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3698|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疗健康] 经络与人体健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2-2008 17:5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经络
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是干线,络是旁支,人体有十二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一张大网。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毛头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所以说身体哪有病,这张大网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我们只要察看一下哪条经的铃铛响了,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这在中医里有句术语,叫“诸病于内,必行于外”。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肾五脏)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一共十二条经络。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两侧是基本对称相同的。
人体主要的十四条经络
三条手阴经: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三条手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三条足阳经: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三条足阴经: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督脉;任脉。
十二条经络各主其脏腑,哪个部位有问题,就疏通哪条经络,按摩相对应的穴位,效果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0 收起 理由
红泥小火炉 + 20 谢谢分享!
stan + 20 谢谢分享!
bigwangjun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8 18:01:19 | 只看该作者

拍打经络

  1. http://vlog.yoao-xxx.com/ttq.swf?id=20080722034540194
复制代码
【ubuntuhk注】:此视频网站被报告为可疑网站,故被屏蔽,如果仍然需要访问,请将-xxx字符从网址中删除后再进行访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8 16:43:33 | 只看该作者
都不喜欢经络吗?经络对人体的健康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读懂了经络做自己的医生,呵呵,希望有人关心!!

[ 本帖最后由 guoan 于 14-12-2008 02:0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12-2008 20:30:28 | 只看该作者
你好。你是中医师吗?
我对经络很感兴趣,一直想研究研究呢。
你发这个贴只是单纯地想给大家科普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8 23:5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hmz 的帖子

呵呵,总算有人来看了,我不是中医,只是一个营养师,因为我认为经络对人的健康很重要,所以发这个帖子,想让坛子里的TZ都有一个健康的理念,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里的人们都很忙,为了生活,为了事业,努力的工作(应该说卖命的工作),大都不注意保养!等到事业有成了,身体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到那个时候才明白身体健康有多么重要,有的时候会有点晚了。。。所以我想为大家做的什么,你也喜欢中医吗?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吧!让大家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我想也是做了件好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4-12-2008 02:02:13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8 18:19:11 | 只看该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0 收起 理由
红泥小火炉 + 20 我很赞同!
lookaround + 1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2-12-2008 14:02:10 | 只看该作者

借“中里巴人”的话说经络

 1. 人体经络是养生治病的最好捷径 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这在中医里有句术语,叫"诸病于内,必形于外"。
  学习中医有许多入门之径,可以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可以从中药学开始,也可以直接读《黄帝内经》,但是,如果你想切身体会中医的实质,想学而即用、用而即效,那学习经络就是最好的捷径。
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所以身体哪里有病,这张网上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这在中医里有句术语,叫"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一共12条经络。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两侧是基本对称相同的。
  经络穴位那么多,哪些是要掌握的呢? 全身主要经络12条,再加上奇经八脉、360多个穴位,听起来就会让人望而却步、无从下手。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都烂熟于心了。而正是这20多个穴位,在对付一般常见疾病中却显示了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我先说一下胃经上的4个常用穴的用法,这4个穴就是梁丘、足三里、丰隆、下巨虚。
对于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发作,马上点按梁丘穴有立时止痛的疗效;如果疼痛的位置偏于胃脘,要再多揉足三里。偏于小肠部位则多揉下巨虚。若属于慢性胃肠病的治疗,丰隆穴则效果最好。
记住一点,按摩的穴位不敏感则无效。(可能有3个原因:①穴位的位置找得不准确;②病症与选穴不符;③气血过于虚弱,无法传导到腿部穴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2-12-2008 21:00:22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经络没研究,但是每次去美容院做的经络按摩到是很舒服的.  现在的问题是颈椎曲度变直,劳损啊,很不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4-12-2008 13: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歪拉 的帖子

呵呵,你一定是坐着看电脑的姿势太久,多运动,做一些活动颈部的运动,往后还有很多内容,可能从中会找到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4-12-2008 13:45:15 | 只看该作者

