很多时间玩的.

多生一个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我觉得还和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有关。以 ...


分析的很正确。在我想来,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你所言的居住环境的改变。

想咱们小时候那个年代里,父母有固定单位的,居住地点也都以家属大院来划分,同一个院子里的大人孩子抬头不见,低头见,成天不是工作在一起,就是玩耍在一处。大人之间彼此知根知底,也就放心孩子们在一起游戏追打,往往是课余时间满院飞,好不快哉乐哉。即便折腾得出什么鸡飞狗跳,告状打小报告也都司空见惯。而在那个物质相应贫乏,精神相对单一年代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与自我娱乐水平之高,那可是要令现在的孩子们望尘莫及,如若谁家出个成天窝家里,文静不见人的孩子,那才是奇闻呢!

在澳洲,由于居住环境的独门独户/院,关键还是西方社会推崇的尊重个人隐私的文化,导致邻里之间鲜少窜门聊天,自然也就扼杀了孩子们就近方便找玩伴的途径。说来,这也是我们至今仍然续租房子的原因之一。总感觉,目前我们居住的townhouse小区里,虽然大家总体上也都是关起门各过各的日子,但也绝非是老死不相往来,尤其是有年岁相仿孩子的家庭,适当的交流窜门儿还是存在的,只是多少而已。所以感觉,相比较个人空间感更强的house而言,居住在小区内,至少还能够感到有一定人来人往的交流人气,孩子平日里也有机会可以和其他家的孩子一起跑跑跳跳。

挺庆幸,也蛮留恋珍惜目前的居住环境。不光是对我自身而言,更重要的感觉在于,给孩子提供这么一个于玩耍中模仿学习成长的机会,在澳洲,感觉还真挺难得。

[ 本帖最后由 罗卜扛大包 于 4-7-2010 19:2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6-11-2025 03:45 , Processed in 0.01625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