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75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岸学术交流)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2-12-2008 17:0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写在前面:

这是由台湾学者针对澳洲的移民政策所做的分析,在一般的报告中,所注重的均是--资料取得,统整归纳,分析数据,结果讨论。

当然,既然这是由台湾学者所写,取样对象均为台湾移民。但是,在看一篇学术报告时,我们可以藉由学者的分析来去芜存菁,
获取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和让自己对於移民这一档子事,有更深入的见解与剖析,培养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藉此让各位TZ对於此人生大事有更加一层想法,编译过程难免疏漏,尚请不吝指正,报告全文未修改一字,完整载出。


口学刊第 28 81-1072004 6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方性 居住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Factors of Space and Place in Residential Location of Taiwanese Migrants in Australia

*
* *
Jung-Chung Hsu*
Lan-Hung Nora Chiang**


     

移民的迁移决策过程可以反映他们的居住偏好与适应情形。本研究主要了解台湾移民在澳洲选择初次居住以及再迁移时所考虑的
因素决策的过程与机制并探讨他们在澳洲迁移的空间性与方性的特色。研究方法采用质性分析主要从澳洲雪梨、布里斯本和墨尔
大都市选择 79 位不同移民时间、居住区、性别及职业的台湾移民进行深入访谈。


研究结果发现他们会因为大都市较有商机的理由选择雪梨以雪梨湾北岸为主要居住会因为气好的因素而选择布里斯

*
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社教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Taipei Municipal TeachersCollege
**
国立台湾大学理环境资源学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收稿日期 2003/09/03修订日期 2004/01/19接受刊登 2004/04/23


82                                                                                                  徐荣崇、姜兰虹


并集在南区的 Sunnybank 周遭会因为子女教育而选墨尔本主要分布在市心向东电车沿线等的好学区区。其居住选择
的决策机制在于需求、能力和适应历程者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台湾移民会因为自己的需求与能力的不同而选择自己的居住区域而且会因在澳洲居住时间的长短与适应的历程而改变。


由于台湾移民初次选择居住仍然以亲友为考虑因此会集各城市的某些郊区而形成聚集的现象。然而他们在时空收敛有着
跳跃式迁移的特性同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有着不同的考虑因素其迁移动机和传统国际移民的动机有所差别空间选择的自由度亦较高。虽然台湾移民分布在广大的都市但却有着如村里般紧密且方性的社会网络。他们尽心尽力的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努力的为台湾与澳洲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心力。

关键词质性分析、决策、居住选择、澳洲、台湾移民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方性居住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83


Abstrac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of migrants reflects housing preferences and adaptation.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initial location and re-location factors of recent Taiwanese immigrants in Australia, thei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mechanism affecting their moves. Us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in-depth interviews of seventy- nine immigra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three major cities of Sydney, Brisbane and Melbourn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Sydney was selected because of more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 Brisbane for the good weather, and Melbourne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The concentration in each city is based on the three elements of ‘needs’, ‘capital’ and ‘time’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elements leads to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of residential choice. Moreover, the concentra- tion in the suburbs is largely decided by the need to locate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who form earlier Taiwanese communities. Over time, their residential pattern results from complex decision processes across time and space, differing from international migrants of the past. In spite of being distributed widely in large cities,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hrough their social network. They work hard to manage their new lives, while doing their best in contributing to Australian society and their Taiwanese homeland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qualitative analysis, decision-making, residential choice, Australia, Taiwanese migrants



84

徐荣崇、姜兰虹



壹、前





澳洲广1理环境的差异使得澳洲口的分布极不平均。有超过五分之的澳洲口居住在澳洲大陆的东岸尤其是雪梨、布里斯本和墨尔
本邻近的而且每年有超过百五十万约全澳六分之搬到新的住所Bell, 1996理学者 Burnley1996针对雪梨区移民的研究指
些在雪梨的移民族群immigrant communities),其居住迁移residential mobility),应是研究国际移民在跨国迁徙之后可接续研究的重要议题。而且社会学者萧新煌1994在研究美国洛杉矶区台湾移民时也指出移民的居迁移表面看起来是个及家庭对居住项选择其实他所反映的及影响的却是结构性的问题。

2001 年澳洲共有 22,418 位台湾出生的移民如表 1。比 1996 19,547 增加了 14.7%他们移民澳洲的高峰期在 1990 1991 年间高峰期在 2000 2001 年间各别占当年澳洲所有移民settler arrivals 2.9% 2.4% DIMA, 2002)(如表 2、图 1

1
历年澳洲普查统计台湾出生移民澳洲的总


单位



年别
台湾出生Taiwan-born

1981
877

1986
2,056

1991
12,958

1996
19,547

2001
22,418


资料整理自澳洲普查统计局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年未出版统计资料。


1 澳洲面积七百六十八万八千九百六十五平方公里约为台湾的十五倍。2001 年普查统 计数据显示澳洲总口有千八百七十多万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方性居住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85


2
历年澳洲台湾出生Taiwan-born移民居留数统计表1985-2002

/百分比

出生

台湾出生移民


抵达时间

台湾

数与所有澳洲移


数比





1985 – 1986

381

0.4


1986 – 1987

804

0.4


1987 – 1988

1,146

0.8


1988 – 1989

2,100

1.4


1989 – 1990

3,055

2.5


1990 – 1991

3,491

2.9


1991 – 1992

3,172

3.0


1992 – 1993

1,434

1.9


1993 – 1994

785

1.1


1994 – 1995

794

0.9


1995 – 1996

1,638

1.7


1996 – 1997

2,180

2.5


1997 – 1998

1,518

2.0


1998 – 1999

1,556

1.8


1999 – 2000

1,699

1.8


2000 – 2001

2,599

2.4


2001 – 2002

1,715

1.9



资料整理自DIMA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ffairs), Settler Arrivals, various issues.