手太阴肺经

  2. 肺经--人体最容易受伤害的经 如果你能从"在志为忧悲"想起林黛玉,从"在体合皮毛"想到青春痘,那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学习总要从文字之外读文章才行。
学习中医经络,第一条要讲的总是手太阴肺经。人的气血在夜里3点到5点(也就是寅时)开始冲击肺经,所以此时若出现症状,我们通常要考虑到肺是不是有问题。曾治过一个妇女,每到冬季总是在凌晨4点钟左右躁热出汗,白天则畏寒怕冷。诊断她为风寒束表,心火内盛,典型的"冰包火"。但其发病的根源是肺气不足,无力助心火以驱散风寒,必借寅时肺经气盛才能发汗解表。所以我用补中益气汤补肺而助其宣发之力,顺势而为,一剂而愈。
  《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可是在实际治疗应用方面,很少有人对肺经格外地重视,治疗范围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如果初学者都是这么学习的话,恐怕终是管中窥豹,难见真貌了。
其实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岂是一个咳喘可以涵盖?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经直接引起,多是其他脏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肾虚引起的叫"肾不纳气",补肾气辄效;由脾虚引起的叫"痰湿蕴肺",健脾祛湿最佳。还有外感咳嗽,多由风寒引起,那就赶走膀胱经之风寒好了。通常咳喘的病总会迁延不愈,古时便有"内科不治喘"之说,其实多是因见肺治肺,有痰化痰,宣来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娇脏,最怕攻伐,所以"调诸脏即是治肺"实乃真知灼见。
"诸气者,皆属于肺。"《内经》的话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须仔细体悟才行。所以,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清气的灌溉,都可以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来实现。这是多好的治病思路,怎么可以轻意地一带而过呢?很多人只喜欢从别人那里求得个偏方秘招,并视如珍宝,可《内经》中遍地黄金却无人捡拾。
说到这里,好学者会问,那该怎么调呢?我们最关心这个。其实,《内经》中也都说得非常具体了:"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在这里,不但给我们讲述了肺的功效,还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治疗办法。有人说:"在哪儿,我怎么没看到呢?"那就给你举个例子,前面说"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倘若我忧郁很久了,郁结之气难以排解,从哪里宣发呀?曾治疗过一个70多岁的老翁,他与老伴生气吵嘴,又遭遇风寒,造成胁肋疼痛,医院给他开的舒肝止痛丸,可吃完药胁痛不但没好,还咳嗽上了。我让他用取嚏法,他连打了十来个喷嚏,头部微微出了些汗,胁肋的疼痛当时减轻。我说,既然有了咳嗽症状,就吃点通宣理肺丸将痰排出才好。于是他先后吃了4颗丸通宣理肺丸。咳嗽胁痛只一天的工夫就都治愈了。我这里用的全是《内经》中的治疗方法--肺主宣发,在开窍于鼻,在液为涕。你若有心,这里面的高招妙法随处可见恐怕都捡不过来呢! 如果你能从"在志为忧悲"想起林黛玉,从"在体合皮毛"想到青春痘,那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学习总要从文字之外读文章才行,要知道好东西都在书中的空白处呢! 本应说肺经的,却扯远了,还好,带来几只小鱼一并送给大家。
肺经的鱼际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
 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
经渠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无需辨证。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还有个特效穴--少商,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学习不是积铢累寸,而是学一达百。饮半盏当知江河滋味,拾一叶尽晓人间秋凉。
    西医承认初期肺癌是无症状的,他们不懂中医学。按照中医的理论,当肺有问题时是有初期症状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现在由正统中医说明给大家听,外来的西医也一起听吧,多学些对你们也许是好的,可以帮助病人及早知道得肺癌了。
    首先,大家要知道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寅时,就是凌晨3点到5点,在肺出现问题最早期时,病人必然会在这段时间自然无由地醒过来,然后必须等到5点以后才能回睡,而且是每天都如此,这样持续出现一年左右之后即出现咳嗽不止,而且痰为淡白色,呈泡沫状,这就已经是肺癌初期了。不需要等西医检查,因为此时西医还是无法确定你得到肺癌了,他们只会给你吃抗生素,最多说是你有肺炎,必须要再一年左右才能侦测出你得肺癌了。所以平均来说,中医的判断比西医约早两年。而民众如果是一开始发现自己很奇怪不知为何每天都在半夜3点定时醒来,此时你找到真正的中医时,他必定可以判断得出你的肺将有问题了。如果于此时下手治疗,制敌于机先,当然会赢,这就是"上工治未病"之时。西医不懂中医的十二经络气血流注计算法,再加上自以为是,不听中医的话,专门做些井底之蛙的研究,所以才造成许多人白白因为肺癌而死。其实这些人都可以不必死,只因为他们心中只有西医,无视中医的存在,才会造成这些悲剧。读者看到这里后,请静静地思考一下,中医学有错吗?还是现代中医师的素质出现了问题呢?还是西医学实在太烂了,错误到离谱呢?甚至于在初期每天凌晨3点醒来时,中医可以连药都不必使用,直接利用针刺肺经的荥穴鱼际就已经可以将之调整正常了,如此简单的一针可能十之八九的中医师还不知道呢?凡出现该症时,我们都可以针刺该经的荥穴,就是从指尖倒算过来的第二个穴位,一针可能就足以立竿见影了。

