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jilltwa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年12美女 林徽因列首位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15-10-2009 23:46:38 | 只看该作者
无知无畏,林徽因绝对不是简单因为几个才子佳人的事情,而是体现出来的智慧,坚韧,勇气,善良能够感染所有人,同时又不失中国女性特有的温婉。
其他人跟林徽因无法相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16-10-2009 01:3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matureman 的帖子

空洞。。。
林徽因当然很了不起,可她擅长的事情是表现。无论在哪方面,要表现的让人惊叹,关注。有的女人用绝色容姿来达到这一点,她用自己的才气见地辩论来达到这一点。其实又有什么大区别?
充其量,为了尊重才女,以示与交际花不同,我们叫以貌取胜的女人为交际花,以才取胜的人为社会活动家而已。
至于你说什么“其他人无法与林徽因相比”,鉴于你这个其他人也不知道指谁,就不去管它了。
既然评论的都是故去的人,当然以她们留下了什么来判断。林徽因留下了什么?她值得提起的无非是她的才气和她的绯闻罢了。这点玩意当然不如严凤英,你如果说什么建筑学什么诗歌。。。诗歌很一般,跟冰心的差不多。建筑学嘛,我倒真不懂。
才气横溢吗?也不见得。民国时期的男的且不论。女人里她既不如张爱玲,也不如萧红,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那么有知的您那,告诉我,她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或者说,她做了什么事情,打动了您呢?是精于辩论,是被XXX爱到死,还是抚着城砖大哭呢?要是她那《人间四月天》把您给感动哭了,我也就无语了,可能您的G点比较敏感,比较容易高潮——这其实也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16-10-2009 02:3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eraph77 于 16-10-2009 02:33 发表
空洞。。。
林徽因当然很了不起,可她擅长的事情是表现。无论在哪方面,要表现的让人惊叹,关注。有的女人用绝色容姿来达到这一点,她用自己的才气见地辩论来达到这一点。其实又有什么大区别?
充其量,为了尊重才 ...

所以说无知无畏,看看你的文字,像看见苍蝇一样的感觉,作为一个建筑师,即使是男性我也觉得你的素质不需要评论林徽因。
你很难理解这样一位女性,她曾经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跟官僚进行生命的斗争,这是令我感动的地方,对于你,恐怕没有什么可以感动的。
林徽因是几乎所有学建筑的人的偶像,不仅仅因为那些你所谓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她的人格,简单举一点:

女,民族:汉,福建闽侯人,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後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心建筑运作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强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1953年文化部组织的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冲动的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林徽因的病情急遽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于1955年离世。

