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patrickzh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国感想(PATRICKZHU)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9-10-2007 21:00:15 | 只看该作者
现实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9-10-2007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加分,没话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9-10-2007 21:33:3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回复devilhu,与大家共享:

若大个中国,13亿人口,只有长三角,珠三角还有北京这几个地方区区不到1亿人口可以享受这中国发展的气息!至少还有10亿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辛苦了一个月,只能赚到几百大毛!还有些人甚至拿不到这点辛苦钱!
对这段我没什么意见。

楼主周围的朋友混的好,有2点原因,一是上大学早,你看看2000年以后的毕业生是什么样子,个别人能找到象样的工作,好多人都是800起薪,甚至更底,你信不信大学本科毕业,起薪400的。而且是一年的试用期!
需要有耐心,等到2020年的时候来看2000年毕业的人的成就,大概混的好的也不会少吧。
关于薪水,我毕业那年,RMB78.50一个月(本科生),RMB86.50(研究生)。


二是专业好,你看看那些在学校里学市场赢销的在干什么呢?我就认识一个这样的人,在我那个城市晚上夜市摆地摊呢,可真是干上本专业了!
专业选好是没错啦。但是谁能谁能说的清二十年后是咋样哪?
我入学时,交大学计算机(那时好像还没有IT一说)的是很一般的专业,但是后十年那个红火,谁能预见。
我在文中已讲过了,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如果你现在的行业一般或因为年轻觉得不那么得志,不要太过气馁。很多时候你的年龄到了,也许坚持久了就会好起来的(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就楼主个体而言,的确需要煞费苦心去比较一下是上海(不是中国)好还是澳洲好?而且一定要找出是澳洲好,因为楼主定居在澳洲,还拿了CITIZEN。如果说楼主要是从中国大环境看,而不单单 看上海看北京,中国与澳洲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说这么多,无非是帮楼主吃更多的定心丸,您移民到澳洲的决定是没有错的!
从中国大环境看,我一小民没这么大的本事。
最后一句你只说对了一半,来澳洲移民不是我决定的,我是跟着老婆来的。但是我是不会后悔来澳洲的。
Life is something like multiple choice - A, B, C, D. What you can do is just choosing one without regret,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30-10-2007 22:3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0 收起 理由
crystalsea + 30 你太有才了!
ssisi + 20 有理,有力!
ritaclin + 3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9-10-2007 21:5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9-10-2007 21:56: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很真实!我也是上海的,我都能体会到

我们才过来两周,来之前也是想办法通关系把孩子弄进名校(当时还没有准签)上海进个好的学校太难了!除非你户籍对口.说来说去,国内无论办啥事都要讲个关系,太累了......人生短短,与世无争的日子,多好啊!所以,来澳是不悔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9-10-2007 22:0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T 于 29-10-2007 20:05 发表
"-和一老友相聚,听其讲述如何没花赞助费,通过关系把孩子弄进著名的北京XXX一小就读:200个名额,1400通过考试的孩子,校长手里有700个关系户递的条子,怀揣¥10W的家长居然送钱无门(该校根本看不上一、二十万 ...

进入不同教学质量的学校都有难度,区别仅仅是门槛高低、赞助费多少而已,就算是位于我家小区里的某区属试验小学,也有不少其他小区的家长来踏破门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9-10-2007 22:04:5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虽然部分观点未必完全赞同,而且对比面略小(毕竟只拿了上海这一高速发展的城市和澳洲对比),但总体还是非常客观平实,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9-10-2007 22:08:4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移民后如何赡养国内的双亲问题,这是所有移民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后都会面对的。我离开北京前1个月姥姥去世了,我也是近年忙于工作和孩子,给老人的时间很少,坦白的说,只要老人身体没问题,其他事情几乎排不上我的时间表。当时的感觉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在”........
北京已经是老龄社会了,主流媒体曾经做过空巢老人的调查,发现许多老人有抑郁症,有人甚至自杀。
大部分老人都不会拖年轻人后腿的,尤其支持我们及孙辈们的海外生活/发展,所以尽量常回去看看老人,陪老人吃顿饭,别真等到那天到来时,后悔一辈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30-10-2007 02:02:06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后总结一点,只要有钱,两边的优点都能占,两边都是天堂.30万办父母移民,一年来回两次不过2万,馋了到中国,闹了回澳洲.
没有钱,哪边都是地狱,都是吃不好住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30-10-2007 09:1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T 于 29-10-2007 20:05 发表
"-和一老友相聚,听其讲述如何没花赞助费,通过关系把孩子弄进著名的北京XXX一小就读:200个名额,1400通过考试的孩子,校长手里有700个关系户递的条子,怀揣¥10W的家长居然送钱无门(该校根本看不上一、二十万 ...