[ 本帖最后由 guoan 于 16-1-2009 16: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4-12-2008 18:45: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也买了一本中里巴人的书在看呢。目前国内《不生病的智慧》《求医不如求已》等书是很畅销的。自我感觉不生病的智慧比较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guoan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4-12-2008 22:4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devil5 于 24-12-2008 18:45 发表
呵呵,我也买了一本中里巴人的书在看呢。目前国内《不生病的智慧》《求医不如求已》等书是很畅销的。自我感觉不生病的智慧比较好。

说得对,我也在看,感觉很有收获,所以发上来大家分享,有些东东我们可以进行讨论,以获得更大的益处,为了健康,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8-12-2008 23:43:37 | 只看该作者

手少阴三焦经

3. 神秘的三焦经--人体健康的总指挥 三焦有什么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
我们通常说"五脏六腑",那六腑是什么?没有学过一点中医知识的人是说不清楚的,通常只能说全五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还有一腑,就是三焦。我们的五腑都像一个容器,且时满时空,就像我们的胃肠,被食物填满又排空,周而复始。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
三焦有什么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对于它的具体形状,从古至今就争论不休,现代有的医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的实际功用。咱们也没必要把三焦硬与西医解剖意义下的器官进行类比。
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
"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上边这段文字是汉代华佗所写《中藏经》中的一段话,此书文字古奥,但对三焦的这段阐述倒是通俗易懂。先不说此语是不是真的出自华佗之口,但三焦在五脏六腑当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主要功用: 一、通调水道。《灵枢经》上说:"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 二、运化水谷。正如明代医家吴勉学在《医学发明》中所说:"水谷往来,皆待此以通达。""焦"通"",乃引火之物,以火才可腐熟食物,古人遣词命名皆有深意。
三焦之功能如此强大,理应在治疗上屡建奇功,但实际远非如此,因为大多数医者对三焦概念、功用模糊不清,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真正奥妙,只是停留在对传统注释的一知半解上。机理不明,自然也就无法应用,以致有人根本想不起用三焦经来治疗脏腑病这条思路。
这也难怪,古人在三焦治疗上就没留下很丰富的例证供我们参考,就是简单的阐述都难得一见。明代医家孙一奎有几句话或许是其经验之谈:"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清泌浊,其治在脐下。"古人说话都是如此简约,按现代人的思想好像跟没说一样,其实古人只是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外面的风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看的。有心者可以借此通达深入,而更多的人还是指望别人一一指点给他--青山在远处,白云在上边,还有流水、小桥--否则即使再开两扇窗,也是一无所见。
第12节:养生先从经络开始(5)
学习经络可深可浅,虽不能登堂入室去探宝,咱们顺藤摸瓜去摘些果子却也是举手之劳。请注意观察一下你出现症状的位置,看它是发生在哪条经络循行的路线上,你只要刺激这条经络上的相关穴位,那么症状都会有些改善的。
还说三焦经吧,它的终止点叫丝竹空,正好在我们长鱼尾纹的地方,而且很多女士这个地方最易长斑,所以刺激三焦经是可以防止长斑和减少鱼尾纹的。这条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治了,耳聋、耳鸣、耳痛都可通过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这条经从脖子侧后方下行至肩膀小肠经的前面,所以和小肠经合治肩膀痛。还能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等发生在颈部的疾病。由于顺肩膀而下行到臂后侧,所以又可治疗肩周炎,再下行通过肘臂、腕,那么网球肘、腱鞘炎也都是三焦经的适应证。
有一位中年女士,因丈夫有外遇,与其大吵后突然右耳轰鸣不止、昼夜不休,无法入睡。西药治疗3天毫无疗效,朋友求我帮忙,病人此时头痛欲裂、心烦气躁。我本欲在太冲穴施针以泻肝火,但此穴用手掐毫无痛觉,知其肝火已上巅顶,针"太冲"已鞭长莫及。便用三棱针在头顶"百会"附近连刺3下,出血10毫升左右,患者顿觉头目清爽,但耳鸣依旧。于是沿三焦经从"角孙"至"翳风"到"天牖"一路刮痧,出紫痧多而厚,刮至"天牖"时,耳鸣骤然停止。由此也可以看出,三焦经不正是肝火宣发的出气筒吗?曾接触过许多更年期综合征的女士,她们的三焦经个个痛不可摸。
此外,三焦经还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呢!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支沟穴可以治胁痛岔气,液门穴可以治口干咽痛。
记得春天和十来个朋友去郊游,都坐在一辆面包车上,可能是山路不平,车颠簸得很厉害,同行的一位女士突然腰痛得坐不住了,我们赶紧把车停下。这位女士曾因腰椎三度滑脱,做过手术,今天突然旧病复发,又是在荒郊野外,急得大家不知所措,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可车上空间太挤,根本没地方按摩。我飞快地思考着有何变通的方法。上身的什么经络穴位能通到腰椎去呢?突然,《难经》当中的一句话"三焦,元气之别使"在脑中一闪,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元气乃命门所发,而命门穴正在腰椎位置。当下取三焦经的原穴"阳池"并在其周围寻找痛点,在两个手背找最痛点进行按揉,只揉了不过5分钟,她的腰就一点不痛了。当然,这种手法只是应急,并不能除根。但那天,我们大家却因为这小小的三焦经而能尽兴游玩却无后顾之忧。
还有个一紧张就胸闷的朋友,看书、看报、看电视都会莫名地胸闷憋气、上腹堵胀,胸口就像勒上了禁锢的外壳,不得喘息。经过西医多少次体检也没查出一点毛病来,都认为他是神经紧张闹的!一次朋友聚会,在打闹嬉戏中我无意间用拳头锤了他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玩笑之举,他却痛苦不堪,捂着肩膀直叫疼:"老兄,轻点成吗,又不是武侠片点穴!"我其实根本没用力,大家也觉得他小题大做,不就敲了一下胳膊吗?哪至如此?可看他又不像是故作姿态,我用手按了按他的伤处,他疼得直咧嘴,可马上又乐了:"老兄,你真神了?刚才还胸闷得紧,喘气都憋,经你这一打,倒痛快了。"边说边自己按摩起被我敲疼的那块肌肉,胸闷很快就完全消失了。此时我才留心观察他上臂被敲疼的地方原来是三焦经的消泺穴,这样看来,他的胸闷当是上焦气郁而成。想来好笑,我的"无心之过"却解了他的"无名之苦",还让我更多地领悟了"三焦主气"这句话的奥妙,真是"一捶两得"! 我每天都在积累知识,但我发现学富五车的人很多都没有思维。我每天都在参研事理,但我殚精竭虑仍没有看到觉悟的灵光,倒是在半梦半醒之间,亦真亦幻之际,失神凝望之时,或许有些不期然的东西,那似乎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 本帖最后由 guoan 于 16-1-2009 16: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8 19:28:09 | 只看该作者