[ 本帖最后由 matureman 于 16-10-2009 03: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9 收起 理由
lisa2008 + 30 谢谢分享!
daidailx + 19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16-10-2009 02:44:1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
  萧乾先生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这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时发表的感慨,同时,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林徽因女士的作品集搭乘世纪末班车在中国大地适度地流行了一阵子。我们当然无法用文学家张爱玲女士的文字感染力来衡量建筑学者、美术设计师出身的林徽因,这种相提并论的做法本身就是愚蠢的。但是令人悲哀的是---当下大部分读者因为无聊文人的杜撰炒作将林女士当作一条美丽的金鱼供养在床头案边,对于真正的文字工作者而言,这种荒唐的炒作已近似于耻辱。
  上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和日军在中国八年的种种残虐暴行相对比,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进步。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纵是佛经中九天十地诸神菩萨,胸襟也不过如此吧。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的丈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後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沧海桑田,世间变化无常。如今无论生死,徐志摩与金岳霖在各自的领域都已是一代宗师。中国自古有文人相轻的"优良传统",我没有兴趣攻击徐、金的隐私;但我仍要说:相对于徐志摩的作风糜烂,金岳霖的思想颓废,张爱玲、钱钟书的粉饰太平,同时代的林徽因女士在人格上要高尚得多。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9 收起 理由
lisa2008 + 30 谢谢分享!
daidailx + 19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16-10-2009 02:51:48 | 只看该作者
另需要保存一下这样的文章,请大家看看这样的素质,别去澳洲丢脸了,管理员请看下:
回复 #31 matureman 的帖子
空洞。。。
林徽因当然很了不起,可她擅长的事情是表现。无论在哪方面,要表现的让人惊叹,关注。有的女人用绝色容姿来达到这一点,她用自己的才气见地辩论来达到这一点。其实又有什么大区别?
充其量,为了尊重才女,以示与交际花不同,我们叫以貌取胜的女人为交际花,以才取胜的人为社会活动家而已。
至于你说什么“其他人无法与林徽因相比”,鉴于你这个其他人也不知道指谁,就不去管它了。
既然评论的都是故去的人,当然以她们留下了什么来判断。林徽因留下了什么?她值得提起的无非是她的才气和她的绯闻罢了。这点玩意当然不如严凤英,你如果说什么建筑学什么诗歌。。。诗歌很一般,跟冰心的差不多。建筑学嘛,我倒真不懂。
才气横溢吗?也不见得。民国时期的男的且不论。女人里她既不如张爱玲,也不如萧红,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那么有知的您那,告诉我,她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或者说,她做了什么事情,打动了您呢?是精于辩论,是被XXX爱到死,还是抚着城砖大哭呢?要是她那《人间四月天》把您给感动哭了,我也就无语了,可能您的G点比较敏感,比较容易高潮——这其实也是好事。
对于一个这样素质的发言,不仅仅是无知,当然你的确无知,以你的素质可能不需要了解花边以内的事情,对于一个在中国近代特别有人格魅力的人,你也只需要知道一些绯闻而已,也当然这样的素质,就只配评论下g点了,请不要再评价林徽因,因为你不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16-10-2009 11:37:0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并没说林徽因一无是处好不好。
你也说了不要把林徽因当作美丽的金鱼供在案头——姑且认为你是自己说的而不是百度出来的,那我不同意她位列12美女有什么不对?
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
没必要什么都上纲上线,我又没说她不好,我只说有很多人比她更配都不行,你以为你谁啊。要是骂官僚让你感动了,我也无语,还是只能说你G点比较敏感。那个年代还没开始三反五反,知识分子还属于把自己当大头菜的年代,林徽因那样说,没多少压力的。如果是1965年,她这样说,那是真有压力。不过反过来说,即使是65年骂官僚保城墙,也不是什么值得载入史册的事情。
比素质,你真以为你素质比我高?真有自信。这年头还动不动拿斑竹出来说事,上纲上线的人,我看你才是文革遗毒吧。
还有什么叫:别去澳洲丢脸了……对你这样的人我很无语。
打住了,你属于那种无法交流的人。大脑已经石化了吧,我让你说她的感人之处,留下来的美好,我满怀期望想看到一个天才的作品来改变我的看法,结果你整了一堆百度出来的别人的评论以及她骂官僚保城墙,我真的很无语。而且不好意思,您似乎极度容易被激怒,真的很符合一个愤青的特点,下一次文革还是要靠您这样的骨干才行。至于我,绝对属于被整肃的那一批,还是跑到澳洲比较保险。
最后推荐一下萧红,难的文章咱就不推荐了,看看呼兰河传吧,初中语文的课文,应该不难懂。再去百度一下萧红的照片——您擅长这个,要是您还是觉得林徽因比萧红更适合入选X大美女,那俺也只能说:你跟俺审美不同了。