人数

4000

1990-91

3500



3000















2000-01


















2500











1996-97






2000

































1500


















1000


















500


















0


















1985-86

1986-87

1987-88

1988-89

1989-90

1990-91

1991-92

1992-93

1993-94

1994-95

1995-96

1996-97

1997-98

1998-99

1999-00

2000-

2001-

















2001

2002


资料整理自DIMA, Settler Arrivals, various issues.

1
历年澳洲台湾出生移民居留数趋势图1985-2002



86                                                                                                  徐荣崇、姜兰虹


他们在居住分布主要以昆士兰省Queensland、新南韦尔斯省New South Wales和维多利亚省Victoria为主如图 2。其以昆士兰省主要为布里斯本和黄金海岸的澳洲台湾移民口成长最为快速而新南韦尔斯省则有逐年降的趋势如表 3



数据源DIMA Community Information Summary,




http://www.immi.gov.au/statistics/infosummary/summary.htm




2
台湾出生移民在澳洲的居住分布图2001


3
1991-2001 台湾出生移民在各省的分布情形





单位百分比












1991

1996

2001





新南韦尔斯省
39.9

36.5

35.3









维多利亚省
19.3

18.3

19.4









昆士兰省
23.2

37.0

37.6









南澳洲省
2.1

2.4

2.3









西澳洲省
4.7

4.5

3.9









塔斯曼尼亚省
0.1

0.2

0.2









北领
0.4

0.2

0.3









澳洲首都领
1.3

1.1

0.9




资料整理自1991, 1996, 2001 澳洲统计局未出版之普查数据。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方性居住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87


在都市的分布由历年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台湾出生移民大多集在雪梨、布里斯本和墨尔本等大都市。虽然所占比率以雪梨为最高口比率却逐年降低 1991 年的 38.0%降至 2001 年的 33.5%而第的布里斯本2所占比率却逐年增加 1991 年的 27.8%升至 2001 年的 32.1%如表 4。相较 2001 年澳洲所有 20.8%于雪梨和 17.6%于墨尔本他们集于都市的比率是偏高的。

4
台湾出生移民在大都市的分布情形1991-2001










单位 /百分比















1991



1996



2001






%



%



%


雪梨
4,921

38.0

6,729

34.4

7,502

33.5




墨尔本
2,413

18.6

3,432

17.6

4,248

18.9




布里斯本
3,600

27.8

6,038

30.9

7,205

32.1


小计
10,934

84.4

16,199

82.9

18,955

84.6




其他
2,024

15.6

3,348

17.1

3,463

15.4





12,958

100.0

19,547

100.0

22,418

100.0


资料整理自澳洲普查统计局 1991, 1996, 2001 年未出版统计资料。




2001 年澳洲普查显示台湾出生移民住屋拥有率已拥有及购置约六成左如表 5),上一次普查1996 的七成降了许多。根据调查独栋独户
是他们主要的住屋型态其次为公寓和连建住宅平均住屋的房间数为 3.6 房。

由于澳洲台湾移民在台湾是拥有较丰富的财力和较高的社经背景在这几个主要的城市的几个区形成了台湾移民聚集因此对于当的社会、
经济、政治造成了定程度的影响徐荣崇、姜兰虹2001。故而针对台湾移民居住偏好与迁移以及决策过程等相关议题的研究是相当具有意义与远见
的。而且对移入都市而言不同族群对居住的需求及偏好研究将使相关

2 1986 墨尔本曾经是台湾移民聚集数第多的城市到了 1991 年统计时布里斯本已 取代其位。



88





徐荣崇、姜兰虹











5
2001 年澳洲台湾出生移民住屋拥有情形










单位














已拥有

购置

租借

其他(b)

未填答(c)

总计



独栋独户

4,306

782

668

176

114

6,046



Separate house



双拼、连建住宅









Semi-detached, row

354

132

768

33

26

1,313



or terrace, townhouse etc.


公寓









Flat, unit or apartment

528

166

1,943

56

60

2,753



其他









Other dwelling

19

0

19

4

-

42



未填答









Not stated

38

7

34

3

4

86



总计

5,245

1,087

3,432

272

204

10,240



Total



%

51.2

10.6

33.5

2.7

2.0

100.0



资料整理自澳洲普查统计局 2001 年未出版统计资料。





单位在进行都市规划的空间利用能更为适切。


故而本研究重点主要从台湾移民在澳洲选择居住时的决策过程及机 来探讨他们在澳洲各都市的空间性space方性place的议题。欲 分析的问题是他们选择初次居住initial location所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响他们再迁移时所考虑的因素又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在众多选择居住的考 量因素作出决策其决策的机制与过程为何他们在澳洲不同都市的空间 性与方性的特色为何


贰、文献探讨


移居点的选择是移民决策重要的因为理区位的不同导致移 民的经验及结果也随之而异Hugo, 1996),因此研究台湾移民居住的选择 与决策是重要的。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方性居住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89


Hugo1995认为相同出生的移民族群有集于特定区域的趋势这会影响整个澳洲口的分布型态也会增加因种族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或是政治分歧的问题。并指出要了解某区同出生的族群集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是什么。他认为造成移民口集象主要和面的因素有关1. 刚到澳洲时工作机会的分布情形distribution of job opportunities at the time of arrival),2. 刚到澳洲时住屋机会房租的分布情形如何distribution of housing opportunities at the time of arrival),3. 特定族群的迁移高峰期timing of the peak immigration of particular groups),4.特定团体的移民规模scale of immigration of a particular group),5.移民的初次抵达的initial place of arrival),6.
家庭成员及来自于同国家区的移民location of family members and people fromthe same country of origin),7. 英语能力English ability),8.
边陲化marginalisation),9.迁移的类别type of immigration等项目。

Tonkin1993 则利用文献回顾和澳洲移民长期追踪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 of Immigrants to Australia LSIA分析澳洲雪梨、墨尔本和阿得雷德