手厥阴心包经

我给大家谈谈心包经,这条经络穴位很少,但宝贝很多,有些穴位是专病专穴,是其他的穴位无法取代的。至于经络的循行路线,你只要自行看图确认便可。比如说处于腕横纹上10厘米处的郄门穴(胳膊长短不同,这是大概位置),它对于防治心绞痛疗效神奇。
记得有年10月份的一天,天气较冷,邻居家的女孩急慌慌地来敲我家的大门,说她的爷爷突然坐在地上起不来了。我赶过去一看,只见80多岁的刘大爷脸色煞白,头上大汗淋漓,右手捂着胸口,斜靠在墙角的地上,话都说不出来了。我见此情形,料定是他的心绞痛犯了,便向他孙女要硝酸甘油,可情急之下却一时找不到,急得她直哭。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穴位--郗门,便撸起老人左臂衣袖,用我的左手大拇指点按住郄门穴,右手攥住老人的左手掌进行顺时针旋转。一分钟的光景,老人长出一口气,四肢也由冰凉逐渐转暖;5分钟以后我扶着老人上床休息,此时他已谈笑风生,说当我按住他的穴位时,他感到有一股热流由左臂涌入前胸,心里立即不再发紧,一下子松绑了。郄门穴穴位较深,自己按摩时可用右手拇指用力按住此穴,同时左手腕做顺时针旋转。这时此穴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感觉。(不要等到发病时才想起去按摩,那时你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平日就揉一揉,防患于未然吧。) 再说个心包经的宝贝穴位,这个穴用处极广,太实用了,这就是位于手心的劳宫穴。劳宫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就是劳累了以后到宫殿里去休息。这是我的解释,跟原注不相干,但却能说明它的用途。这是一个补养心脏的穴位,且补养的速度极快。
通常在刮痧前让患者自行准备中药生脉饮,以防止有些人"晕刮",往往是心脏功能较弱的人会有这种情况。一日为人刮痧,那人刮着刮着突感心慌、恶心,随即就进入了半休克状态,她家里的人慌作一团。我见状连忙掐按她的劳宫穴,不到两分钟她便醒过来,并对我说像是睡了两个小时的舒服觉,一下子就又精神抖擞。
两次意外的经历让我领略了人体穴位的神奇,只要对症使用,绝对就是灵丹妙药,没有丝毫的副作用。
劳宫穴的功效还远远不止这些。参加面试或者是在其他重要的场合,我们有时会紧张得手心出汗、心跳过速,这时你不妨按按劳宫穴(左手效果更好)。转瞬间,你就会找回从容镇定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guoan 于 16-1-2009 16: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31-12-2008 20:28:32 | 只看该作者
俺来了,为楼主放出经络图

