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82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节俭和投资是理财的要义.很多年不变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2010 19: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真实的周扒皮是个厚道人:土改时被打死(组图)2008年08月07日 09:59《先锋国家历史》【大 中 小】 【打印】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郊13区深沟村,农民召开斗争恶霸地主大会。

于是,这个勤俭、精明的农家子弟,开始一点点地攒钱、置地。他的勤俭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在黄店屯,年长些与周春富有过接触的老人都知道,“周春富这人无论吃的还是穿的,都很寒碜,裤腰带都不舍得买,是用破布条搓的。”周春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抠门。一个流传甚广的细节是,“周家吃剩的粉条用筷子捞出来,放到盖子上晒干了日后吃。”

在周家做过多年长工的王义帧回忆说,周春富从“从不闲着”,伙计铡草的时候他帮着续草,他续草铡出的苞米秸长短匀齐,牲口爱吃。“有个特殊要求,无论是伙计还是儿女媳妇,干活时不准穿红挂绿,怕粘灰就不能撒手干。”

“周家院子里是不能有鸡粪的,孩子回家了就拿起小铲子往院坑里拾掇。家里不养牛养骡马,脚力快也干净。我在他家要早起。他家人养成了习惯,冬天天没亮点了火油灯,家里人做饭的做饭,喂牲口的喂牲口。人家都起来了,你伙计还能赖在被窝里吗,起来没有事掴着筐拣狗粪。”2006年,王义帧在接受周春富的玄外孙孟令骞访谈时回忆说。

在黄店屯,老周家的5个儿子也让人羡慕,“家里人手多,大儿子干农活,二儿子管家,三儿子赶车,几个儿子都有分工,个个勤快。脑子也灵,都能挣钱。”

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太姥爷,孟令骞多年来寻访了几十个与周家有交往的人,据他介绍,周家“挣钱了就买地,地多了就雇长工,从三五个到七八个的时候都有。太姥爷和长工一样干活,一大早就赶马车出去,回来挂一胡子霜。”

长工王义帧对周春富买地的嗜好印象深刻:“老头把家,就愿意买地。和人家在地头说话,末了就问,你卖不卖啊?”

周春富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为周家积攒了一大份家业。1947年,也就是土改队来到黄店屯的那一年,这份家业包括40天(约合240亩)土地,还有“四大坊”——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一个杂货铺。

阶级

在土改队到黄店屯来之前,周春富对“土改”这个词儿已不陌生。此前一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运动,“从地主手里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东北党政军万余干部下乡,在各地党委领导下组织了许多小型工作队,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迅速掀起了土地改革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6-2010 19:14:1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原来的土改是错的,就改回来吧..没办法啊...

过去的人可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6-2010 19:17:04 | 只看该作者

过去的人可怜啊,不要再来一次就好..:(

真实的周扒皮是个厚道人:土改时被打死(组图)2008年08月07日 09:59《先锋国家历史》【大 中 小】 【打印】


周春富三子周长义

批斗

革命作家周立波,在194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故事内容即是1946年到1947年的东北农村土改,可以看作是黄店屯土改的一个背景说明。

在小说中,“土改工作队”的萧队长率队进驻元茂屯。他们调查研究,组织队伍,发动群众,在《白毛女》的歌声中,通过“诉苦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调动他们参加土地改革的积极性。于是,村民们逐渐意识到,村里的富户不仅有钱,不仅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东家,不仅是乡亲,而且是“我们的阶级敌人”。

1947年12月的某天,黄店屯的男女老少都被通知去村小学。“周春富被拎过来,贫下中农代表们控诉完毕之后,上去围攻,打啊踢啊。” 阎振明至今还记得当年的场景。

“你踢了吗?”阎振明一楞,沉默了两秒钟,脸扭向一旁,苦笑着说:“谁敢不踢啊,阶级斗争,阶级一划分那就是敌人。你不踢,不表态,就说明阶级立场有问题。”

在这样的氛围中,周春富的一些问题,逐渐被“挖掘”出来。一个当年在周家放过猪的小孩,若干年后回忆,“这地主真太可恨!周家的四个儿媳妇,得被他逼着干活!一个月头10天,大儿媳妇做饭,二儿媳妇做菜,第三个儿媳妇当‘后勤部长’,推碾子拉磨什么都干。这10天四儿媳妇可以‘休息’,给孩子缝缝补补做衣服。下一个十天,就按顺序‘轮岗’……对家人他都这么抠,对我们扛大活的长工,你想想得狠到什么地步!”