3
由于澳洲移民政策的转变以及其原居的变动情形会造成每个国家移民的高峰期不致。

4
个移民族群的大量涌进其成员大都集在城市的边缘并盖新房屋。集原因并不是想在陌生环境寻求群聚而有个相互照应而是由于当时的房屋市场的自然反应。

5
移民者第船的港口通常就是他们决定定居的城市。

6
先前的移民对于后来的有如定锚般的作用大部分后来的移民都会在刚到的时候住在亲戚那他们有关寻屋机会的信息都会以这区为取向。他们会选择和亲戚或朋友接近的方以
取得经济和情感的支持或是住在个能有着良好社会互动的方。如有核心nucleus建立了起来便会吸引特定族群ethnic-specific的商店、餐厅、机构以吸引新来者在这
儿定居来。

7
不会说英文的族群比较会集因为他们需要相互交流的朋友。当建立个小区时许多当的商店和服务业会需要位会说当语言的雇员。这使得这些特定族群ethnic- specific设置了食物商店、餐厅、俱乐部及教堂等因而吸引了接续而来的同族群移民。

8
移民者对居住是有选择性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机制会影响不同的团体居住在哪儿。因此移民者可能会有边陲化marginalized现象这会限制了迁移者移动的区位location

9
迁移的方式受到了居留者接受何种特定迁移团体的情形所影响。


90                                                                                                  徐荣崇、姜兰虹

大都市移民的初始居住选择决策initial location decisions of immigrants形。他指出移民到移居后第次选择的居住会受到工作机会的取得、与原居国的距离、初次抵达的方、住屋的价格、政府的政策以及相关的特征所影响。而且来自同出生的移民在理分布的区位会越来越影响到后来移民在居住地上的选择当然移居的城市能否提供移民所需的房屋数量existing stock以及相关的移民政策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Murphy 的研究1997指出大多数的新移民在不同的省或区域有不同的选择居住考虑。如选择维多利亚省的移民大多数是因为配偶、家庭和朋友
但选新南韦尔斯省的移民则和工作机会有关10有些移民因为好的生活型态和气候条件而选择昆士兰省和西澳而有的因为配偶关系而选择北领


对于澳洲相关族裔的居住迁移ethnic residential mobility的研究相当但大部分的学者在讨论居住选择时所用方法多为实证的量化研究方法
而少用质性的研究方法。例如Maher Saunders1996采用了 1971-1991 间每五年期间的统计资料作为素材针对墨尔本过去 20 年来再迁移relocation的空间型态改变情形做研究。Burnley1996利用相异指数index of dissimi- larity和再分配指数index of redistribution探讨欧洲、东与亚洲各出生的移民在雪梨居住再迁移relocation的情形。他指出连锁移民chain migration为许多如意大利、越南、黎巴嫩的移民族群的主要移民管道。在迁移到澳洲时们对于家庭联系的价值、责任感与相互支持的情感都会影响到他们在澳洲定居的过程。也因此他们在雪梨的居住分布均较为集再群regrouping的过程也很明显。在连锁移民的案例经由居住流动而发生了再群聚此再聚集的动作反应了澳洲移民在原居的社会、移民本身的偏好与习惯、英文能力等方面的移民特征。如希腊和意大利通常会和先前的

10
这和姜兰虹和徐荣崇2000先前针对澳洲雪梨的台湾出生移民所做的研究指出他们会因 为雪梨是个大都会学校多、商机好而选择雪梨的观点不谋而合。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方性居住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91


移民或与自己有关系的为邻多会租房子然后再买房子并搬到邻近的区。又如 Hugo1993指出当族群集的核心nucleus被建立起来便会吸引具有族群特色的商店或餐厅进驻而再次吸引更多同族裔向这方集Burnley 1996则指出 45%的香港居住在北雪梨他们在便捷的 Chatswood 区创造了经济机会使 Chatswood 方有了第二中国城之称。当第来到此便为他创造了经济机会也组织了相当规模的社会与经济网络后来者因前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喜欢居住在他们附近或相似的这又创造了更多的经济网络与机会吸引更多同族群的前往居住因此而造成了族群的集现象。

Murphy1997的研究指出些以独立independent或商业移民类别前来澳洲的移民如印度、香港和台湾移民等他们具有较佳英语能力而且经
济能力较有优势故而他们在雪梨的居住是较为分散而且多集在较高级区。Burnley1996也指出马来西亚及香港出生的移民因多为专业或高
技术移民故喜欢居住在较为分散的好区。Wang1993针对雪梨香港移民的研究显示刚到端口的香港移民对于居住区位及环境的需求是比房子本身的价格
来的重要而且他们多考虑郊区产阶级的区居住。同时他们选择新居所时的信息主要是来自亲友的建议以及少数是听取中介业者的建议。


Schak1999在其研究有谈论到台湾大多聚集在布里斯本号称「小台北」的 Sunnybank 及其周遭的郊区。台湾聚集 Sunnybank 的原因有首先这
有许多待开发的土可以提供设计并建造自己梦想的房屋。其次当先前到的移民买了或盖房子后便开始了连锁的迁移。最后地地势平坦开车容
离购物心近更吸引了喜爱购物的台湾青睐。然而因为他们所盖的梦想之家与当房子的形式格格不入价值高昂而造成不易脱手的困境。


述可知每个在做迁移决策时会基于个、社会、文化及心理的层面考虑自己及家的偏好与需求并评估迁移风险后再做出决定而这些

92                                                                                                  徐荣崇、姜兰虹


考虑的因素是多样且相互影响的。虽说这应是理性的过程但作者相信其仍应包括许多的非理性因素更值得深入探究。


参、研究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主张在研究前不要被太多的理论与假设限制住对研究的创见徐宗国译1997),故而本研究的设计是以社会理学「局
insider」的观点因而未在事前对研究作太多的假设。但此观点并不代表研究者是个「漫无目的的探险者random explorers而应是位带有架
构理念的「旅行者traveler on structured journeys」才是。正如 Johnston1987所言「当社会理学者在寻求了解邻里环境、意像和场所时其目标是为了要了解们如何生活在他们所创造和支持的环境。」