[ 本帖最后由 seraph77 于 16-10-2009 12:5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16-10-2009 12:07:58 | 只看该作者
编辑掉一句,不强加自己的观点。有人爱孔雀,有人爱天鹅。我爱天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16-10-2009 12:07:58 | 只看该作者
暂不论才气,光论长相,萧红比林差了不止一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16-10-2009 12:08:29 | 只看该作者
张志新都选上了,这个评比早就不看长相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16-10-2009 12:14:01 | 只看该作者
论长相的话,数12个还是数不到她。。。
难道是:比她聪明的没她漂亮,比她漂亮的没她聪明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16-10-2009 12:30:18 | 只看该作者
张志新是谁? 为啥没刘胡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16-10-2009 12:45: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读库0600》上看来的。Google一下,果然G到了。

http://ht-xa.blog.hexun.com/1207696_d.html

张志新是谁--终有一天见天日

     中国美术馆一层圆厅里,一个有着黄色挑染头发、学生模样的男孩,对着展柜里的画作,狐疑地问同伴:“张志新是谁?”

  这是一组本应在1979年10月出版发行的连环画作品,然而26年后的2005年8月23日,它才第一次真正面对公众。

  26年的物移时异、时空变幻之间,观众和社会已经不复是当年模样,第一作者刘宇廉已经在1997年病逝;甚至这组连环画的主人公“张志新”,都已经变成了一个需要解释的名词。
“该审判的,是勇敢的思索,还是思想的禁锢”

  8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的刘宇廉作品展上,这组14幅的连环画《张志新》,并没有被摆放在特别显眼的位置。对作者而言,他后来的作品《黄河》、《九色鹿》和早期的《伤痕》、《枫》,知名度和影响度都要远远大于这组从未公开发表的《张志新》。

  不过,不少观众还是在这组作品前放慢了脚步,停下来,仔细阅读展柜里的这首小诗,这是当年刘宇廉为连环画《张志新》所做的文字说明——

  “你曾经一腔激情,投入那史无前例的岁月

  热烈和真诚,像沸腾的整个中国

  可是你你怀疑了……

  人民的监狱里,囚禁着人民的儿女

  因为你,说出了勇敢的真理……

  该审判的,是勇敢的思索还是思想的禁锢

  真有罪的,是你还是现代的封建主义……

  这不是你的屈辱,却是我们民族历史的屈辱……”

  197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敢为真理而斗争》的长篇报道,介绍张志新的事迹。之后,《光明日报》从6月5日开始,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刊发了《一份血写的报告》、《走向永生的足迹》、《她是名副其实的强者》等报道,披露了张志新因为思想而获罪,以及在狱中所受的非人待遇,包括因为怕她喊“反动口号”,在行刑前割断她喉管的细节。一时间,举国震惊。“张志新”在人们心中成为坚持真理、反抗强权的代名词。

  就在这个纪念的浪潮刚刚涌起时,当很多细节还尚未见诸报端、广为人知的时候,刘宇廉、李斌、陈宜民就已经接到《连环画报》编辑部的约稿,并从哈尔滨出发,前往关押张志新的辽宁盘锦监狱调查采访。

  1979年7月24日,李斌在写给好友沈嘉蔚的信中提到正在创作中的《张志新》:“我们初步打算画成14幅,大都采用历史照片和画结合的方法,以引起人们的回忆与思考。”

  他们几人都是黑龙江兵团的画友,当时分别在黑龙江省美协、哈尔滨市美协和沈阳军区搞创作。

  在这之前,由刘宇廉、李斌、陈宜民三人根据卢新华小说创作的连环画《伤痕》,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他们还不知道,由他们三人合作、即将在《连环画报》8月号上刊登的《枫》,将引起更大的反响以及轩然大波。

  “如果不把这些画出来,如果不把我们自己胸里的这口气吐出来,恐怕我们就要被憋死了”

  凭着北京的介绍信,他们在辽宁又换到了省公安厅开给盘锦监狱的介绍信。

  “当时的盘锦监狱,就像后来开放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过张志新的牢房被开辟出来,还有专人负责接待。”李斌还记得,当时和他们一起参观的就有好几拨儿人。

