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82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安利是欺诈的最大疫苗。“理解了安利,就理解了欺诈”-----"经济邪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9-12-2008 19:0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安利传销内幕 希望大家善待自己 (转帖,来源不明)

在上海安利总部,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动,人们仿佛又发现了一条发财的捷径。尽管安利的工作人员一再强调,“我们的事业需要勤奋的劳动”,人们似乎也满不在乎,趋之若鹜。大把大把的钞票,安利的货箱,尤其是攒动的人头,充满期待的目光,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上海股票市场疯狂抢购的情景。
  不止在上海,在广州,成都,南京,甚至是比较偏远的贵阳,这样的场景都在每天上演。曾几何时,国人对于一个“需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决不可能一夜爆发”的“一个普通事业机会”,竟然会如此热衷?难道偌大的中国,竟然没有别的“辛勤劳动”的机会了吗?安利,到底有什么魔力?   
  安利在中国曾经臭名昭著。在九十年度中后期,由于有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下岗工人受骗等,政府不得不要求安利停止经营,并彻底整顿了全国甚嚣其上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老鼠会” 。然而,安利卷土重来了。并且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并吸收前面的教训,更加具有欺骗性。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种种变化。    

  二:点石成金的秘密:安利营销人员的收入来自那里  
  在安利销售的产品中,有家居护理系列、个人护理系列等,其中包括一般的护肤品、化妆品、洗涤品、美发产品和最新推出的营养保健食品。安利的产品形形色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价格贵得惊人。据笔者将安利产品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如宝洁以及其他品牌相比较,安利产品的定价平均高出60%。   
  如此昂贵的产品,当然应该是面向高档消费者了。奇怪的是,购买安利产品的大多数是一般的工薪阶层,甚至是下岗工人。那么,这些普通市民,倾其所有购买安利产品,要成为安利的营销代表,图的是什么呢?
  答案不难从安利公司所发的“安利(中国)营销人员制度修订本(2001年7月)”中得出。安利营业代表每销售一件产品可获该产品定价的20%(税前),作为“顾客服务报酬”。另外,从扣除20%后的净营业额中,营业代表还可以得到3%-21%不等的佣金比例。根据安利在该手册中自己举的例子,如果营业代表陈先生每月营业额为4000元的话,其收入将达920元,占营业额的23%。如果该营业代表的营业额达到87500元,那么他的总收入可以达到32200元(20%的毛利收入17500元+21%的佣金14700元)。在这种情况下,营业代表的收入高达其营业额的36.8 %。(而一般直销公司直销人员所得的收入一般不超过销售额的10%。)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安利营销人员的收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于购买者所支付的超高价。如果安利的定价是合理的话,支付营业代表这么高昂的佣金以后,恐怕安利早就不存在了。   

  三:安利是一般的“老鼠会”吗?   
  安利声称自己不是“老鼠会”,当然,没有“老鼠会”会说自己是“老鼠会”的。安利在重返中国大陆后,为了获得政府的批准和蒙蔽大众的视线,号称自己是“以店铺销售配合营销代表直销”的方式经营。安利目前也在全国28个省十自治区开设了58家店铺(截止2001年11 月)。开了安利店铺,就证明安利与其他的日用品厂商一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安利一再向其营销人员强调,切勿在未开设安利店铺的城市举办销售培训会。可见,店铺不过是安利身上的遮羞布。只要你到任何一家安利店铺去看一看,来安利店铺的,都是安利的工作人员和营销代表。安利店铺不过是一个安利储存发货的据点而已。真正的销售是通过人传人而实现的。   
  安利声称自己不是“老鼠会”,并且信誓旦旦的说,营销人员的收入来自于其自身的销售,而非来自于其下线。如果一个营销人员不好好的向客户推销其产品,而只是发展下线的话,是不会有什么收益的。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根据安利公司的介绍,安利公司对于其营业主任、经理有一个“市场开拓经费”,即该主任或经理培训辅导的营业代表们的销售总额的 9%。安利声称自己是把每月销售的净营业额的21%拨作“市场开拓经费”,事实上这些钱从哪里来是一目了然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加入安利的时间足够长,“培训辅导”的营业代表足够多,你就可以得到高额的“市场开拓经费”。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   