在抽样本研究主要针对澳洲雪梨、布里斯本和墨尔本大都市的台湾移民做深度访谈。由于国际移民调查的样本获得较为困难Taft1966),而且
使用普查数据具有相当的不准确性尤其是移研究因此在访问对象的安是有着相当的困难。另外在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立意的
非机率抽样是本研究所用的抽样方法主要考虑受访者居住的以及他们的移民时间、职业及参加的团体透过朋友相互介绍的滚雪球抽样方式在雪
梨、布里斯本和墨尔本区针对 79 位台湾移民进行深入访谈。在访谈时主要以录音的方式进行以预先设计好的主题与受访者自由交谈期间访问者
聆听面检视回答内容是否符合希望获得想了解的答案直至受访者回答到段落后再针对遗缺的部分进行访问。Ley1999在他针对移居加拿大多伦
多市的香港移民的研究曾指出使用官方的统计资料是必须很小心的故而他是透过受访者的故事来获得他们的移民经验这和本研究的方法是相类似的。


本文诠释访谈录音与观察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数据的分析发现主题及概念、归纳类别和形成架构等步骤。其实从实访谈的录音及观察数据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方性居住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93


发现主题和发展概念是困难且繁琐的工作而且也没有什么依归可以遵循。因研究者采用了 Taylor Bogdan1984建议的 1. 重复阅读已搜集的资料 2. 随时记发现的主题和想到的解释并记录发觉的主题和概念3. 寻找数据的主题4. 建立分类的架构5. 发展概念6. 阅读文献等几种诠释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来进行本研究的分析。


[ 本帖最后由 西澳瓶鼻海豚 于 12-12-2008 18:15 编辑 ]

居住地的選擇與決策思考.pdf

105.02 KB, 下载次数: 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2-12-2008 17:02:18 | 只看该作者
肆、研究成果


一、受访台湾移民特征分析

本研究之受访样本基本特性分析如下。就性别而言,79 位受访样本中,男 性 40 位,女性 39 位,其中有多数为夫妻一起作答(本研究视此为同一样本案 例)。以年龄观之,受访者以 41-60 岁间者所占比率最高,其次为 21-40 岁间者, 61 岁以上者最少,显示受访者的年龄以壮年者居多。又其移民时间主要集中在 1986-92 年间,而以 1989-90 为最高峰,由此推估他们移民时的年龄大致是在 30-50 岁之间。再就教育程度来看,受访者以具有大学(包括大专)以上程度者 最多(其中包含博士 3 位、硕士 4 位),其次为高中程度,小学程度者 3 人,国 中程度者 3 人。可见台湾移民之教育水平很高,与亚洲新移民之高教育特征符 合。受访者的原居地以台北居多,高雄次之,台中居三,另有来自桃园、台南、 嘉义及新竹等地。大多的受访者来澳洲前都没有居住其他国家的经验,少数有 经验者则以居住过美国、纽西兰居多,其次为香港及中南美洲。多数受访者在 移民前有到过澳洲(其中有些受访女性本身并未到过澳洲,而是其丈夫或父亲 有到过澳洲的经验)。到澳洲的主要目的大多数是为移民作准备而到澳洲做考察 的,亦有不少是到澳洲旅游的。另外,也有为求学、商务和工作而来的。多数 受访者的居住地迁移是在原 SLA(Statistical Local Areas)间迁移,也有从墨尔 本和布里斯本移向雪梨的城市间移动,而国际迁移则多是从纽西兰移过来的。 除了纽西兰外,也有少数从中南美洲或南非等及其他国家移来的。刚到澳洲时, 他们多采用租屋或借住的方式,再迁移时的房屋则多为自有,其中有的是自己

94        徐荣崇、姜兰虹


买地盖房子。他们大部分透过中介找到房子或土地。也有许多人有出租房子给 别人居住。受访者除了一开始就买房子比较没有再迁移外,多数家庭都至少有 一次的搬家经验。而且随移民时间越长,搬家的次数会越多。从移民的身份来 看,受访者主要还是以商业投资移民居多,其次为技术移民,依亲移民居三。 多数的受访者在移民时是全家一起来的,其中有的移民在全家生活安定后,家 庭成员中便有人为了事业或生活所需,而开始了台、澳二地间空中飞人的生活 11。没有全家一起来的,则以夫妻先到小孩再到居多,夫妻间的顺序则以先生先 到的为多。也有小孩先来读书,家人再来的。在就业上,79 位受访者中有 31 位 的受访者是没有就业的,其中包括学生、志工及家管。另外,在有就业方面, 多数的受访者现有工作比台湾原来的工作差,而且在澳洲的工作职位也没有原 先在台湾的职位好。可见他们在澳洲想继续原有的事业是有困难的。

二、澳洲台湾移民的居住地选择

由于台湾移民是跨国性的迁徙行为,因此他们的背景、文化与迁移动机和 一般当地人在选择居住地时考虑意涵与关注是不同的。举例而言,多数台湾移 民为了子女教育的特定目的来到澳洲,在考虑居家条件时就会特别以子女需求 为重心,这是和一般居住地改变迁移者有所不同。另外,有些男性移民在安置 好家人后,便回到台湾继续其事业,采取独留妻小在澳洲生活的「台-澳分隔家 庭」方式,这也会使他们在居住地选择时会偏向于以妻小为主,考虑到是否安 全、方便,或与亲友联系及照顾是否容易等因素。加上有些台湾移民的家长权 威性较大,意见上多由他们主导。还有他们也会考虑风水因素等等,也是与一 般情形下的居住地改变的迁移者所不同。

(一)选择居住区位的考虑

澳洲优美、安静且人性化的环境;单纯、友善的生活质量以及快乐、活泼


11        大多数受访者均认为,要移民最好是全家一起来,全家分隔两地是很痛苦的,既失去移民的 意义,夫妻间也容易出问题。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95