  “我记得,房间不太大,靠墙有一排炕,屋顶很高,仰起头才能看见一个小小的窗户,人在里面有种窒息感。”李斌回忆。他们看到的,还是张志新和其他犯人关在一起时的牢房,后来她被单独关押的小房间不允许参观。

  画面上,牢房内张志新被一群犯人殴打,线条粗乱错杂。近景是牢门外,一个身穿公安制服的女警叉手而立,静静观望的背影。

  这幅画的内容就来自管理员的证实,张志新确实在狱中被打,头发几乎被拔光。

  听管理员讲,张志新在狱中拿到离婚协议书的那天,哭了整整一夜。这个细节,后来成了这组画中的另一幅:背景是真实的张志新的家庭照片和生活照片,主体是戴着脚镣手铐、穿着囚服的她在落泪。

  “她不仅是一个英雄,也是母亲、妻子。我们是有意识地寻找这样的人之常情,但是被蹂躏摧残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细节和故事都适于入画,但是却无法让人忘记。

  被枪毙的前一个晚上,4月初,东北的天还很冷,犯人都还穿着棉衣棉裤。张志新提出要解手,看押她的犯人去请示管理员,得到的回答是:“让她尿裤子里。”

  “你想想,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身音乐世家,参加过志愿军,读过大学,25岁入党,省委宣传部的干事,形象又是那么完美,这种事,对她而言,是怎样的羞辱。”

  因为事隔太久,在李斌的描述中,有些记忆只有形象,却想不起具体的时间地点。他记得看见了张志新的囚服,号码很大,像一件男人的衣服,印象最深的是领子、前胸的一大片,全都是被血洇湿的痕迹。

  他们亲眼看见了张志新行刑前的一张照片。她跪在地上,五花大绑,面容扭曲,脖子上挂着一块“现行反革命犯张志新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牌子。

  这张照片当时被李斌快速用炭笔素描下来,连环画作里表示这一情节的那幅,几乎是原样拷贝了这张照片。“只是,”李斌说,她的喉管当时已经被割断,她的脸扭曲得根本没了人形,“在画的时候做了些处理,不像照片那么惨烈。”

  在那里,他们三人还碰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伍必端教授。伍教授告诉他们,他还看见了一张张志新行刑后的照片,更是惨不忍睹。

  在行刑前被割喉的犯人,张志新并不是第一个。曾经用过的办法是用铁丝勒住犯人的舌头和嘴巴,后来一位医生发明了割气管的方法,李斌印象中听管理员介绍过,张志新是第41个。

  “那时的感觉就是,如果不把这些画出来,如果不把我们自己胸里的这口气吐出来,恐怕我们自己就要被憋死了。”李斌说。两天后,在回哈尔滨的火车上,他们就开始讨论要如何安排和表现画面了。

  之所以决定采用历史照片和画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这一题材的现实性。照片更能强调真实感。这种有点类似西方波普艺术中拼贴的方式,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在没有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还是非常新鲜稀奇的想法。

“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资料照片的搜集不是难事,作为画家,对图片的关注本来就是他们的职业习惯,而且当时“文革”结束不久,文字资料来源也很多。麻烦的是制作过程。他们必须把选中的照片拼贴之后翻拍,在暗房制作好照片后贴在三合板上,再在照片背景上用水粉画出主体形象。

  截稿的日子那么紧,那些天里他们几乎是连轴转,晚上做暗房部分,白天画。“简直困死了。但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李斌说,那时支撑他们的力量,就是想,和张志新的遭遇比起来,这算得了什么!