  如果某营业主任所“培训辅导”的营业代表们总的销售净额达到70000元,“市场开拓经费” 将达14700元。如果其中每一个营业代表的销售额都在4200元以下的话,这些营业代表们总共可以获得2100元的“市场开拓费”。而这个营业主任不需销售任何安利产品,就可以获得12600元。安利“老鼠会”的本质暴露无疑。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利的字典里,“培训辅导”就是拉下线,营业代表是刚入门的“小老鼠”,而营业主任、经理就是“大老鼠”,而那些具有“钻石”“双钻石”之类级别的高级营业经理就可以称得上是“硕鼠”了。安利自己提供的资料,在1999/2000年度,安利的营业主任平均的年收入为72000元人民币,高级营业主任平均年收入为14万人民币,而营业经理平均年收入为33万人民币,高级营业经理平均年收入为79万元人民币。这些人难道是通过推销安利的产品挣到这些佣金的吗?当然不可能。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硕鼠”们真正的收入是来自于“下线”。而最下层是那些刚刚接触安利,不惜血本,倾其所有,购买一大堆安利产品,向亲朋好友磨破嘴皮,渴望有一天能达到“硕鼠”们的收入水平的广大市民。  

  安利不是一般的“老鼠会”,而是一只极度狡猾,极度凶残的“洋老鼠”。   

  四:关于安利的骗局与真相   

  骗局:安利销售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
  真相:不错,安利的确销售的是产品。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品的价格。比方说,我把一个价值100元的真东西以200元的价格卖给你。尽管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但也是属于欺骗。安利的佣金如此之高(可达销售额的40%),正证明了其产品的超高价。尽管安利通过各种方法,如提供洗发浓缩液等,来使得其价格跟市场上其他产品不容易比较。但只要稍加留意的话,还是可以发现其价格比同比产品贵出很多。如安利丽齿健含氟牙膏(产品编号:36833)定价为42.50元,而市场同类产品一般为5元以下,最贵的也不过十来元。   

  骗局:安利的产品都是明码标价,不存在欺骗的问题。
  真相:这个问题紧接上一个。有人或许会问,既然安利的产品这么贵,为什么还会有人买呢?答案在于上节中所写的安利销售人员的高额利润。也就是说,大家不是不知道安利的东西贵,但买安利的产品是为了投资,而不是消费。买安利产品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在以后找到“ 下线”,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这就象买股票一样,如果你所买入的股票能在以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那么现在的买价是否高于股票的价值就无所谓了。   

  骗局:安利从不要求营业代表预先付款,售出的产品还可以有退货保障,是讲信誉的。
  真相:是的。由于上面所述安利精心策划的骗局和人们的贪心与短视,安利并不用担心大家退货,除非你不想发财。   

  骗局:安利为很多下岗工人及其他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真相:少数下岗工人也许真的可能成为幸运者,但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上当受骗者的基础上的。况且,大多数人的“辛勤劳动”只是养活了“金字塔”顶端的一小撮人,并没有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益处,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无限贪求金钱的牢笼之中,无法自拔。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骗局:安利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真相:中国近代的鸦片贩子或许能让许多人赚钱,带动烟管等等“产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着鸦片就为中国的经济作出了贡献。如出一辙,安利在中国的投资,向政府交纳的税收,销售人员的高额收入,统统都是来自于中国广大老百姓的血汗钱,而且只是一小部分。安利对于中国经济无疑是一颗“毒瘤”,没有任何正面作用。唯一的作用是助长了一部分人的贪婪欲望。   

  骗局:安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经营,怎么偏偏在中国不行?
  真相:安利骗局的核心在于其产品的超高价和销售人员金字塔形的结构,而在其他的国家,有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说,安利在其他国家产品的售价,可能会比较低,接近于市场同类产品。这样它就不能对销售人员颁发高额奖金(否则它就会破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不成其为骗局。如果安利在其他国家与在中国一样,也是保持产品的超高价和销售人员金字塔形的结构,那无疑也是地地道道的“老鼠会”。如何“灭鼠”,就要当地所在国政府操心了。事实上,中国市场是安利所吹嘘的增长最快速的市场,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窥出一点端倪,安利的策略是,哪里好骗就到哪里去赶快骗,哪里不好骗就暂时收敛一点。这只“大老鼠” 真是修炼成精了。   