多元的教育制度,是台湾移民选择澳洲的主要因素。总括而言,受访者会因为 大都市,工作机会多而选择雪梨,会因为㆝气好而选择布里斯本,因为子女的 教育而选墨尔本。


在雪梨,台湾出生移民的分布较为分散。通常会因为房子大、新且为白领 阶级的好区为由,选择雪梨湾北岸的 Ku-ring-gai、Hornsby、Baulkham Hills 和 Willoughby 等地区;会因为地势较为平坦、房价较为便宜但交通方便而选择中 区的 Ashfield、Burwood、Strathfield 和西区的 Parramatta 和 Fairfield 等地区;会因为近海边风景优美、近市区、抗跌性高且为主要的大学学区而选择东南区的 Randwick 地区;会因为是全雪梨最高级且精华的地区而选择东区的 Woollahra 地区。


在布里斯本,台湾出生移民最为集中(徐荣崇,2002)。因为取得华人的生 活所需最为方便,而且多平坦的空地可以提供建筑新屋且开发性大,吸引了多 数的台湾移民选择南区的 Sunnybank 周遭地区12;因地势起伏且为布里斯本的高 级区、早期移民居住地、文教区和有些人不喜欢和太多台湾人住在一起,而选 择沿布里斯本河沿岸的 Indooroopilly、Mount Ommaney 和 St Lucia 等地区;因靠海边且生活环境及风景极佳的因素,而选择东区的 Cleveland 区。


由于墨尔本是移民口中的文化都市,故而子女教育的因素多左右了墨市台 湾移民的居住地选择,因此他们会选择居住在一些明星学校(如 Melbourne High、Kew High、Balwyn High 和 Glen Waverley High 等学校)附近的地区。台 湾移民主要分布在市中心东面电车沿线的 Kew、Balwyn、Doncaster 和 Glen Waverley 等地区。


12 这是指包括以 Sunnybank 为中心,涵盖了四周的 Sunnybank Hills、MacGregor、Eight Mile Plains、Robertson 和 Stretton 等地。

96        徐荣崇、姜兰虹


(二)选择初次居住地(initial location)所考虑的因素

澳洲台湾移民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有不同的考虑因素,而且其因素与因素 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13。
全家一起来的移民,通常会希望有人能给予帮助,以减缓刚到澳洲时的陌 生与害怕,并获得安全感。虽然网络理论认为,移民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也就是说现在移民、先前移民和尚未移民三者在原居地与迁居地之间的血 缘、朋友和社群的关系。这关系让他们在国际迁移时降低了迁移成本和风险。 而且,澳洲学者 Murphy(1997)针对 5,193 位澳洲海外移民做的调查研究指出, 选择澳洲为移民地的理由包括了家庭、经济、社会或生活形式等因素,其中以 「依亲」的人数最多。然而,虽然澳洲台湾移民的亲友的关系是选择居住地时 主要的因素之一,但由于他们多因生活环境及小孩教育需求而移民,所以在选 择国家的层次上,亲友的因素则不如社会或生活型态的因素来的重要。

在选择省及城市的区位上,Murphy(1997)的研究又指出,影响选择省或 城市区位的因素包括了配偶、家庭、朋友、工作机会、生活方式或气候等因素。 其中亲友的因素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虽然澳洲台湾移民在国家层次上,「亲友」 的因素不若环境及生活方式重要,但是他们在「城市间」及「城市内居住地」 的初次居住地考虑上,「亲友」的因素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可以透过 亲友的介绍与互助获得相关的信息与安全感。Tonkin(1993)指出,来自同出生 地的移民在地理分布上的区位,会越来越影响到后来移民在居住地上的选择。 这现象在澳洲台湾移民的居住地分布上也有类似的现象,如北雪梨的Chatswood,南布里斯本的 Sunnybank 和东墨尔本的 Balwyn 等地区,都有连锁 移民的现象。


13  指选择移居国家、省及城市间和城巿内居住地三个层次。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97


因此在选择城市间或城市内的层次上,亲友的介绍便成为澳洲台湾移民选 择居住处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因小孩教育、工作地点、交通情形、居家环 境、租屋或自买、风水的考虑、气候条件以及房地产价格等因素做诸多考虑。 他们刚到澳洲时会以先安家为主要目标,亲友的建议会成为决策上重要的因 子。比较不会考虑整个移居地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大多只按照自己的偏好及需 求来找居住地。如,有的人比较喜欢住在近市中心的地区,所以就买在市中心 区域附近,有人觉得小孩读书重要就买在学校旁边,有人觉得环境漂亮的就好, 所以就买离市中心远一点没关系,有的则会考虑风水的好坏。通常,初次多采 用租屋或借住的方式,此时对居家环境的要求是比较不苛求。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性别的需求与考虑重点是不一样的,如女性会比较考虑到购物和接送小孩 的方便性,他们在房子的条件上会比较注重厨房是否宽敞、方便以及是否使用 瓦斯炉14等。故而,一开始在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经济能力再加上遇见什么样的 亲友,相互的影响下,就决定了新移民第一个居住地的位置。当然,他们在选 择居所时是充满变数的,而且其过程也并非全然理性。可能因为一时的兴致使 然,也可能因一时之因缘际会,如加上时间的催化,考虑的情况将更多样与复 杂化。


另外,访谈结果发现,移民代理商影响的因素也必须考虑。如,移民公司 对某城市较为熟悉或有特别的投资计划等,这都会影响移民者在初次选择居住 地时的决定。

(三)选择再迁移时所考虑的因素

整个移居地的迁徙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调适问题、适应问题、解决 问题、进而再发现问题的循环过程。居住在澳洲的台湾移民,也正不断地在进 行这循环的历程。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加,台湾移民的家庭结构与生活形态也随 之改变。他们再迁移时的房屋多为自有,而且会加入自己对房子的需求及意见。