这种忆苦思甜式的批斗方式甚至一直持续到文革。文革中,时任革委会主任的孔庆祥找到曾在周家当过长工的孔兆明,要他上台讲讲周春富的问题,对贫下中农进行再教育。他是当年周家4个长工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孔兆明上台开始讲周春富如何剥削长工,讲着讲着不自主地说起,老周家伙食不错,“我们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饼子,苞米粥,还有豆腐,比现在还要好。” 干部们一听,急了,赶快拉他下来。

60多年过后,当“阶级斗争”不再流行,周春富的苛刻似乎被逐渐淡忘,而他为人“厚道”的一面也慢慢被追忆起来。曾在周家打过短工的孔宪德说,“农忙的时候,就去帮忙,好吃好喝不说,你还得给我工钱,不给工钱谁给他干?一天的工钱还能买十斤米呢。你不好好待我,我就不给你干。”而孔宪德的哥哥孔宪丞在周家做过多年的长工,“一年挣8石粮食,养活全家。”老长工王义帧则说:“都说老头狠,那是对儿女狠,对伙计还行。没说过我什么,我单薄,但会干。老头说,会使锄,能扛粮就行。”

但在1947年的大环境下,这样带有传统乡村温情的话语是不可能得到表达的。“我经常听父辈们回忆,唉,人家周家有那么坏吗?但那个时候谁敢说他好?”1947年,赵桂春出生于黄店屯附近的黄堡屯。61年后,她坐在大连图书馆,看书,反思以前的事儿:“在暴力面前没有人道,在血面前谁不恐惧?”

暴风骤雨很快席卷了周家,“数不清的脚踏进院子,翻箱倒柜挖地刨坑,然后把筛糠样的地主老财父子婆娘揪斗到街上戴高帽挂铁牌,鞭棍啐骂一浪高过一浪。太姥爷的几个孩子扶着破碎的窗棂惊恐万状。亲朋们早就鸟兽散或作壁上观或劈天跺地划开界线。” 孟令骞根据自己的寻访复原了当时的情景。

[ 本帖最后由 kingsking 于 2-6-2010 17:1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6-2010 19:19:15 | 只看该作者
穷人也要过..
富人也要过..

富人要照顾穷人..穷人也要努力工作..

从而达到共同富裕...嗯,应该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6-2010 19:23:43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共同富裕也会有一些差距..

但基本生活要保证..就像现在美国这样挺好..

个人还是相信未来会更好的..

管他什么主义,有好日子过就行...

检验一个政策好坏的标准就是大家的生活好不好嘛..基本是这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9 收起 理由
formatc + 49 嗯过好日子才是正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6-2010 19:25:4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条要点就是:投资大了,就要祈祷千万不要碰上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6-2010 19:31:29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别太有钱,我看太有钱也不好..

不过我们现在不用担心,有更有钱的人在上面顶着呢..

现在不是不少人做慈善吗?我看是有道理的..

太多钱也带不走,早点捐了安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6-2010 20:10:16 | 只看该作者
联想富士康哪些跳楼的员工,估计希望革命的不在少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6-2010 20:18:19 | 只看该作者
周扒皮,刘文彩。。。一个个都翻过案来了,那当初革命的合理性该往哪儿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6-2010 20:27: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oconut 于 2010-6-2 18:18 发表
周扒皮,刘文彩。。。一个个都翻过案来了,那当初革命的合理性该往哪儿靠呢?



我个人是考虑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



我只考虑一点比较现实的问题.大多数人革*命后的结果还不如现在呢.所以我只考虑一些现实的问题.
不是吗?
从过去的历史就可以看到,法国大革命,杀来杀去,杀了多少人?
中国的也一样.你杀我,我杀你.最后也是一个空..

少谈些主义,多解决些问题,是谁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1-9-2025 18:13 , Processed in 0.045619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