  因为政治风向的变化,对张志新的宣传和报道戛然而止。完成了的连环画作品,永远失去了刊发的机会。

  26年后,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有的画面依然让人震撼。

  有一幅背景剪贴了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其中两行量定“现行反革命行为”的说明,正好封住了张志新画像中嘴的部位。

  另一幅,带着红领章的审讯人员和被审讯的张志新,之间是一个穿白色制服的公安背影。背景照片上有正面的慈禧、袁世凯、蒋介石等旧时代统治者,一幅江青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一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对联照片,寓意了历代统治者一脉相承的***本质。

  表现“割喉”场景的那幅画面构思,也独具匠心。执行人和受害者的脸都被隐去了,黑色剪影似乎在告诉观众这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近处有人俯视着,沉默地关注着这一罪行的发生。

  再往上的背景,是波澜壮阔的***上清明节群众集会的图片。画面中心看似空白,细看,是张志新仰天长问的面容。好像暗喻着“一个声音被扼杀,千万吼声响起”。

  由此,旅澳画家沈嘉蔚在为《刘宇廉画集》撰写的导论中,评价“这套不足20幅的连环画佳作甚多,是以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海内外对‘文化大革命’批判最深刻最尖锐的绘画作品。”

“能触动民族记忆的东西,永远都是有生命力的”

  历史无法假设。谁也不知道如果这套《张志新》能继《伤痕》和《枫》之后面世,在那段历史上将会留下怎样的一笔?

  回想起来,当知道不能发表的时候,李斌说“好像也没觉得怎么样。”以至于原作都送给了沈嘉蔚保存。对于他们来说,想表达的东西已经都在画里了,郁积在胸口的那口气,也就算吐了出去。连环画对于他们来讲,原本就不是本职工作。在《张志新》之后,他们三人的连环画创作组合也就解散了,此后三位作者各自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作为这套作品20多年的保存者,沈嘉蔚一直坚信“能触动民族记忆的东西,永远都是有生命力的。”他说,当时把这14幅画用纸包好,放进箱子里的时候,“我就相信这套东西总有一天能见天日。”

  对作者李斌来说,连环画《张志新》的命运,给他最大的触动是:画出来是最重要的。艺术家的生命很快消失,但作品会留下。他说:“26年前不能发表,今天就能。如果当时我们没有画,今天就什么也没有。有的事需要先做出来,再考虑其他。”

  目前,中国美术馆已决定收藏这套《张志新》连环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16-10-2009 12:47:57 | 只看该作者
发现有点跑题了,人家题目是建国之后60年的美女。。。
萧红啊刘胡兰啊都是建国前的。。。
建国后,似乎一个都没有。可爱的女人不美丽,美丽的女人不可爱。要是只选美丽的女人,那好,李嘉欣张曼玉林青霞徐若暄。。。啥,为啥没林徽因?拜托,建国的时候她都四五十了,你见过四五十的美女吗,何况那时候还没有肉毒杆菌可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16-10-2009 12:48:1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你的原话吧:
至于林徽因,她只是她那个年代的明星而已。一群民国才子佳人,陈年风流韵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那个年代的辉煌之处,在胡适,鲁迅,林语堂,陈寅恪,老舍,曹禺,张爱玲等人身上,轮到林徽因?再往外排七八十人吧。才子佳人无非那些屁事,什么年代都有,犯不着非得看那个时候的。

我们做建筑师的是从上本科就在读林徽因的传记,甚至一些古建筑侧绘图和书都是梁思成夫妻的东西,在我们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建筑研究学者,其对中国引入西方研究理论来研究本土建筑的贡献,和她丈夫梁思成一起应该被看成是开山鼻祖,对中国近代建筑学是有巨大贡献的。另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建筑系,对建筑教育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一大批中国早期的建筑师都是他们夫妻的学生。
百度给你看看很简单,从你第一个发言就知道,看看连续剧就认为林徽因只是点才子佳人的事情,不用最小儿科的百度一下你恐怕连林徽因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在我们看来,林徽因和什么徐志摩等的感情纠葛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她的主要人格魅力就是坚定的人生信仰,绝对不屈从权势的独立的知识分子人格。
就你这素质,我相信其他网友的看法最公道,不信我们就做个测试,从以下同学开始发言评论下吧,能够在评论林徽因和其他中国优秀女性(章子怡,巩俐我是不同意的)的帖子中冒出对G点的兴奋,大家评论吧,我不想多说。
按照你的说法,既然是投奔自由,民主的国家,不想被肃反,那请你看清楚,是你自己不了解林徽因发表的言论引起的,按你的理论:
不强加自己的观点。有人爱孔雀,有人爱天鹅。我爱天鹅。
所以,大部分人喜欢林徽因,我只是说我的观点,群众眼睛最雪亮,这里有多少人支持林徽因一目了然,不需要你来发表污秽言语。你爱芙蓉也没有人理你,但请不要来评论这几位优秀女性了,她们都很优秀,但真要说内在外在美结合的最完美的,估计多数人觉得还是林徽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9 收起 理由
daidailx + 19 他估计就看过人间四月天,不要要求太高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16-10-2009 13: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matureman 的帖子