14   台湾的煮食习惯比较喜欢大火的瓦斯炉,对温火的电热炉比较不习惯。

98        徐荣崇、姜兰虹


开始对住家的需求有了转变,如,在饱受打扫房子和整理庭院之苦后,觉得不 再需要太大的房子和草坪,也不需要游泳池;对于决策因素排序上也有了改变, 如,小孩长大,学区的重要性便减弱,而生活的方便性的需求却增强了;对于 生活的适应力增加,分析能力加强了,如,投资概念的转变及对自然与人文环 境的评估改变;对于生活环境的更加了解,不想再作居住地的变更或仅就居家 附近找新的住所。


累积着台湾移民在澳洲的移民经验,随着时间的淬炼,他们逐渐远离台湾 的主流社会,而对于新的环境却越加适应。在探讨台湾移民在居住地选择的同 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如何在异地适应的过程,他们由陌生到熟悉,由听别人 的意见到自己能进行判断与分析,从访问的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在如何 在交相互动的选择因素间做决策,当他们对新环境的了解越深入,他们的观念 及价值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加,台湾移民对于居住地选择的 考虑,已经加入了时间及适应当地主流社会的历程。他们会因为对适应能力的 增加、分析能力的加强、生活环境的了解,而使得考虑更多样与复杂化。因此, 对于再迁移决定的因素有,小孩就学与工作地点的改变、熟悉环境与购屋条件 的改变、投资环境与房屋市场的改变、住习惯而不搬家、在附近地区迁移以及 向市区集中等。

(四)澳洲台湾移民选择居住地时的决策机制

1.  迁移的探讨应回到人的本身

过去在讨论迁移时,多从外在环境因素为考虑出发,其次再考虑到迁移者 本身对迁移行为的响应。Clark and Onaka(1985)、Speare(1975)、Moore(1972)、

DeJong and Fawcett(1981)等学者,均提出许多对于居住地选择的决策模式。 他们研究的对象多为当地一般迁移居民,以量化方式分离出影响的因素并进行 模式的归纳,而且较未论及迁移者本身的个别差异,以及和迁移因素之间如何 交互影响。此外,他们多只从长时距的生命周期来探索时空的变化,较未提及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99


移民本身适应社会文化之历程的影响。


因此迁移对移民而言是一种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模式,是 应该回到人的本身来探讨,正如 Gold(1980)所认为:人类透过感官接受外在 环境的信息,经由心智与认知的过滤后,会出现相对性的行为,而且互动的过 程应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变迁与适应情形而改变。同时,在此多元且复杂的 互动关系下,亦无法单以「推」与「拉」的观点来解释迁往澳洲台湾移民的居 住地选择情形,尤其是从外在环境角度切入观察迁移者的行为时,这是会忽略 了迁移者本身影响的因素。虽然本研究与 Lee 的理论在「推」与「拉」之间提 出中间机会(intervening opportunity),强调了个人特征,如个性、智能、敏感 程度、对外界的感受与体认差异等因素对于迁移的影响,也认为迁移的决定是 很难以完全理性等观点相呼应。但是,其个人特征因素的立论仍在外在环境的 基础下,探讨个人会有何响应,而且仅强调个人的考虑,却忽略了家庭中家人 的相互影响部分,这与台湾移民注重家庭间亲情、互动与关系的文化,是有所 不同的。


2.  迁移的机制在于需求、能力和适应历程间的相互影响

其实台湾移民在居住地选择的决策机制在于:需求、能力与适应的历程三 者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并且应从整个家庭的观点来做整体的思考。虽然居住地 选择的决策应是理性的过程,但是实际上仍有着许多非理性的因素隐藏其中。 当某一家庭产生迁徙的需求时,是会受到家庭能力的制约而做出对需求的修正, 也就是说有了需求后不一定有能力迁徙;相反的,某一家庭有了迁徙的能力时, 然而没有迁徙的需求,一样不会发生迁徙的动作。当有了需求而且能力足够时, 自然会发生迁徙。当然这整个互动的过程是会随着适应的历程的改变而有所不 同(如图 3)。因此,台湾移民会因为自己的需求与能力的不同而选择自己的居 住区域,而这需求与能力会因在澳洲居住时间的长短与适应的历程而改变(徐

荣崇,2002)。

100        徐荣崇、姜兰虹

2.3                                                                                                               
                                                                                                               
                                                                                                                                                                                                                              
                                                                                                               
        家庭社会        2.                                                                                       
        关系能力                                                                                                
                家                                                                历程        
2.2                                                                                       
                                                                                                
        家庭经济        庭                决                                        的               
        能力        能                                                                        
                                策                        适        应                        
                                                                                       
                                                                                                               
                                                                                                               
2.1        家庭观念        力                                3.                                
                        1. 家        庭偏好与需求                                
                                                               
                                                        
                                                        
                                                               
        1.2 邻近 区的     1.1 房屋本身        
                        环境条件                条件        
                                       
数据源:徐荣崇,2002。                                                               
        图 3                台湾移民居住地选择的决策机制        
                                                                        


在选择新居所时每个人会因为本身的偏好而有不同的需求。在住屋形式上, 受访者比较喜欢独栋住宅、新房子。而且,男性比较注意到车库的大小以及是 否有书房,而女性的重点多放在厨房。外在环境上会考虑,地势是平的或是山 丘地起起伏伏,位置是靠山还是靠海,气候是干燥还是湿润。他们对于邻居的 需求是亲友而非台湾同乡,多数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台湾同乡在这里的因素 而选择现在居住的地区。社经水平较高的「好区」,或有较好学校的「学区」, 都是台湾移民比较重视的需求。他们比较不会先去考虑外在环境的设施有哪 些,如公园、邻居特征等,这些大都是搬进来后才开始去认识的;但是,交通 及小孩就学则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购物中心的远近对于不会开车的人比较重 要,但对于会开车的人而言,远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风水上,有人对路 冲、电线杆、不要门对门、门要开龙边不能开虎边等等有不同程度的禁忌。


另外,在选择新居时会因家庭观念的差异,如不同家庭的移民动机、个性 与生活习惯、对小孩的教育态度和对金钱运用的观念;家庭本身的经济负担能 力,如购租成本,家庭收入,修缮费用,税金等;家庭的社会关系,如是否有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101