  

  五:金字塔下的白骨:救救我们的同胞!!!救救下岗工人!!!
  “羊毛出在羊身上”,撑起安利“金字塔”上端爆富神话的,是底层的满目白骨。尽管如果他们运气好,敢于拉自己的亲人朋友下水的话,有一天他们也可能实现自己的致富梦。“金字塔”修得更高了,下面的白骨也将会更多。只要安利继续存在下去,只要人们追求爆富的心态继续下去,这个金字塔“还将继续的增长下去。
  与所有的“老鼠会”一样,安利的利润来自于欺骗和掠夺,来自于对人们贪婪心理的利用。这样的金字塔迟早是要倒掉的。它就象一颗“毒瘤”,如果晚割去一天,对我们身体的损害就将越大。当安利金字塔倒塌的那一天,不知将出现多少破产的家庭,流离的孤儿,衰败的景象,为此,我们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尽早对安利进行全面整顿,由物价局出面要求安利提供其生产产品的成本资料,彻底揭开其超高价之迷;查封安利一切生产工厂及资金,避免其将资金转移到国外,并对于一些受害者给予补偿。

[ 本帖最后由 kingsking 于 29-12-2008 16: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8 19:02:11 | 只看该作者
接触了安利以后 ,从此我对大神,大仙敬而远之.


(另,我推崇巴菲特,并不是因为他是"股神",我说过,世界上本没有神,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我只是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股神是打引号的,打个比方)

[ 本帖最后由 kingsking 于 29-12-2008 16:0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8 19:13:2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安利如他说得那么好,全世界人都应该只用安利。
如果做安利如他说得那么赚钱,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来做安利,且发财了。

我觉得这是一切谎言的套路,把自己说得无比的好,出了事推得一干二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9-12-2008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安利本身包括产品在内肯定是没问题的,否则在美国也不可能合法

不光是安利,很多东西到了国内就变味了,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9-12-2008 22:23: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reeray 于 29-12-2008 20:02 发表
安利本身包括产品在内肯定是没问题的,否则在美国也不可能合法

不光是安利,很多东西到了国内就变味了,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意。 学市场营销的时候还老师还特意举了安利的例子,仔细读读其实还是很有一套的。
只不过这些东西到了中国就变味儿了。 没办法,中国人多,竞争厉害。不走歪了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9-12-2008 22:33:43 | 只看该作者
想发财的人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30-12-2008 01:22:18 | 只看该作者
AMWAY在全球其他地区经营模式,如出一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cello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30-12-2008 12:16:0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传销骗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30-12-2008 14:24:06 | 只看该作者

碍于熟人的面子,我在国内买过不少安利的产品。

我在国内时,我的许多战友及朋友都在做安利,他们经常来找我推荐安利的产品。他们知道我接触的人比较广,动员我参加安利的推销。我说我绝对不会参加的,我没有时间,也不感兴趣。我知道安利的产品非常贵,但是碍于熟人的面子,人家大老远的来了,不要让人家太失望,所以我违心的买过不少安利的产品。比如蛋白粉,牙膏,钙片,清洁用品等。至今我国内的家里还有皮沙发的清洁剂,玻璃清洁剂和厨房洗洁精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30-12-2008 22:53:5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安利如他说得那么好,全世界人都应该只用安利。
如果做安利如他说得那么赚钱,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来做安利,且发财了。



产品好不好倒在其次,关键是夸大其词,恶意欺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31-12-2008 07:47:5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有TZ是否熟悉玄小佛这个名字,她是台湾的一个作家.写类似琼瑶的爱情小说.
1995年的夏天,跟着她瞎混了一个暑假. 她就是做这个安利的传销,天天搞了一大帮人在她家听课.
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她在做传销的同时也传教(天主教),简直是一举两得. 甚至我觉得传销只是她的手段,传教才是真正目的.
现在想想就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31-12-2008 11:0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lily 于 31-12-2008 06:17 发表
不知道有TZ是否熟悉玄小佛这个名字,她是台湾的一个作家.写类似琼瑶的爱情小说.
1995年的夏天,跟着她瞎混了一个暑假. 她就是做这个安利的传销,天天搞了一大帮人在她家听课.
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她在做传销的同时也传教 ...