陈玉琴老师推荐经络图下载地址:

   点击右侧可直接链接:经络图


源可能不存在了,用迅雷下才好

[ 本帖最后由 diegolin 于 31-12-2008 20: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guoan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31-12-2008 20:33:55 | 只看该作者
呀,又开新帖了,没有发现呢。学习学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1-2009 23:3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eth_chen 于 31-12-2008 20:33 发表
呀,又开新帖了,没有发现呢。学习学习啊

新年快乐!好久不见,还以为你忙登陆呢,什么时候去OZ?欢迎你来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1-2009 23:39:04 | 只看该作者

手太阳小肠经

5. 小肠经--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您心脏供血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有的人总是爱胸闷、胃堵,还有些人脾气很急,老是心烦气躁,动则要与人嚷嚷。这时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经和小肠经。
天天守在电脑旁的朋友们通常都会肩膀酸痛。有的人站起身活动一下,很快就恢复如常;而另一些人则会日渐加重,先后背痛,然后脖子也不能转侧,手还发麻。医院通常诊为颈椎病。其实多数是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小肠经气血也虚弱了。观察一下小肠经的走向就会发现,从脖子到肩膀,再从胳膊到小手指,一路下来,正是你平常出现症状的部位。
有人问,心脏供血不足,为何会影响小肠经呢?这其实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表里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这种关系是通过经络的通道联系起来。如果心脏有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小肠经就先有征兆了。有的中医能够预知你的疾病,那并不是捕风捉影,随意揣测的(当然总会有这样的人),而是你的身体已经先告诉他了。所以,他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更不是什么巫术,只是你不知道内情罢了。
现在咱们就揭开谜底:肩膀在开始的时候只是酸,酸的意思是气血不足了,然后是酸痛,酸痛是因血少,进而流动缓慢而瘀滞,不通则痛了。再后来就变得僵硬疼痛了,僵硬是因为血少,血流缓慢,再加上长期固定姿式,血液就停滞在那里;如果心脏持续地供血不足,那么停滞的血液就会在原地形成瘀血,没有新鲜血液的供应,肌肉、筋膜就会变得僵硬,缺乏气血供养的肩膀就好像缺水少粮的边关军队,抵御不住外界风寒的侵袭。如果此时睡觉偶遇风寒,哪怕是一点点风,这不过是诱因,你就会落枕。其实落枕哪是当天得的呀,早已酝酿多时了,风只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有的人不从事案头的工作,肢体也总是在运动之中,那么他们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又怎么考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我们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小的时候打闹玩耍经常会碰到它,总会过电般一麻到手。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记得有个朋友,总是胸闷、胃堵,尤其是一紧张或看了点文章和电视新闻,就堵得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一样,呼吸费力。说是精神因素,可实在憋闷得厉害。去医院检查,总以为他是胃炎,心脏也查不出任何毛病。于是吃了许多治疗胃的药物,可憋闷还是常常不请自来,去不了根。有一次聚会,他任何东西都没吃就已经开始胸闷憋气。我帮他按摩三焦经和小肠经,三焦经只有些酸,可当触及小肠经上臂的部分时,发现他那里的肉松弛若棉,里面有许多网状的粘连的东西,手还没用多大力,他已经刺痛难当,直叫我轻点。我问:"胸还憋闷吗?"他惊喜:"奇怪啊,不憋了!胸闷和胳膊还有关系啊!""是啊,心血不足啊,当然憋闷了!""可我没心脏病啊!"我说:"这团肉再松下去,你离真正的心脏病也不远了!"于是叫他回去好好修理小肠经,几个月后复查,那团松松的棉花已经有弹性多了,按摩也不刺痛难忍了,当然最主要的是胸闷对他来说已经是稀客了。
有的人脾气很急,总是心烦气躁,动辄要与人争吵嚷嚷,中医认为是心火亢盛。由于火气太大,无处宣泄,就拿小肠经"撒气"了。结果小肠经就会肿胀、硬痛。顺着小肠经就会牵连到耳朵、喉咙、脖子、肩膀、肘、臂、腕、小手指,造成这些地方或疼痛或麻木。

[ 本帖最后由 guoan 于 7-1-2009 13:3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1-2009 23:40: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iegolin 于 31-12-2008 20:28 发表
俺来了,为楼主放出经络图

陈玉琴老师推荐经络图下载地址:
   点击右侧可直接链接:经络图也可以使用此地址进行下载:http://www.szccf.com.cn/uploadfile/video/2007video/经络图.rar

源可能不存在了,用迅 ...