移民的亲友、与亲友关系的疏密程度;对居家的惯性,如居家时间的长短、房 子的拥有情形;以及家人的社经地位等,都会影响到决策的考虑。


移民后对于新的社会适应,虽然人人有异,且家家有别,不见得大家都会 面临相同的遭遇和类似的周期。也就是说在适应的历程的向度上,视每家庭对 于不同时期适应时间是不同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改变,移民者的移民经验会随 之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于居住地选择时的决策过程的影响是重大的。所以,对 于初到澳洲的新移民而言,他们在居住地的选择上,请益不同移民时间长短的 移民,所得到的建议是会不同的。如刚抵澳洲没多久的移民,可能会非常兴奋 的表示,移民真好,这里的住房一切都好,有游泳池,房子很大,很漂亮,并 鼓励他人「赶快移民」;但如果是已移民一段时间,且正面临生活适应问题的移 民,可能是建议「三思而后行」,并请仔细评估自己的需求与能力后,再决定选 在哪里居住下来。


因此,每个家庭会因为本身的偏好与需求(如房子的新旧程度、型式、大 小、数目;居家邻近地区的自然环境、邻居特征、易达性、风水的好坏等)、家 庭的能力(如家庭的观念、经济能力、社会关系、居住惯性、社经环境等)和 适应的历程之间的交互影响而做出对居住地选择的决策。如前面所说,当家庭 有迁移需求时,不一定有能力迁移;相对地,有了迁移能力时,若没有需求, 也不会发生迁移。必须当需求与能力相互呼应时,迁移行为才会发生。在考虑 上,应从迁移者本身的思忖出发,配合家庭的整体观点和许多的非理性因素来 做评估。因此,台湾移民会因为自己的需求与能力的不同而选择自己的居住区 域,而这需求与能力会因在澳洲居住时间的长短与适应的历程而有所改变。


伍、结     论

一、澳洲台湾移民在时空收敛下有着跳跃式迁移(transilient migra- tion) 特性

102        徐荣崇、姜兰虹


由于经贸关系的全球化以及时空的收敛,降低了迁移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成 本,某些国际移民的现象已逐渐转变成类似境内迁移的职业性迁徙15(career- cycle)。他们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线,为了事业而来回于原居国与其他国家之 间。这种现象可称是一种跳跃式的迁移(Burnley, 2001)。如此的迁移形式阻碍 了在移入地区进行同化或融合,也相对减低了对移居国家的认同,并增加了移 民文化的多元性。这和台湾移民的「空中飞人」现象不谋而合,他们虽已迁入 澳洲,但透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仍可与台湾(或中国大陆或其他国家)的事业 或母社会(homeland)保有密切的往来。这让他们在移入国家认同上有了迟疑, 也让他们在适应当地生活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与障碍。

二、澳洲台湾移民的迁移动机有别于传统的国际移民

其实,台湾移民的移民动机和早期的迁移理论已有所不同。早期的国际迁 移理论认为,人口的迁移多肇因于经济发展中的劳工迁移过程。虽然从经济学 的观点认为,就业机会和成本效益可以用来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这对 于解释拥有高教育背景及丰厚资金的台湾「新移民」迁移至当代澳洲的趋势可 能已不再适用。因为,其迁移行为并不是为了达到经济平衡,而是为了追求更 好的生活,迁移到他们所认为较好的地方。此外,在成本效益的考虑上,过去 实质的利益(如获得更好的收入),对台湾移民而言,其重要性已不若满足心理 上需求的利益来得重要(如,小孩可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可以牺牲本身 的金钱、时间与成就,只为了让下一代能更好,就达成了他们的目的。对迁移 者本身而言,这完全是不符成本效益的。Ip,Wu 和 Inglis(1998)的研究也发现, 台湾移民对于教育、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对澳洲环境和生活型态的喜好是 远比经济机会来的重要。

三、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选择自由度较高

都市中不同的区位条件会吸引着不同需求的移民前往居住。相对地,因语

15  即为了工作地点改变而发生的迁徙行为。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103


言、种族或社会网络的因素,使得某些地方会被某些特定的族群所聚居,如小 意大利、越南村、中国城等。如前所述,台湾移民主要集中在澳洲的三大都市, 他们多拥有丰厚资产,选择自由度较高,在考虑亲友和小孩教育等因素下,多 聚集在某些特定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的分布却是分散的。相较于经济能力较 低的早期南欧移民(如意大利、希腊)和后期的越南难民,他们必须高度依赖 同族裔人的相互扶持,而使得他们多集中在都市的某一地区,选择自由度较低, 二者间的空间分布形式的确截然不同。

四、澳洲台湾移民在广大的空间下有着紧密且地方性的社会网络

另一方面,虽然台湾移民分布在广大的都市中,但其社会网络却有如村里 般的接近,其讯息流通之快速,可能早上某一台湾人发生何事,没多久许多地 方的台湾人多会通晓此事,他们不但彼此认识,而且交际活动多局限于台湾人。 虽说因此而增进台湾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但相对的,也因此而大为减少了台湾 人与外界的接触。同时,台湾人之间的流言传递迅速,亦易造成彼此间的隔阂 与误解。


事实上,台湾移民对澳洲是有相当的贡献。台湾移民仍多保有台湾的传统 文化(民俗节庆、风俗习惯等)与既有的行为模式(读书为小孩子最重要的事、 做生意时提高利润、游走法律边缘等),但在时间的转变下,他们的行为模式开 始发生变化,在澳洲的社会中逐渐发展出台湾与澳洲文化融合后的「澳洲-台湾」 生活文化新行为模式,且正默默的生根中。有一部份人透过各种社团,如慈济、 佛光山、净宗学会、一贯道、各地台湾同乡会、杰人会、妇女会、台湾商会、 荣光会等等社群,做公益慈善,出钱出力,为澳洲社会付出一己心力。他们也 透过力量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为我国困难的外交环境找出一片新的㆝地。他 们为了让澳洲更了解台湾,提升台湾在澳洲社会的能见度,定期举办相关的节 庆活动,如浴佛节、中秋美食节等,向澳洲人推展台湾文化。正如布里斯本的 一位企业家所说:「到了这年纪,财富已经不是绝对重要的,我现在只想做给澳