这位兄弟恐怕没在北京呆过或者还没有孩子......
原来在北京的时候在我周围完全不乏专门为了孩子卖掉刚买的“旧房子”去“好区”(名校附近)买更旧的房子的家庭。2w/平。我也不想让我的孩子那么痛苦,可是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这样,你不这样,如果你的孩子10年或者15年之后埋怨你当初的决定,你如何以对?
北京的教育资源整体来讲不错,毕竟是首都。但是由于北京特殊的地缘特点,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敢恭维,你不去挤那些名校,恐怕就要花更多精力或者更多金钱来给孩子补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30-10-2007 10:33: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evilhu 于 29-10-2007 18:42 发表
若大个中国,13亿人口,只有长三角,珠三角还有北京这几个地方区区不到1亿人口可以享受这中国发展的气息!至少还有10亿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辛苦了一个月,只能赚到几百大毛!还有些人甚至拿不到这点辛苦钱 ...

可惜啊,我也这么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30-10-2007 14:2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patrickzhu 的帖子

大萧条和冷战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资本主义深刻的认识自己,引进凯恩斯理论和社会主义的优点,使之发展成现在的社会资本主义.如果还是几十年前的那个样子,我不知道这里的筒子们还会有几个想移民到澳洲来呢,呵呵.反观中国现在的资本社会主义,倒是有点像原始资本主义的时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30-10-2007 14:39:2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入学时,交大的计算机还没有通信火,等我毕业的时候,我们通信专业的有一半都搞了计算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30-10-2007 14:45:3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和一个早就拿到PR的同事聊天,他一直犹豫是否过来,已经拿了PR两年多了,目前是北京某银行的处长,小孩也有了。他关心的问题是
1。能否找到好的工作,不在江湖上混已经很多年了
2。对澳洲的治安担心的很,上次短登墨尔本遇到双胞胎女生被杀,这次就是perth的
3。怕孩子的教育跟不上
4。肯定不会像国内一样呼风唤雨的,像我一样,从头做个小兵
5。但国内压力也大,昨天晚上加班到深夜给老板做PPT
6。人际关系复杂的很
7。待遇虽然不错,但也要非常努力的打拼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个人有个人的情况吧,到底哪里更好,非常难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30-10-2007 14:47:08 | 只看该作者
衡山路香樟花园旁边的小马路上,有家店的红烧肉也非常好吃,叫"新吉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30-10-2007 14:52:05 | 只看该作者

也是关于回国的几个随想

我几年前第一次回上海时,一下飞机,看到那些高楼大厦的墙外面,空调机左一个右一个的挂着,觉得特别难看,以前在上海住那么久,也没觉得什么,一有了比较,就不同了.可第二次再回上海时,感觉反差就不那么强烈了.每回出了墨尔本的机场,都不由自主的感叹: 还是澳洲的环境好啊. 在澳洲,你不呆个几年,是挺难有归属感的,反之,即使在这呆了很多年,也不会忘记家乡的,毕竟我们是在中国长大.