哦,说过建筑我不懂的嘛。那么说她最大的成就是在建筑学方面咯?
可是据我所知,她被称为才女可不是单因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而是文学,美术等方面皆有建树啊。换句话讲,如果她只懂建筑学,对文学毫无涉猎,(不谈美术,因为很多建筑师似乎对美术都有研究),她是不会被称为才女的吧。
那么你告诉我,一个长得好看的建筑师,能不能入选X大美女之列呢?如果她能入选,那么长得好看的女烈士,长得好看的物理学家,长得好看的诗人,长得好看的计算机专家呢
如果她是凭着那些“副科”入选的,那我还是说,她没资格。
当然,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你要说我是污言秽语,我只能说你是大脑秀逗。
秀逗秀逗,秀逗无罪。秀逗几十年,今后接着秀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16-10-2009 13:21:56 | 只看该作者
咋没有秋瑾的呢? 秋瑾那个帅啊

[ 本帖最后由 jessi 于 16-10-2009 14:3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16-10-2009 13:2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 seraph77 的帖子

吴健雄 也算厉害了吧

也漂亮

看气派

[ 本帖最后由 jessi 于 16-10-2009 14: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0 收起 理由
lisa2008 + 30 谢谢分享!
jilltwain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16-10-2009 13:29:53 | 只看该作者
林徽因 如果不是被徐志摩炒作了 定格在康桥上 可能名气会弱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16-10-2009 13:3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 jessi 的帖子

吴健雄很厉害啊,诺贝尔奖当然厉害了。。。
严重同意把她也入选X大美女之列,先把巩大妈和国际章挤出去再说,另外一个就选林巧稚好了。
不过吴健雄不会诗词歌赋,不会写小说,也没跟某些才子传出一堆绯闻。。。这个在很多人看起来可能有点困扰。。。
唉,人太纯真了,太专注于自己那一行总归不够有名。还是得什么都会一点,才能钓到金龟婿,还把才子佳人的“佳话”流芳千古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16-10-2009 13:3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 seraph77 的帖子

偶强烈建议T除 国际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16-10-2009 16:3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16-10-2009 17:09:1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林徽因,内外皆佳的完美女子,而不是向如今的某些花瓶,脑子里面空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17-10-2009 15:38:39 | 只看该作者
发现那个负扣分的功能不会用了,,,真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18-10-2009 00:5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idailx 于 17-10-2009 16:38 发表
发现那个负扣分的功能不会用了,,,真郁闷

群众眼睛雪亮啊。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18-10-2009 13:00:31 | 只看该作者
林徽因如果不是因为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爱过她的三个传奇的男人,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传奇的,所以这也造成了她的传奇的不可复制性

她的美貌才情在她那个时代并非无可比肩,只能说人家命好,落花无意,流水有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18-10-2009 14:4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tureman 于 18-10-2009 01:50 发表

群众眼睛雪亮啊。赞一个。

所以文革时候毛主席是红太阳嘛,大家都说他好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3-8-2025 05:07 , Processed in 0.033294 second(s), 4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