新年快乐!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3-1-2009 17:43: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oan 于 1-1-2009 23:30 发表

新年快乐!好久不见,还以为你忙登陆呢,什么时候去OZ?欢迎你来做客!



新年快乐啊,正忙工作呢,年底反而忙起来。。。登陆还早,顺利的话希望下半年可以来oz,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3-1-2009 17:45:16 | 只看该作者
对了,lz已经在澳洲生活了吗?我以为你在国内啊,你习惯那里不?真希望我父母以后也愿意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3-1-2009 18:0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seth_chen 的帖子

没呢,今年圣诞节去,生活估计应该没问题。呵呵,我们可能差不多时间去的,你想到哪个城市?我去墨尔本。

[ 本帖最后由 guoan 于 6-1-2009 17:0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6-1-2009 01:58:38 | 只看该作者

足厥阴肝经

  6. 肝经上的太冲穴--最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 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涩,视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
太冲穴可以伸出援手,帮你解决这如此众多的问题。还可以在你发烧的时候帮你发汗,可以在你紧张的时候帮你舒缓,可以在你昏厥的时候将你唤醒,可以在您抽搐的时候帮你解痉。
什么人用太冲穴好呢?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种随时可以发火、不加压抑、发完马上又可谈笑风生的人,那么太冲穴对你就意义不大了。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一天去朋友家办事,朋友请我顺便帮他的太太号号脉,说她在国外读的医学博士,根本不信中医,今天正好让她见识见识。
他的太太立即向我伸出胳膊,虽是微笑着,目光里却露出些挑战的意思。我觉得这种测试很无聊,本想拒绝,朋友却搂住我的肩膀,说:"老郑,你今天一定要帮我打消她的气焰,不然她老说我信中医是愚昧无知。"我说:"好吧,那就班门弄斧了。"我和她面对面坐着,我用3个手指点在她手腕的寸关尺上,凝目静思,她却始终微笑地看着我,不怀好意。号脉竟成了两大门派的内力比拼,真有意思! 她的肝脉弦旺、心脉浮数,定是个火气很盛、脾气暴躁的人,而脾脉却沉紧细涩,必有肠胃疾患,肺脉浮大而无力,时有头痛而发。摸了大约3分钟,已了然于心,我便起身坐在沙发上喝茶去了。他太太看我胸有成竹的样子,倒有些不知所措,焦急地问:"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没什么问题,就是肝火太旺,脾气大了点。"我略带调侃地说。"对、对、对,她这脾气,说翻脸就翻脸,整天都和我嚷嚷!"我的朋友在旁边搭腔。"这算诊的什么病,脾气大也是病吗?"她歪着头,略带轻蔑的口气说。
我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对她说:"脾气大不是病,但容易引起头痛、高血压。"她扬了扬眉,微微点了点头:"还有什么问题吗?" "脾气大,爱生气,最易引起脾胃受伤,按西医说就是胃或是十二指肠溃疡。还有就是你夜里两点钟左右经常醒来,再也睡不着,白天9点钟到11点钟又困得不行,并开始头痛,但11点一过到晚上又会精神抖擞。"我娓娓道来,她目瞪口呆。"神了,神了,真神了……"她正沉浸在自言自语当中,我已经告辞出门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发脾气并不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每当男性朋友们向我抱怨太太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我总会劝他们当做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来坦然接受。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发脾气不是由于修养差、学问低,而是不由自主的,是体内的浊气在作怪,它在你的胸腹中积聚、膨胀,最后爆发出来,控制不住。那么这种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根源上来讲是由情志诱发而起的。其实这种气起初是人体的一股能量,在体内周而复始地运行,起到输送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肝功能越好的人,气就越旺。肝帮助人体将能量以气的形式推动全身物质的代谢和精神的调适。这种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我们在它生成的时候压抑了它,如在生气的时候强压下怒火,使它不能及时宣发,那么这时它就成了体内一种多余的能量,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上火了","气有余便是火",这火因为没有正常的通路可宣发,就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体内横冲直撞了,这种火上到头就会头痛,冲到四肢便成风湿,进入胃肠则成溃疡。所以让她河东狮吼,宣泄出来,岂不妙哉! 肝火旺是一种上天的禀赋,肝火旺的人有胆有识、精力充沛,常能做成大事,三国时的张飞就是这样的人。还有的人肝火先天不旺,气血不足,这样的人一旦生气,很容易被压抑,无力宣发,只能停滞在脏腑之间,形成浊气;这种气停而不走,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使血液循环减缓,很容易在体内郁结成块,甚至形成肿瘤。所以有浊气要及时排出,放屁、打嗝便是法宝。

[ 本帖最后由 guoan 于 7-1-2009 13:3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6-1-2009 12:4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guoan 的帖子

好贴,收藏,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6-1-2009 17:02: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ongsongjunjun 于 6-1-2009 12:46 发表
好贴,收藏,慢慢看.