我在上海的期间,感觉到马路上已经快听不到上海话了,想淘两盘周柏春和姚木生的带子,都找不到,后来还是在家乐福里买到了一盘王汝刚的磁带. 以前赵丽蓉不是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道理,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包括吃,下次回上海,不会满足于只在沪"腐败"了,要去全国其它城市走走看看吃吃,那该是最惬意的事了!(跑题了... )

我在这的一个亲戚,她的孩子现在才一岁多,已经报了一所私校小学的名额,据说不早报名, 根本上不了,而且学费挺贵的, 澳洲现在无论是福利,教育,住房都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得到了, 等我们六七十岁的时候,估计penshion也没了,要靠自己的Super过日子, 哪里都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30-10-2007 15:34:40 | 只看该作者
能够经常回家看看,真是一种幸福。出来快三年了,好想上海啊,刚才睡了一个午觉,居然梦见了以前旧的办公室和机房,窗外的爬山虎都快爬上窗户,外面夏日炎炎,蝉鸣声声,办公室里空调充足,大家各干各的只有杯盖敲击茶杯喝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哎,好怀念啊,出来之前好几年就已经搬离了那里,有了新的办公大楼,出来之后也从来没有想起过,居然在刚才梦里历历在目。如果回去,一定再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30-10-2007 16:21:12 | 只看该作者
很真实的感受,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30-10-2007 18:2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l162401 于 30-10-2007 14:45 发表
昨天晚上和一个早就拿到PR的同事聊天,他一直犹豫是否过来,已经拿了PR两年多了,目前是北京某银行的处长,小孩也有了。他关心的问题是
1。能否找到好的工作,不在江湖上混已经很多年了
2。对澳洲的治安担心的 ...

奉劝他别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30-10-2007 18:37:5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30-10-2007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onty 于 30-10-2007 09:10 发表



这位兄弟恐怕没在北京呆过或者还没有孩子......
原来在北京的时候在我周围完全不乏专门为了孩子卖掉刚买的“旧房子”去“好区”(名校附近)买更旧的房子的家庭。2w/平。我也不想让我的孩子那么痛苦,可 ...


太对了,这就是人以群分。当然,也不能往太好的学校扎,不是孩子能力问题,就看名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小车吧,最差的是A6,PASSAT都少见,孩子真的会问家长为什么咱家不开A6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30-10-2007 19:59:21 | 只看该作者
全国总体看中国的发展太不均衡了,另外我讨厌喧闹浮躁的生活,就是想简单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30-10-2007 21:03:35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全面赞同,而且光拿上海比大概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中国的上海已经发展得不像一个东方城市了,啥都与国际接轨还过犹不及.

但楼主还是很有感情,很真实,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30-10-2007 22:16:43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句你只说对了一半,我是不会后悔来澳洲的。但是来澳洲移民不是我决定的,我是跟着老婆来的。  

hey 40岁的男人,别把总把老婆推出来当挡箭牌好不? 别总做"上海男人"啊,你是澳洲男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30-10-2007 22:21:09 | 只看该作者
嗯,有点奇怪。
我说的话和你的问题很有关联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30-10-2007 22:28:58 | 只看该作者
来澳洲移民不是我决定的,我是跟着老婆来的,我是不会后悔来澳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30-10-2007 22:31:35 | 只看该作者
嗯,谢谢楼上的,这样一改通顺多了。
中文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30-10-2007 22:4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30-10-2007 22:31 发表
嗯,谢谢楼上的,这样一改通顺多了。
中文不行啊


对啊,本来写的挺好的,那句话丢了不少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30-10-2007 23:0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j0__0 于 30-10-2007 14:47 发表
衡山路香樟花园旁边的小马路上,有家店的红烧肉也非常好吃,叫"新吉士"

新吉士也好,致真,圆苑也罢,红烧肉还是妈妈烧的吃起来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30-10-2007 23:4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30-10-2007 22:31 发表
嗯,谢谢楼上的,这样一改通顺多了。
中文不行啊

文章写得很自然,很真实,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个贤内助,赞自己的妻子显出夫妻的恩爱,楼主被澳洲公司外派回国公干,显示出了楼主的价值。继续努力!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5-5-2025 07:29 , Processed in 0.072882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