啊,还起一个这么佛教的名字,敢情菩萨,耶稣都做安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31-12-2008 11:16:25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安利在中国咋个营销方式,安利的产品是好东西,我家一直在用它的洗衣液、洗碗液、维生素系列、蛋白粉,但都从国外买,比国内的便宜而且含量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31-12-2008 11:1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ingsking 于 30-12-2008 22:53 发表
如果安利如他说得那么好,全世界人都应该只用安利。
如果做安利如他说得那么赚钱,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来做安利,且发财了。



产品好不好倒在其次,关键是夸大其词,恶意欺骗

我认识在国内做安利传销很早的人,的确发了,而且早就不做了,只是定期拿下家的提成,很舒服,现在人家开始卖保险了,又发了
凡事都得抓早,后来者只能当分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31-12-2008 11:2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igua 于 31-12-2008 09:49 发表

我认识在国内做安利传销很早的人,的确发了,而且早就不做了,只是定期拿下家的提成,很舒服,现在人家开始卖保险了,又发了
凡事都得抓早,后来者只能当分母

安利在中国自称“直销”而不是传销,用他们的说法,是省了店铺,广告成本,把产品低价给用户,不是传销,不是老鼠会。可是同样正经的直销的dell,价格比竞争对手便宜,开始在dell卖东西的人,也不会“早就不做了,只是定期拿下家的提成,很舒服”,看来中国的法虽然不让传销,可是还是管不住安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31-12-2008 11:34: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lily 于 31-12-2008 07:47 发表
不知道有TZ是否熟悉玄小佛这个名字,她是台湾的一个作家.写类似琼瑶的爱情小说.
1995年的夏天,跟着她瞎混了一个暑假. 她就是做这个安利的传销,天天搞了一大帮人在她家听课.
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她在做传销的同时也传教 ...


做传销也好,做保险也好,前线的销售人员每天要面对的99.99%都是拒绝,他们要承受的压力、白眼和冷遇是我们做office的人的无数倍,也是我们无法感受到的,所以他们一定要有一定的精神寄托或者精神鸦片让他们坚持下去,所以玄小佛的传教也是对她的组员的鼓励,是必须和无可厚非的,因为没有这些,她的组员可能根本没有办法撑下去的。

正如保险从业员每天早上的早会,就每天都会有经验分享、唱歌、叫口号,要让他们用饱满的精神状态驱走昨天所受的委屈,然后开始新的一天。移民之前,我在国内的保险公司工作过差不多10年,也经常被邀请去在早会上介绍销售辅助软件的用法,基本电脑常识甚至是我自己的工作经历等等,即便是我一个做纯粹IT技术工人,也已经锻炼到可以用无比激昂的语调跟大家分享当天的topic(想象一下,拿着麦克风,对着一两千人,情绪激昂的告诉大家怎样用office!),因为我很清楚,我当天站到台上去,主要的目的是去激励前线的伙伴们,然后才是分享今天的topic。

每个行业,只有我们曾经深入理解才有资格去批评,而不应该想当然的认为这样做如何如何不对,如何如何恶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bio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31-12-2008 11:45: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31-12-2008 11:29 发表

安利在中国自称“直销”而不是传销,用他们的说法,是省了店铺,广告成本,把产品低价给用户,不是传销,不是老鼠会。可是同样正经的直销的dell,价格比竞争对手便宜,开始在dell卖东西的人,也不会“早就不做了, ...

呵呵,看来你不了解安利中国和中国政府部门的关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31-12-2008 12:03:40 | 只看该作者
是不知道,不过关系是可以靠钱建立和促进的,之后也能产生钱,这一点安利肯定比谁都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31-12-2008 12:0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31-12-2008 12:03 发表
是不知道,不过关系是可以靠钱建立和促进的,之后也能产生钱,这一点安利肯定比谁都清楚

没错,在中国做生意不和政府搞好关系哪行,否则说你是黑就是黑,说你是白就是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31-12-2008 12:1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igua 于 31-12-2008 12:07 发表

没错,在中国做生意不和政府搞好关系哪行,否则说你是黑就是黑,说你是白就是白

正解,看看AIG在中国就知道了,关系好的时候,是全国唯一一家独资的保险公司(中国规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合资,股份不能超过50%,AIG是唯一的例外),关系差了,是全国唯一一家没有团体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呵呵!D的确是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啊!