104        徐荣崇、姜兰虹


洲人看,告诉他们:台湾人来到这片土地,子子孙孙会对这块土地有贡献…..」。


每个在澳洲的台湾移民,对于台湾的关怀决不亚于生活于台湾的人民。他 们尽心尽力的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努力的为台湾与澳洲的社会贡献自己 的心力。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105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姜兰虹、徐荣崇(2000)区位决策与就业适应-以雪梨的台湾移民为例, 理学报, 27:1-20,台北市:台湾大学。
徐宗国译,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 着(1997)质性研究概论,一版,台北市:巨流出版社。
徐荣崇(2002)澳洲台湾移民的居住地选择与决策过程-以雪梨、布里斯本及墨尔本为例,博士论文,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地理研究所。 徐荣崇、姜兰虹(2001)澳洲台湾移民居住地选择因素与迁徙过程-以雪梨和布里斯本为例, 国 理学会会刊,29:39-71。
萧新煌等人(1994)台湾地区移民及其在美国的调适过程与回流转向:以洛杉机及纽约为例,侨务委员会委托研究报告。

英文部分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ffairs (DIMA) (2002) Australian Immigration Consolidated Statistics, No. 21, 1999-2000, http://www.immi.gov.au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ffairs   (DIMA)   (2002)
Immigration Update, http://www.immi.gov.au
Bell, M. (1996) Understanding Internal Migration,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Burnley, I. (1996) Relocation of overseas-born population in Sydney, In P. W. Newton and M. Bell (eds.), Population Shift: Mobility and Change in Australia, 83-102,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Burnley, I. (2001) The Impact of Immigration on Australia: A Demographic Approach, 27-45, Victor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rk, W. A. V. and  J. L. Onaka (1985) An  empirical test  of  a joint  model of residential
106        徐荣崇、姜兰虹
mobility and housing choic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7: 915-930.
DeJong, G. and J. Fawcett (1981) Motivations for migration: An assessment and a value-expectancy research model, In G. DeJong and R. Gardner (eds.), Migration Decision Making: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Microlevel Studie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13-58,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Gold, J. R. (1980)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al Geogra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ugo, G. (1993) The Chang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jor Ethnic Groups in Australia, 1961-86, Revised Version of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Office of Multicultural Affairs, Unpublished.
Hugo, G. (1995) Understanding Where Immigrants Live,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 ment Publishing Service.
Hugo, G. (1996) Global mobility, In P. W. Newton and M. Bell(eds.), Population Shift: Mobility and Change in Australia, 24-38,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Ip, D., C. T. Wu and C. Inglis (1998) Settlement experience of Taiwanese immigrants in Australia, Asian Studies Review, 22(1): 79-97.
Johnston, R. J. (1987) Theory and  methodology in social geography, In  M. Pacione (ed.),
Social Geography: Progress and Prospect, 1-30, New York: Croom Helm.
Ley, David (1999) Myths and meanings of immigration and the metropolis, The Canadian Geographer, 43(1): 2-19.
Maher, C. and E. Saunders (1996) Inter-urban population mobility in Melbourne, In P. W. Newton and M. Bell (eds.), Population Shift: Mobility and Change in Australia, 225-241,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Moore, E. G. (1972)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the City, Commission on College Geography Resource Paper No. 13, 5-10,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Murphy,  J. (1997)  Initial  Location  Decisions  of  Immigrants,  Canberra:  Department  of
澳洲台湾移民的空间性与地方性:居住地的选择与决策思考        107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ffairs.
Schak, D. (1999) Middle-class migration and problems of adjustment: Taiwanese business migrants in Brisbane”, In: Tseng, Y. F., Bulbeck, C., Chiang, N. and Hsu, R. (eds.), Asian Migration: Pacific Rim Dynamics, Monograph No.1, 117-148, Taipei: Interdisciplinary Group for Australian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peare, A., Jr. (1975)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determinants of mobility, In Alden Speare, Jr., S. Goldstein, W. H. Frey (eds.), Residential Mobility, Migration, and Metropolitan Change, 163-205, Cambridge, MA.: Ballinger Pub. Co.
Taft, R. (1966) From stranger to citizen: A survey of studies of immigrant assimilation in western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13(1): 71-80.
Taylor, S. J. and R. Bogdan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Search for Meanings,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Tonkin, S. (1993) Initial Location Decisions of Immigrants: Results from the Longitudinal Survey of Immigrants to Australia (LSIA) Pilot, Canberra: Bureau of Im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Research.
Wang, L. (1993) Im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Hong Kong Immigrants in Sydney, Australia,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School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Kensington, N. S. W., Australia.

(原文章为PDF档,转档过程中,格式及图片很难完全一致或保留,附上原始文档,需要TZ自行下载)
居住地的選擇與決策思考.pdf (105.02 KB, 下载次数: 18)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40 收起 理由
蓝山夜妖 + 50 谢谢分享!
AnaCoppola + 30 谢谢分享!有参考价值!
ubuntuhk + 30 谢谢分享!
老鼠爱上猫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2-12-2008 17:39:0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不顶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3-12-2008 11:30:01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好文,很好的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2-7-2009 21:56:03 | 只看该作者
再顶一下,这么专业的东西我居然才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4-7-2012 02:42:3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居然下载才4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4-7-2012 10:23:2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顶一下。太有参考价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3-8-2012 20:5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蓝山夜妖 的帖子

估計是這種學術文章太生澀難讀,不受一般人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3-8-2012 21:26:0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一个定性论文。
如果从定量方面入手再采一些数据会更有说服力。
第二作者是地理系的,如果能用空间统计研究一下spacial and tempoal changes,应该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4-4-2024 11:20 , Processed in 0.08366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