呵呵,你的帖子我也收藏了,有空还需要研究研究,毕竟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东东,没有健康还能有什么呢。欢迎常来坐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6-1-2009 21:30:48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7-1-2009 13:36:09 | 只看该作者

足厥阴肝经

有一种人爱哭,你可别阻止她,有烦心委屈的事能够随感而发,将体内的郁结及时疏解,真是痛快!"肝之液为泪",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的自然解毒法,可以迅速化解肝毒,为何不用呢?有些人大哭了一场,将多年的积郁一涌而出,顿时无毒一身轻。所以这是最高明的治疗方法。哭也会消耗大量的气血,因为浊气不会自行排出,需要调动大量气血将它赶出来。所以大哭之后通常疲惫不堪,困倦思睡,这时就要及时补充气血。另外,也不可总是哭哭啼啼,像林妹妹一样,那就又会造成气血两伤了,所以凡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说到肝火,说到生气,就不得不提到太冲这个奇妙的穴位。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我对太冲穴一直怀有一种敬畏的情感,因为它太像是一位不怒而威而又宽厚睿智的长者。它总能给你注入能量,总能为你排解郁闷,总能让你心平气和,甚至在险象环生之时让你临危不乱、勇往直前。难怪吴清忠先生在《人体使用手册》中对此穴推崇备至。
一个穴位竟有如此的功效,很多人觉得我是在夸大其辞。但我觉得因为自己的浅薄,还远没有真正了解它的博大。在中医里面,肝被比做是刚直不阿的将军,"肝为刚脏,不受怫郁",是说这个脏器阳气是很足的,火气是很大的,是不能够被压抑的。"肝主筋,易生内风",你看那些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手脚拘挛,按照俗话说,就是筋抽在一起了,这就证明肝已受伤了。"肝开窍于目",是说眼睛的问题主要是由肝来决定的: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涩,视物不清了;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
"肝藏魂",有一个成语叫"魂不守舍",就是魂不能踏踏实实地在肝脏这个屋子里呆着,非要跑出来。有的人整天精神涣散,思想难以集中,就像丢了魂一样,这就是肝气虚弱造成的。还有人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这都是肝脏郁结的浊气在作怪。太冲穴可以解决这如此众多的问题,所以你一定要善加利用。太冲穴还可以在你发烧的时候帮你发汗,可以在你紧张的时候帮你舒缓,可以在你昏厥的时候将你唤醒,可以在你抽搐的时候帮你解痉。
太冲穴什么人用好呢?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种随时可以发火,不加压抑,发完马上又可谈笑风生的人,那么太冲穴对你就意义不大了。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本想奉上一份正餐,却摆上了一堆零食。有些可能不合你们的胃口,捡爱吃的吃一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10-1-2009 23:42:30 | 只看该作者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膀胱经为总的排毒通路,无时不在传输邪毒,而其他排毒通路皆是局部分段进行,且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欲驱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在臀下殷门穴至委中穴这段膀胱经至关重要。因为此处是查看体内瘀积毒素程度的重要途径,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所以此处实安身立命之所,不可不知。

  经络是联接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网线和桥梁,也是我们通过体表来医治内脏的长臂触手。但是穴位众多,如何选取?穴有五行,如何搭配?穴有补泻,如何操作?这些皆是纷杂不清的事情。古人已众说纷纭,今人又各抒己见。若要刻意求根寻源,幽门未入,已堕迷雾之中。所以不如削繁就简、去精取粗,反而容易掌握其要旨。

  治病无外乎两条途径:驱其宿毒,培其正气。

  一、驱其宿毒 膀胱经乃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病之轻重深浅皆可在此经查找到端倪。也就是说,病之由浅入深,此为入径之门户;病之由内而发,此为出径之通路,可谓邪毒出入之关隘。知此一经,则排毒之法思过半矣。

  有人或问,大肠之排便、毛孔之发汗、脚气之湿毒,气管之痰浊,以及涕泪、痘疹、呕秽,皆为排毒之法,为何略为不谈,独言膀胱经?是因膀胱经为总的排毒通路,无时不在传输邪毒,而其他排毒通路皆是局部分段进行,且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欲驱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膀胱经有个要穴叫"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何故?此乃泄毒之出口。此穴通常为刺血首选,正是此因。