没有团险牌,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啊,团险非常赚钱,因为保的都是正在上班的处于人生黄金阶段的人,基本上保费都是白赚,而且不需要太多的行政资源去做服务。

[ 本帖最后由 Port_1433 于 31-12-2008 12: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31-12-2008 12:4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ort_1433 于 31-12-2008 12:11 发表

正解,看看AIG在中国就知道了,关系好的时候,是全国唯一一家独资的保险公司(中国规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合资,股份不能超过50%,AIG是唯一的例外),关系差了,是全国唯一一家没有团体保险牌照的保险公 ...

呵呵,当年我在国内几乎要掏钱买AIG的保险了,结果被一内行朋友劝阻了,那朋友专门为保险理赔官司提供技术支持,给我分析了AIG保险合同里文字中的陷阱和实际索赔失败案例,后怕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31-12-2008 12:5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igua 于 31-12-2008 12:40 发表

呵呵,当年我在国内几乎要掏钱买AIG的保险了,结果被一内行朋友劝阻了,那朋友专门为保险理赔官司提供技术支持,给我分析了AIG保险合同里文字中的陷阱和实际索赔失败案例,后怕呀


AIA的做法还是比较正路的,所有保险公司的理赔条文都是陷阱多多的,当年我们入职培训,要理解每个部门的工作流程,理赔部的头一上来,第一句就说“理赔部主要的存在目的就是想办法不赔或者少赔”,他们入行前都是很专业的医生,还有一些以前做刑警的,负责调查理赔申请的真确性,所以保险公司里,专业人才,第一是精算部,第二就是理赔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31-12-2008 12:57: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ort_1433 于 31-12-2008 12:50 发表


AIA的做法还是比较正路的,所有保险公司的理赔条文都是陷阱多多的,当年我们入职培训,要理解每个部门的工作流程,理赔部的头一上来,第一句就说“理赔部主要的存在目的就是想办法不赔或者少赔”,他们入行前都是 ...

所以我最后选了个陷阱相对少的国内公司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31-12-2008 16:4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ort_1433 于 31-12-2008 11:34 发表


做传销也好,做保险也好,前线的销售人员每天要面对的99.99%都是拒绝,他们要承受的压力、白眼和冷遇是我们做office的人的无数倍,也是我们无法感受到的,所以他们一定要有一定的精神寄托或者精神鸦片让他们坚持 ...


1, 言之有理。各个行业都需要有适合它的企业文化,保险和直销是比较典型的了。企业中绝大多数是面对客户的销售人员,不能让他们充满激情并且深信自己会销售成功,他们自己甚至企业会有业绩可言么?我也曾经见识保险公司的这些制度、文化,也曾经偶然和几个安利的销售员坐到一张快餐桌。的确不适应,甚至是讨厌他们这种很aggressive的行事风格。但是客观的说,这对他们企业是好的,并且没有违法。

2, 其实无论它冠名是直销还是传销,问题在于是否卖产品。这也就是国家明令禁止传销的原因,也是前些年一个个倒台的传销骗局的原因-没有下线是可以持续发展下去的,没有下线了就没有现金流了,没有现金流了,没有现金流了上层业务人员就没收入了;没有新的下线,下层销售就没指望了。所以传销是迟早倒掉的。我不想说我一人或亲戚朋友在使用安利产品。但是至少目前看到的安利是健康的,如果这种模式运转了相当长的时间,是否可以说明是持续的产品销售为企业上下的销售人员带来了收入呢?同时,其实这个体系里面的高层拿多少是无可厚非的,任何行业里都是一样的。

3, 至于和政府的关系,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哪个行业不一样呢?何止是安利的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Port_1433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7-10-2025 04:56 , Processed in 0.031821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