  二、培其正气 "上工治未病而不治已病",是说好的医生不等到疾病已经形成才去医治,而是防病于未然。如何防患?需随时培补正气,正气充沛则百脉俱通,气血旺盛则邪毒难以在经络中停滞瘀积。"经穴本调何须刺,气血充盈邪无踪。"现在的人往往只知排毒而不知培补,或毒去而复生;或毒邪未去,身体已衰;或正邪僵持难下,旷日难愈。所以祛邪和扶正须协同进行。人之内力须由脏腑而生,经络而传,故脏腑培补法、经络锻炼法最为切要(此二法另章专述),而精通一经一穴之用法倒似是舍本逐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6-1-2009 16:12:27 | 只看该作者

足少阴肾经

  8. 肾经--生命的瑰宝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紫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只是穴位蝇头之地,人皆不以为意,岂知小小孔窍,却能通天彻地,尽藏玄机。有朋友可能会觉得我在虚言夸大,狐疑不信,那就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肾经,这是一条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经络,若想提高生活质量,在身体上从温饱进入小康,那就必须把肾经锻炼强壮。肾是先天之本,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也就是祖上的"遗产"。如果没有先天的厚赠,那就真的太需要后天的培补了;否则,人过中年便注定要每况愈下,衰老之态势不可挡。身体需要运动,经络更需要锻炼,经络是修复身体器官损伤的无形触手和忠实保镖。我们人体的器官就像天天运转的机器,是很容易磨损的;但是只要我们经常保养它,时时除垢润滑,那么我们仍然能够日久弥新,甚至脱胎换骨。因为我们改变了遗传留给我们身体发展的惯性轨道,激发了每个人身心固有的巨大潜能,大自然赐予了我们每个人强大的自愈能力,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机缘去挖掘和把握了。
  这里主要讲肾经的3个穴--太溪、复溜、涌泉。你可别小看这3个穴,它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
  先说太溪,位于脚内踝后三厘米凹陷中,这个穴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补穴,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还有男人们最担心的性功能减退以及妇女们的习惯性流产,都可通过刺激这个穴看到明显的效果。
  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才30出头,却患了难言之隐,总是憋不住尿,不敢跑,不敢大笑,甚至不敢咳嗽,因为只要稍有大的身体活动就会发生状况。她是一家外企公司的职员,人也长得漂亮,但就是这个病患使她非常自卑,同事们的聚会她从不参加,甚至不敢交男朋友。人们觉得她性情孤傲,也都对她敬而远之。她断断续续吃了3年的汤药,竟无显效。我看了这些方子,都对症,都是固涩缩尿补肾的方子,只是因为她脾胃虚寒,药物在脾胃被阻隔,无法真正被吸收,所以不能收到补肾缩尿的功效。我让她在后背肾俞位置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10分钟。每天如此,10天后她来电话说,肾俞穴在拔到第8天时出了大水疱,就没敢再拔,而且太溪穴已经揉得痛不可摸了。我对她说,这一切证明她肾脏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可以暂时休息,让身体自己去调节。又过了一周,她兴高采烈地来到我家,告诉我她的遗尿已经彻底好了。其实用肾俞配太溪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虚都是最佳的配伍,尤其对于肾虚腰痛马上可以见效。用穴位补肾,躲过了胃肠吸收这道关,所以不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而且补得直接、迅速。
  再说说复溜穴。"复溜"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在太溪穴直上两厘米处。这穴位治疗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什么膀胱炎、阴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因流产留下的后遗症,都可以选择此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的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所以怕热口干、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又多了件宝贝。
  涌泉穴,相当于足底疗法的肾上腺反射区,自古就有临睡搓脚心百次可延年益寿的说法。其最实用的功效是在于此穴能引气血下行,可以治疗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等气血上逆的症状。此穴敷药效果最好。比如高血压患者可取中药吴茱萸25克研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敷于两脚心涌泉穴,用纱布包裹。通常20小时左右血压开始下降,且有持续效果。重症者可多用几次(平日配合金鸡独立法效果更佳)。鼻出血则敷大蒜泥,左侧流血敷左脚心,右侧流血敷右脚心,两鼻孔俱出血俱贴之,有立即止血之效。此法还可醒神通窍,以治疗慢性鼻炎(有专家建议此穴不宜艾灸,可作为参考)。此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则有个前提,就是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显者适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显,或此穴处皮肤无弹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会使肾气更为虚弱),可选用敷药法。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只是穴位蝇头之地,人皆不以为意,岂知小小孔窍,却能通天彻地,尽藏玄机。有朋友可能会觉得我在虚言夸大,狐疑不信,那就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9-10-2025 07:39 , Processed in 0.039809 second(s), 5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